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是非二氧化碳减排类,主要包括甲烷减排类技术、氢氟碳化物减排类技术、氧化亚氮减排类技术及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问:《实施方案》提出的低碳技术征集推广的目标是什么?
加强高效脱氮除磷等低碳技术应用,减少脱氮过程氧化亚氮逸散。王家卓说:“要衡量污水处理厂是否低碳,就必须对其碳排放进行评估和计量,这方面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
相关数据显示,污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1%,主要来源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过降解后,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测算,污水处理也是氧化亚氮、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约占全社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4%~6%。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发布2023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预研究项目清单(第二批),其中包括《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 定 气相色谱法(修订 hj 38-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氧化亚氮和六氟化硫的测定
加强高效脱氮除磷等低碳技术应用,减少脱氮过程氧化亚氮逸散。鼓励污水处理厂使用植物除臭剂、环保型絮凝剂等新型绿色药剂。(五)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
方案明确了主要监测对象为《京都议定书》和《多哈修正案》中规定控制的7种人为活动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
05 anammox过程本身固然并不产生强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但无论是短程硝化还是短程反硝化均涉及n2o释放问题。...另一方面,anammox过程本身并不产生强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温室效应为co2的265倍),但无论是短程硝化(pn)还是短程反硝化(pd)均涉及n2o释放、且量并不低。
主要开展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评价,鼓励对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三氟化氮等其他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评价。
倪维斗院士指出,目前我国每年有近亿吨的农业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用于还田或野外弃置,不仅浪费资源,其产生的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气体还会导致全球变暖。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日前,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武汉市应对气候变化 “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下达目标,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力度逐步增强
编者按:污水处理生物脱氮过程中氧化亚氮(n2o)作为直接碳排放源,其大气升温效应较co2高出265倍。
导言:荷兰工程公司royal haskoningdhv最近发布了一份新白皮书,阐述了对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氧化亚氮(n2o)的研究结果。...在温室效应方面,n2o的作用是co2的265倍,它在民间被为笑气,但这似乎并不可笑,氧化亚氮是污水处理厂(wwtps)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重要额外污染物之一。
其可实现的多元化场景需求吸引了现场观众的广泛关注;其中温室气体监测“家族”,监测因子涵盖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省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碳排放强度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管控
二氧化碳排放趋于稳定,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排放稳中有降。试点输气管道甲烷泄漏光纤预警和次声监测,实施边远井试采气回收,回收天然气超过1亿立方米。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下达目标,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力度进一步加大。
污泥如得不到有效处理处置,易产生大量具有高增温潜势的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污泥能源资源化利用已成为污水处理厂实现能源自给和碳循环的重要途径。
以油气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农业等为重点,加强甲烷、氧化亚氮、氢氟化碳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理。
具体指京都议定书所列出的七种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聚焦提升ccus、绿色碳汇、蓝色碳汇等负碳技术能力,对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和减量替代技术进行针对性部署;五是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
聚焦提升ccus、绿色碳汇、蓝色碳汇等负碳技术能力,对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和减量替代技术进行针对性部署;五是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
2008年10月24日,国内最早的氧化亚氮项目“川化股份硝酸装置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
水环境治理过程主要涉及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排放。...据2014年统计,虽然我国废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全社会排放量的占比不足1%,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在全社会排放量的占比均达到5%以上,是我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
目前,我国在固定源温室气体监测方面,主要关注的是二氧化碳,其次是甲烷、氧化亚氮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