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召开的2017年第二届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上,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胡振琪表示,该中心将汇集世界顶尖的学者和技术人才,共同搭建一个更广泛的、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合作平台,推动土地复垦事业的发展。会议同期还举行了首届ldquo;生

首页> 环境修复> 综合> 市场> 正文

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再迎风口

2017-10-30 09:00 来源: 中国矿业报 作者: 刘晓慧

在刚刚召开的2017年第二届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上,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胡振琪表示,该中心将汇集世界顶尖的学者和技术人才,共同搭建一个更广泛的、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合作平台,推动土地复垦事业的发展。会议同期还举行了首届“生态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先锋”颁奖典礼。

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再迎风口

此次研讨会,被业界赞叹为“时机刚刚好”“主题刚刚好”。

因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又一次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在新思想方面,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要内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在新目标方面,提出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在新的具体部署实施方面,明确提出未来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毋庸置疑,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新的政治责任。

这是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行业发展求而不得的风口。

推动矿业建设发展与绿水青山保护相协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2016年度《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共有非油气矿山11余万个。近年来,由于矿产资源整合、去产能、自然保护区矿权退出等政策原因,全国矿山关闭近5万个,在生产矿山约6万个,矿山总面积1040万公顷( 1.56亿亩 ),采矿损毁土地面积300多万公顷(4500多万亩)。截至2015年,已复垦治理采矿损毁土地86余万公顷(1290万亩),仍有214万公顷(3210万亩)未复垦。其中,塌陷区面积56万公顷(840万亩),采矿场损毁土地122万公顷(183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放损毁土地36万公顷(540万亩)。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2016年~2020年完成750万亩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任务,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不断加大。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表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西部煤炭资源开发是国家能源开发的重点。在西部生态脆弱区,如何将现代煤炭有效开采与地下水保护利用及地表生态保护相结合,是西部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田会表示,“十三五”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煤炭作为我国一次能源的主体,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煤炭资源的开采不可避免地会对矿区土地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重构。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煤矿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8万多处减至目前的8000处左右,关闭矿山需要进行环境修复,可以预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市场会不断扩大。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余新晓介绍,根据国土资源部门测算,治理一亩矿山土地需要1万元~1.2万元的资金投入,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的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的资金近1000亿元。

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在缓缓开启,而为其起支撑作用的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也在酝酿推进。

近年来,大量土地和环境因包括煤炭在内的矿产资源开采而遭到破坏。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开始对土地所遭受破坏及其引发的环境问题采取补救措施。而在这个重要的关口上,一个服务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学科应运而生,那就是“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

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的概念是,将研究损毁土地和环境的产生机制及演变规律及其修复治理的政策、理论、方法、技术工艺的学问。

据胡振琪介绍,在国内,始发自中国煤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缘起于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项目”,自2006年设立,每年30项。这是中国煤炭学会首个学科发展研究项目,其目的是为了系统梳理学科发展,凝练学科主要成就,确定“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学科定位,明确学科未来发展战略。

土地复垦是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锦楼表示,由于矿山修复成本很高,因此矿山土地生态修复要与土地再利用及相关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土地复垦政策,在经过近30年的探索实践中正逐渐发展完善。

据会上专家介绍,以1988年《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土地复垦开始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为了强化土地复垦的源头控制,2007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审查制度。2011年修订《土地复垦规定》,形成《土地复垦条例》。2012年制定实施《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构建了中国土地复垦的基本制度框架。2017年8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土地复垦“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实施细则》,创新监管方式,对国土资源部审批矿权的土地复垦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采取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监督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的方式开展土地复垦监督检查。检查结果作为有关部门是否审查通过项目建设用地申请,是否批准新的采矿许可证申请或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注销申请的依据,目前已经完成部级审批矿权土地复垦义务人名录库和监督检查人员库建设。

在一系列相关政策引导下,许多企业的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也的的确确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将生态恢复治理资金纳入生产成本的矿山企业。该企业累计投入绿化复垦资金20亿元,完成土地复垦面积4万亩,是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野外观测基地。平朔矿区还被列为我国露天采矿用地改革试点单位,建立了“占地—采矿—复垦—还地”新模式,节约建设用地指标,解决耕地占补平衡,为我国露天采矿用地探索出一条新路,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神府东胜煤田”的主要开发建设者,拥有千万吨级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13个,总产能超过2亿吨,是中国神华产业链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所在地的原生环境异常脆弱。水资源严重短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平均植被率仅3%~11%,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治理区。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累计治理面积达275平方千米,是开发面积的1.5倍,植被覆盖率提升至60%以上。原有的脆弱生态环境实现正向演替,不仅在荒漠化地区建成了一片绿洲,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了解,该集团有7个矿井被国土资源部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此次研讨会上举行的首届“生态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先锋”颁奖典礼也表彰了一批共10家在这一领域中敢闯敢试的企业,鼓励其继续为推动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经验。

相关专家表示,中国的矿区土地复垦需要不断创新理念,走治理恢复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的道路。对历史遗留损毁土地,以土地利用激励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为手段,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对复垦主体责任明确的,加强对复垦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管,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事实上,随着国家对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重视,一大波政策红利将为这一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下一步,在土地复垦与矿山环境治理方面,将加强政策资金统筹整合。将土地复垦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相关工作统筹推进,加强政策与项目资金的整合,形成合力。完善土地利用激励政策。建立废弃地复垦后置换建设用地指标和占卜平衡指标的流转收益保障机制。完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政策机制。强化土地复垦市场化运作机制,保障社会资金参与土地复垦的权益。对历史遗留废弃地,通过将土地使用权确定给实施复垦的企业、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直接使用,来支持土地复垦。研究土地复垦费用保障机制。从吨矿生产成本中预留复垦费用,探索制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基金制度。完善土地复垦监管制度。落实层级监管责任,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创新监管模式,建立社会监督、政府抽查、守信奖励、失信惩戒的监管机制。推动土地复垦科技创新。开展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研究。

延伸阅读:

生态修复之废弃矿山 “美丽蜕变”的正确打开方式

原标题: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再迎风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