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生态城、生态镇、生态社区、生态建设、生态宜居、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生态这个词如今在各种场合被频繁提及,我们想知道,生态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内涵?王如松:生态首先是一种关系,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生命个体与整体间的关系,是生命生存、发展、繁衍、进化所依存的各种必要条

首页> 环境修复> 综合> 评论> 正文

王如松:用生态修复规避城市生态风险 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2015-11-30 08:48 来源: 生态修复网

记者:生态城、生态镇、生态社区、生态建设、生态宜居、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生态”这个词如今在各种场合被频繁提及,我们想知道,“生态”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内涵?

王如松:生态首先是一种关系,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生命个体与整体间的关系,是生命生存、发展、繁衍、进化所依存的各种必要条件和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总和。这些关系在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个人都要处理这些关系。

其次,生态是一种学问,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修复环境、涵养环境的一种自然哲学;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系统科学,传统科学一般是纵向的分类,而生态学则横向地将数理化史地生结合在一起,是一门研究其间的结构、功能、演化、遗传规律的系统科学;是人类塑造环境、模拟自然、巧夺天工的一门工程技术;还是人类享受自然、品味自然的一门自然美学。

最后,生态还是“生态关系和谐的”简称,描述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和谐或理想状态,表示生命和环境关系间的一种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良好文脉、肌理、组织和秩序,比如生态城市、生态文化、生态建筑、生态旅游。

记者:生态城市具备怎样的特征?城市的生态面临哪些问题?

王如松:城市生态包括人类行为的社会生态、物质代谢的经济生态和环境友好的自然生态3个层次,是绿韵(蓝天、绿野、沃土、碧水)和红脉(产业、交通、城镇、文脉)的融合,是天、地、人的和谐,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强烈的现代化需求,密集的土地开发活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耗竭、环境污染、自然生态退化和人群健康受损等问题。

这些问题首先是物的问题,自然物质向社会系统输入和输出不平衡导致就会导致生态问题的产生。人类从自然获取大量的资源,将有用的资源经过工业生产活动转变成产品,不合适的物质滞留在环境中,变成废弃物等环境污染;对自然资源诸如矿山、油田等的过度开发将造成物质输出大于输入,导致生态的耗竭。

事件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生态问题,例如,城市发生内涝首先是城市蓄滞水能力缺失,城市地表固化面积比例高,花坛和草坪都高于路面,只要下雨,雨水就会从花坛和草坪流到没有渗水功能的街道上;造成内涝的另一个原因是排水系统失效,然而建设巨大的下水管道,将污水全部排放到郊区进行处理,在生态学上是不合理的。处理城市内涝问题时如果一味关注排水系统建设,忽视城市道路绿化带的功能,也不能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使花坛、绿化带低于路面,下雨时雨水将从路面流向绿化带,经过绿化带的过滤净化,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将管理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有效的管理是工程实施的关键。

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人影响了环境,使环境受到破坏,就必须对环境进行修复。这是人的观念问题。比如生活垃圾问题,首先,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垃圾,每个人都有治理这些垃圾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转变观念之后,不少企业已经在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

记者:面对这些城市生态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王如松:根据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环境问题不能简单地看做是环境污染问题,而应该看做是发展的问题、文化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秉承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的理念,核心是要强化城市的肺(森林、绿地、城市农业)、肾(湿地、水体)、皮(城市地表和土壤)、口(废弃物排泄口)和脉(水、能、物、人的通道)生态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实现城市的净化、绿化、活化和孵化,而不只是保护城市环境或生物。

当前的体制强调保护耕地,限制建设用地,但并未确定花坛、绿地等生态服务用地的位置,生态服务用地没有法律地位。现有绿地不足,很多水塘、河流都被填掉了,剩下一些不流动的水,没法过滤有害物质。生态服务用地不仅难以维持,更可能作为未用地被草率利用作其他用途。城市的“绿肺”和“肾”危机重重。另外,城市园林绿化还存在分布不均匀、不能将乔木、灌木、草坪合理结合的问题。确立城市生态服务用地的地位,充分利用建筑楼顶、居民阳台等场所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将能很好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活力。

同时应该完善城市的“脉络”建设,避免“摊大饼”的格局。很多城市在建设新城和产业园,在布局规划上应沿轻轨和大容量快速公交主动脉呈糖葫芦串型与主城区相连;各组团间由绿地、湿地、城市农田、城市林地等生态服务用地隔开。生态交通网络覆盖人口应超过城市人口的80%,从主动脉上任何一站乘快速直达公交到城市中心不超过半小时;同时,居民高峰期出行80%以上是公交、轻轨或自行车,城市从任何一点步行到最近公交、轻轨站点不超过10分钟。

城市生态品质是指对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适应能力和演化过程良好程度的测度,反映一个城市的山形水系、文脉肌理、标识品位的和谐性与可持续性。因此,城市生态修复应该包括对自然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生态以及人文生态的修复,处理好绿韵和红脉的关系,规划好交通等基础设施,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构建结构功能完善的城市系统生态。

记者:请您就一些具体实例对修复城市生态进一步阐述。

王如松:从基础设施来说,绿地、湿地、河道、交通灯城市的基础设施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不能发挥正常的服务功能,这时候需要对生态基础设施进行修复。修复前首先要对其生态功能进行评价,之后要进行规划,运用生态学的适应性原理,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进行规划,再采取具体的工程技术,并进行妥善管理。 深圳对河口海湾红树林的修复选用了生态砌块构建硬质河堤,六边形的砌块既能固岸防洪,里面又能长出植物增加河道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河道改造。

从产业来说,生态修复应该包括自然环境的修复和当地产业的转型,进行共轭生态修复。门头沟共轭生态修复是新一轮北京总体规划中,西部生态涵养带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其目的是恢复、重建西部生态脆弱代的山水、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社会生态可持续能力,为主城区的生态安全提供和谐稳定的生态服务,保障首都的持续发展。国际生态学协会前主席、日本国际生态中心主任宫胁昭建议选择当地的草种树种和灌木的种子在温室里培养,集中在待修复的地块上进行混交密植,并采取保墒的措施,使植被在3-5年内长成。门头沟曾是北京一处主要的煤矿产区,转型为生态涵养区之后当地的产业链需要重新构建。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时就对方方面面进行了考虑。首先对瘦西湖的水体污染进行治理,对湿地和绿地的功能进行恢复,改善周围社区的环境;其次在改造老城区时避免大撤大建的做法,适当进行老建筑保留和重建;更重要的是进行产业生态转移,使老百姓安居乐业。

韩国在1950至1960年代,由于经济增长及都市发展,清溪川曾被覆盖成为暗渠,清溪川的水质亦因废水的排放而变得恶劣。在1970年代,更在清溪川上面兴建高架道路。2003年7月起,在当时的首尔市长李明博推动下进行重新修复工程,不仅将清溪高架道路拆除,并重新挖掘河道,并为河流重新美化、灌水,及种植各种植物,又征集兴建多条各种特色桥梁横跨河道。复原广通桥,将旧广通桥的桥墩混合到现代桥梁中重建。修筑河床以使清溪川水不易流失,在旱季时引汉江水灌清溪川,以使清溪川长年不断流,分清水及污水两条管道分流,以使水质保持清洁。生态工程降低了当地的局地热岛效应,带动了沿岸的商铺,成为城市生态修复的一个典型。

总体而言,城市生态修复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自组织能力,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胁迫下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生态修复,恢复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同时考虑当地产业的生态转型与循环经济建设。

王如松: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标题:王如松:用生态修复规避城市生态风险 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