“十三五”中后期,数家大型环保民企因为过去几年激进的投资策略遇上了资金链风险,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委身”国企,转身一变成为了国企阵营,目前大型环保民企的阵营已经大幅削弱。...目前环保行业的主要竞争者包括这样几类:一是全国性环保国企,二是地方性环保集团,三是部分新入局的央企,四是全国性环保民企,五是地方小型国企和民企。
此外,从2018年ppp暴雷开始,环保民企因资金链短缺问题“投奔”国企央企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认为在地方政府缺钱的大环境下,民企仅靠自身力量想实现持续的规模增长是比较困难的,更加理想的发展路径之一应是从技术的角度切入
上市潮让一大批专业化环保民企登上资本市场,为环保产业提供了新鲜血液。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这151家环保上市公司构成的竞争格局呈现哪些特点?
3、资本收缩单纯的用钱赚钱的时代已经在和环保民企说拜拜。当下的大环境,对于绝大多数出身“普通家庭”的环保民企来说,用资本拉动增长既不现实也是高风险的动作。在资本层面的收缩已经成为环保民企的无奈之举。
关于未来的大趋势,之前的文章其实也有提到,这里再提一句:太长期的不说,就十四五而言,环保国企的方向,地盘越大,腰杆越直,环保民企方向,技术好产品硬服务好,如此才能在十五五到来时还留在牌桌上。
导读:摸清门路,迎难而上。 上半年一眨眼的功夫过去了,但这一眨眼的功夫对于很多环保企业来说,可能是度日如年。2021,昔日环保巨头们的日子,大多可以用一个字形容:难。“虎落平阳”,应该可以相对准确的描述不少掌局者的内心感受
2020年6月,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6部委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市场环境、金融政策等12个方面鼓励环保民企发展。...目前环保板块资产负债率处于历史最高位,企业加杠杆能力遇到瓶颈;而板块营收同比增速处于2011年以 来历史最低位置,本轮再融资放开,有望激发环保民企新一轮扩张式增长。
在相关政策的帮扶以及自身的不断摸索下,国内的环保民企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逐渐积累起了自身优势。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市场环境、金融政策等12个方面鼓励环保民企发展。
(详情点击:2019多家环保民企“易主”,是形势所迫还是大势所趋?)即便是受益于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政策驱动的固废产业,在外界看来赶上好时候,迎来发展机遇。
要求对环保民企全面开放、一视同仁,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同时,鼓励民企参与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化工等工业园区治污等重大生态环保工程。意见还提出,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如果说十几年前水务行业刚刚市场化时期还是外资企业占据主导的话,那么五年前的水处理市场环保民企已开始“乘风破浪”,而时至今日环保大项目又成为了“国企央企”的主场。
彼时,环保行业春意正浓,环保民企也是乘着政策的东风意气风发。2011年到2015年,博天环境的营业收入由3.55亿元增长至19.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3.89%,被业内称为“博天现象”。
进入2020年,国资接盘环保民企的案例只增不减。...在上述情况下,环保民企积极寻求机会与国资合作,从而改善自身的困境,而国企自身也有自身发展的需要,于是环保民企“联姻”国资变得越来越常见。
矛盾之下,环保民企何去何从?面临“被吃掉”的风险预测显示,2020-2023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6%,2023年总产值或接近13.5万亿元。巨大市场之下,环保民企表现如何?
今年以来,国资入主民企的消息不断,环保上市民企纷纷引入国资,备受行业内普遍关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资入局,环保行业洗牌加快,民营环保企业将转向以核心技术、产品和服务见长的细分市场领域。民企纷纷拥抱国资今年以来
我们认为,有三点趋势值得关注:(1)2018-2019年甚至到2020年,虽然ppp项目总量基本未有增长,但环保类项目占比仍在持续提升,也说明了环保治理需求的旺盛,只因2018-2019年“金融去杠杆”后,环保民企投资的能力及意愿显著下降
融资端一直是影响环保行业景气度的重要因素,过去2年去杠杆大量环保民企投融资受阻,投资有所放缓。复盘此前行业快速增长的两轮周期,认为杠杆提升能力和较为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奠定环保周期向上的关键。
拥抱国资成环保民企主流选择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三聚环保、永清环境、中金环境、碧水源、国润环境等十几家民营环保企业均存在被国有企业入股,或实际控制人变为国有企业的情况。
但当项目业主变回地方平台公司和央企后,此前环保企业变成配套服务商,工程中的土建安装,央企自己干起来效率更高,这时候的环保民企竞争力,重点就后移到可提供什么样的装备和技术领域,那么未来,这当中的市场是需要龙头出现的
2019年以来,许多环保民企纷纷“变身”,国资纾困行动持续进行。
不少环保民企,特别是大量承接投资体量大、运营属性较弱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水务公司,出现资产负债率高、应收账款大增、现金流紧张乃至无力维持正常运转的局面。
一位亲历环境产业变革的环保民企人士用“红极一时”来形容当时的行业盛况。但好景并未持续太久,环保民企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难题。资金债务,便是最大的问题。引入国资,是不止一家民营环保上市公司做出的选择。
市场各方对ppp项目落地难、实施过程变数多及回款难仍显示出担忧,预计环保民企融资环境短期难改善。部分环保民企开始寻求外部资本尤其是国资合作,以纾缓资金压力。...部分环保民企在流动性压力下积极寻求外部合作,环保行业的资本融合及资源整合趋势渐显。国资入驻民企短期内或能纾缓民企资金压力,但融合后的运营和管理效果仍有待观察。
环保民企应走技术创新路线国资纷纷入场后,环保民企应如何找准市场定位?“由于环保领域非常分散,技术变化非常多,专业符合非常复杂,所以,民营企业在技术领域有着充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