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疮百孔的矿山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市绿肺,一抹抹绿色见证着老工矿区绿色转型的坚定决心;从废弃厂矿到林田,一块块复垦复耕的土地为百姓增添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收入。近年来,峰峰矿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修复生态伤疤,用绿色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靠山吃山,还得以山养山
“作为土生土长的峰峰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想象昔日的矿山变成了如今的世外桃源。”生活在山脚下20多年的李大爷跟我们讲述着这座山的变化。
南响堂山属太行山余脉,坐落于资源型老工矿区——河北省峰峰矿区的主城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过去因为采矿业、水泥业发达,山体被挖得植被损毁、千疮百孔。从2017年开始,该区按照4A级景区标准,拉开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序幕,用时三年把这片废弃矿山改造成城市森林公园,被誉为“东太行的绿色明珠”“华北罕见的城市山体公园”。随着生态修复的推进,峰峰矿区让“靠山吃山”有了新内涵。
2014年,峰峰矿区对所属41家持证露天矿山进行关停,拆除生产设施和设备,并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按照区委、区政府“修山、修地、修水、修气”的全域修复要求,对全区排查出的108处废弃采矿迹地进行治理。编制矿山治理分布图和责任分工表,设置了巡查台账,建立了修复任务、责任、整改、问责“4清单”,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网中有格、格中定人、各负其责。落实责任全域化,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办法,实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分包、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属地乡镇配合抓落实机制。针对资金投入瓶颈,构建多元化机制汇聚“活绿”动力,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持续推动矿山整治“多腿走路”的资金保障机制。除南响堂山外,峰峰矿区的苍龙山、西山、药王山、北响堂山、元宝山等关停矿山的生态环境也得到全面恢复。
位于峰峰矿区大社镇寺后坡一带的关闭露天矿山是峰峰矿区首批进行生态环境修复的矿山,2017年,永合、同顺、银保等采石场关闭,成为废弃的灰岩矿,山上沟壑纵横,山体破烂不堪,慢慢地,变成了垃圾场。2019年10月,峰峰矿区境内的河钢邯钢矿业分公司在峰峰矿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正式开展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公司清理垃圾及裸露岩面上的危岩和浮石,通过分级削台、砌沟筑坎、客土回填等措施把采矿平台整治为连贯平台,然后再在平台上覆盖黄土,种植乔木、灌木等,把矿山变成青山。河钢邯钢矿业分公司矿山治理组副组长樊亮指着对面的一个山体告诉笔者,“机械上不去山,那些山上的土、树苗等都是我们工人一筐一筐背上去的!”
一步一个脚印,过去的“生态短板”变成了如今的“生态样板”。春花、夏荫、秋果、冬青,原来的荒山、矿山变成了城市的“绿肺”,空气好了,路也通了,渐渐成了游园,游客纷至沓来。峰峰矿区有效利用了一批矿山废弃地资源打造了一张张矿山生态修复的“新名片”。修复后的北响堂森林公园晋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响堂森林公园、响堂生态谷等一批山体公园建成开放,为峰峰群众增添了多个“天然氧吧”,把昔日的“负资产”变为今天的“新资源”。
坚守红线,废弃地变耕地
“今年油葵有了收成,差不多亩产1000元。”彭城镇羊角铺村的百姓们做梦也没想到,废弃了十几年的砖厂,如今成了农田,种下的油葵还真有了收获。“以前这地儿说它是个垃圾场也不为过。”从荒废的砖厂,变为如今的农田,百姓们享受的正是峰峰矿区探索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带来的实惠。
峰峰矿区是资源型老矿区,多年来吃“资源饭”,煤炭、水泥、焦化、陶瓷等传统行业迅猛发展,导致了大量“生态欠账”,废弃煤矿、渣堆、厂房等造成土地闲置,耕地不足、建设用地指标不够的矛盾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2017年以来,该区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水源地保护、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散乱污”企业整治等,将废弃的砖厂、“僵尸企业”等,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通过土地复垦工程技术进行土地平整、回填垫土、拆除覆土。对地形复杂、落差较大的土地,进行削坡调整、清除残丘、建筑垃圾分层回填,最终形成可耕种的土地,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既缓解了用地指标紧缺的压力,又增加了耕地面积,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举多赢的好政策。”峰峰矿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贺爱民说,将工矿废弃地复垦为耕地,置换成同等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相比,投资要少得多,经济账也更划得来。按照规划,到2021年,峰峰矿区工矿废弃地复垦面积预计新增1200亩。
同时为全面保证市区居民生活和部分企业用水的“生命线”,该区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矿废弃地治理作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按照“山水林田草村”综合整治的思路,启动实施羊角铺水源保护区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通过拆除废弃建筑物、平整土地、覆盖表土、土地翻耕和增设农田水利设施等措施,对羊角铺水源保护区内原卫生瓷厂、峰峰砖厂、羊角铺砖厂等多家企业进行了依法拆除,通过复垦的方式“旧貌换新颜”,以前废弃的厂房现如今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有效保障了羊角铺水源保护区的水质生态环境安全。
该区借力国家独立工矿区政策,运用防水防渗、覆土绿化、生态修复等技术措施,对采煤沉陷区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治理面积达10平方公里,尤其是利用地质沉降的起伏地形,创新推行的“一镇一湿地、一乡一公园”模式,随坡就势,因地制宜,建设了12个公园,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作为需要新思维,峰峰矿区在废弃矿山、废弃厂矿综合利用过程中,积极探索,创造了一条生态、发展兼顾的多赢之路,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创造了金山银山。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