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督促辖区涉危险废物企业规范转移处置危险废物,2022年度对我区涉危险废物35家企业,督促其在“广西固废监管监管审批管理系统”按时申报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相关情况,做好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四、评估职责分工(一)市生态环境局辐射安全与固废监管科。负责牵头制定齐齐哈尔市规范化评估工作方案并组织推进,定期调度评估工作进展,配合省厅抽查,并在工作完成后起草总结上报省厅。...配合辐射安全与固废监管科组织开展规范化评估。五、评估结果应用(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协调推动将规范化评估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成立危险废物规范
(6)固废监管方面。建立线索发现举报奖励机制,提高固废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现和联动处置能力。(7)处置能力方面。建立固废集中中转体系建设工作。(8)“无废细胞”建设方面。
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基地;打造“无废产业”,指导许昌市探索废旧金属、煤矸石、冶炼渣等大宗固废高值化再生利用新路径,鼓励飞灰、铝灰等处置项目落地,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效益;支持提升固废监管能力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动执法和问题整改督办机制,统筹固废监管、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环境执法、环境应急等部门力量,成立评估帮扶联合组,采取评估、会商、交办、整改、回头看的“五步工作法”,建立问题整改台账
“技术部工程师袁素芬具体介绍了平台的使用整体上给固废监管工作带来的提升。...第四重:为固废应急提供科学决策,基于全过程监管,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预测预警分析模型,为固废监管提供算法支持。
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一、关于“健全完善固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大力提升监管智能化”的建议我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固废监管机制。一是成立工作专班。
固废监管手段不断完善由于固废处置途径少、技术落后,导致随意倾倒、处置以及非法转移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压力,对企业而言也增加了风险和负担。
为进一步提升固废监管能力和水平,广东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中心组织实施了固体废物堆存场遥感监测项目,以韶关、清远、肇庆、云浮四市为试点区域,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及地面调查等技术方法,研究探索基于遥感的固废监管方法体系
,委托了第三方对园区环境开展全方位治理服务,系统搭建污水和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烟气治理、污染物排放监测以及监管信息平台 ,为园区固废产生、贮存、运输、处置等环节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持,实现了较为完善的固废监管信息系统
(三)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各地要统筹固废监管和环境执法部门力量,加强会商联动,严肃查处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排直排等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查处并严厉打击产废企业不如实申报危险废物产生、贮存情况
为全面落实新《固废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有关固废监管信息化建设要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生态环境厅着力建设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
工业固废监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关注4.工业固废监管任务新增较多 新固废法中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新增的关于工业固废监管的任务较多,如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利用未报备案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废的单位没有依法及时公开固废污染环境防治信息的
有的区域,固废监管已经升级到了智能监控阶段,点、线、面,全方位监管危废生产、运输、处置的全过程。
在做好规定动作加强固废监管的同时,海盐积极探索智慧化手段提升辖区内固废、医疗废物监管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辖区所有工程车辆的运输过程、所有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理全流程进行闭环式监管。
历年固废监管收紧当年,固废产生量激增。此次执法检查行动将进一步推动全国层面的固废监管力度,加速固废正规处理需求释放,实现固废处理行业的“量价齐升”。
构建固废监管清单3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东莞被纳入试点范围。
第六章专章对“危险废物”予以规定,从第74条到第91条,一共有18条,这是除了第二章“监督管理”(共19条)和第八章“法律责任”(共23条)之外,条款最多的章节,由此可知,产生危废的企业是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固废监管的重中之重
各地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明确固废监管要求和目标,全面掌握辖区内固废基础数据,督促辖区内固废利用、处置设施正常运行。
一般工业固废监管越来越严截至去年底,台州拥有制造业企业6万多家,拥有27个市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6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55家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居第4位。
产生危废的企业是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固废监管的重中之重,在“新固废法”中涉及到的责任最多,涉及8条红线:不制定危废管理计划最高罚100万元;不建立危废管理台账最高罚100万元;将危废提供或委托给无证者造成严重污染环境后果
围绕完善固废监管法规制度、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企业信用评价制度等方面,徐州市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工业固废管理的地方立法,出台《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制定从源头、过程到末端的激励或约束性法规政策。
第六章专章对“危险废物”予以规定,从第74条到第91条,一共有18条,这是除了第二章“监督管理”(共19条)和第八章“法律责任”(共23条)之外,条款最多的章节,由此可知,产生危废的企业是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固废监管的重中之重
依托制度、市场、监管、宣传四大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引领,加强固废监管执法、深化社会监督。“36”即36个“‘无废城市’细胞”全民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