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政策环评实施细则,对政策环评的对象、形式、审查等具体操作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从远期来看还应推动将政策环评纳入《立法法》及各类政策制定程序条例,从根本上提高政策环评的法律地位。
这一规定值得在政策环评入法时借鉴。二是明确政...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包括政策、规划和项目三类,前两类又合称为“战略”。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没有政策环评的规定。
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引导生态资源向生产要素市场集聚,以战略和政策环评为抓手,引导区县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鼓励把“绿水青山”资源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发展优势。...(四)强化政策引导,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对贫困区县环评政策引导,对涉及脱贫攻坚、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环评加快审批,特事特办。
邓杰对此提到,环境咨询产业迎来大发展期,后环评、跟踪评价、规划环评、政策环评、战略环评以及生态规划、环保规划、环保管家等综合性、全局性的咨询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2014年,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对政策环评也做了规定。...近年来,欧美国家逐渐将战略环评区分成政策环评和规划环评两个层次,政策、规划和项目环评各层次的侧重和关系已经逐步厘清。
通过《国家环境政策法》推动政策环评。《国家环境政策法》要求对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所有重大的联邦行动都必须事先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此法不但是美国环境政策的基本法,而且通过政策环评相关规定,对所有涉及环境保护的相关部门起到了约束性作用,直接从根源上解决了要求各部门特别是工业和开发部门开展环境保护的问题。
《环保法》的法条中虽然没有出现政策环评字样,但实际上是为政策环评打开了窗口。然而,政策环评在国际上没有公认模式,在我国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特别是在我国政策评估机制不健全的情形下开展第三方政策环评,对健全决策机制更是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尽管政策环评可以贯穿整个政策生命周期,但不可对于政策环评的作用给予过高期望。
严管重罚突出法律有效性山东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有关专家指出,2015年1月1日,新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新增加了政策环评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满足三同时要求、全文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等有关条文
战略环评包括政策环评和规划环评。由于战略环评的评价对象是各级政府部门综合的或行业性的政策和规划,所以设立战略环评制度的阻力是巨大的。
将环评审批与核发排污许可证结合起来,基于改善环境质量和保证环境安全为前提,通过规划或政策环评确定控制单元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和排放标准。...在此基础上,将项目环评审批调整为核发许可证,项目环评及三同时由业主自行负责,纳入证后监管即可。将污染控制转移到证后监管上来,
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加快技术研究,推进高新技术应用;强化污染防治,弱化环境影响预测;加强规划环评,探索行业政策环评。原文刊于《环境影响评价》2015年第2期。...因此,该导则的制定不仅填补了钢铁行业环评导则的空白,而且其结合钢铁建设项目的特点,通过充实、细化环评内容和方法,从技术上规范钢铁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编制工作,使其更加科学、有效,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环评技术和政策
走进政策环评,新环保法为政策环评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将介绍大陆政策战略环境评价框架研究初探,内容如下: 延伸阅读:环保部发布33家环评资质申请公示 几家欢喜几家愁再见了 环评上岗证!
完成新型城镇化、发展转型等重大政策环评试点研究,初步建立政策制定机关为主体、有关方面和专家充分参与的政策环评机制及技术框架体系。(五)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强化规划环评的约束和指导作用。
,作为提供政策研提机关执行政策环评的依据。...政策环评应实施环评的对象除开发行为外,还包含政府政策。
2015年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更是将政策环评的内容加入其中,可以说,给环评制度增加了多重紧箍咒,为涉环评违法添置了多条法律高压线。...可现实中,总有心存侥幸者尝试不拿环评就直接开厂生产,企图逃避环评审批,在生产过程中又置环评于不顾,为了减少环保支出违法排污。
开展三大地区战略环评工作,并开展了连云港市战略环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区域污染物行业排放总量管理模式。同时,政策环评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快推动规划环评落地。
受益于近期利好因素叠加,我国在绿色gdp、政策环评、一路一带战略绿色化等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在环境信用、责任保险、绿色税收、绿色价格、绿色贸易等领域有更大作为。...在政策事件层面,环保部日前召开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研讨会,强化环境法制与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衔接;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在进行中,环境十三五规划受到高度重视。
,政策环评写入新环保法,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不断完善。...争取在绿色gdp、政策环评、一路一带战略绿色化等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在环境信用、责任保险、绿色税收、绿色价格、绿色贸易等领域有更大作为,强化环境法制与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衔接。
由于我国的决策模式和决策程序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因此,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理论和方法尤为紧迫,其中,政策环评程序是推进政策环评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是政策环评的介入时机。
去年全国人大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面修订的过程中,对深圳经济特区环保条例中的环保优先原则、政策环评制度、基本生态控制线制度、企业参与制度、环保准入制度、按日计罚制度等先行先试制度设计进行了合理吸纳和借鉴
首先,加强规划环评,推动政策环评。大多数规划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对环境或多或少地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规划及政策一旦颁布,就会在较长时间内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其环境影响不会在短期内轻易消除。
这一条虽然没有出现政策环评字样,却为政策环评的开展打开了缺口。如何根据我国国情构建适宜的政策环评框架体系,就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推进政策环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此文件全部是干货,对很长一段时间的环境政策均进行了预先规划,可以算是一个政策环评,各位看官须仔细揣摩。...推进战略环评、环境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融合正是规划衔接、多规合一的需求,也是战略环评的推进。加强环境分区管治是《关于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加强环境分区管治的意见》的重申。
在没有国内法律授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背景下,在自由贸易协定这种国际协定或国际法律文本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这是政策环评的重大尝试和突破,对于未来推动国内政策环评及相关立法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是一个相当好的政策,我国目前只是提出要求,尚未有效实施。政策环评更注重长期的利益,见效慢,不能很好地被各地政府支持。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在短时间内追求政绩,对这项工作很不支持,并且以各种理由进行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