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工限产,实现污染“削峰缩时”,是依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过去“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并未彻底从源头降低污染。
但大气污染仍然没有控制住,近几年秋冬季节,即使在大范围的停工限产的前提下,大面积雾霾现象在北方除北京以外的地区仍然频繁发生,给企业生产和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今年的这一轮停工限产似乎还得比往年更早一些。
按照往年惯例,每年第三季度末,北方不少城市就会发布停工令,要求特定的行业和特定的地域采取停工限产等措施,切实守护环境质量。...停工限产必然影响着行业,间接影响着不少人的就业问题。一般来说,以下两大行业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第一、建筑行业。主要涉及土石方作业等。
供热企业等涉及民生的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可继续生产;“重点工程不停”,全省交通工程、储气调峰、水利工程等353家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在防治扬尘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无须停工;“其他保障项目不停”,重要外贸项目、重点印刷企业等经认定后可不停工限产
实施分级管理 企业不必再一味停工限产在“严防死守”的同时,刘友宾强调,与前期相比,今年的攻坚行动更趋于理性,强调差别化精准治理。“我们坚决反对‘一刀切’。
我们真正要减的是排放量,而不是错峰生产的企业数量今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中,将去年的“对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要实施统一的停工限产比例
对钢铁、建材、铸造、有色、化工、焦化等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不再进行统一的停工限产比例,而是由各个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停工限产的范围和时间。...这表明不再“一刀切”式停工限产,而是把权力下放给地方,因地制宜。自“十一”小长假后,长三角地区,临汾、邯郸、唐山、长沙、福建、安徽、陕西等地也先后颁布了采暖季的相关限产政策。
今年,各地不再提前预设停工限产比例,将以空气质量为导向,根据实际制定错峰停产方案,还可适当缩短或延长错峰时间,更贴近实际。”彭应登举例称。
今年,各地不再提前预设停工限产比例,将以空气质量为导向,根据实际制定错峰停产方案,还可适当缩短或延长错峰时间,更贴近实际。”彭应登举例称。
此外,上述文章还提到,今年秋冬季取消了统一的限产停工比例,意味着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最强停工令”将不会再来了,而这么做的原因则是大面积停工将导致企业被强制停工限产,引发负面情绪。
近日,网络相传各种有关今年秋冬季将停工限产的信息,此为不实信息。
除此以外,图片还给出停工限产的详细内容,包括钢铁、焦化、铸造行业实施部分错峰生产。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其他城市限产比例不得低于30%等等。
这一年,大气攻坚、环保督察、散乱污取缔、停工限产、煤改气等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实施,表明了政府对大气治理的坚定决心。环保部长李干杰日前表示,5年来,大气十条实施成效显著,年底有望圆满收官。
受此影响,已覆盖地区中化工行业各重污染子行业出现大面积停工限产,在有效促进企业生产工艺改造升级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导致开工率下降,供给侧趋紧。
一方面,煤价大幅走跌后,煤企的生存状况着实令人堪忧,众多中小煤矿纷纷停工限产,进口煤炭的需求量激增极大的挤压了煤企的生存空间,煤企想要打压竞争对手的心情可以理解;另一方面,购买煤炭支出占据火力发电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