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管检的逐步分离和检测机构的整合重组,除了在法定的检验检疫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撑的国家政府实验室外,其他实验室应该逐步剥离出去。
检验检疫检测技术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政府主权和公共事务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承担检验、检测、检疫、鉴定、检查、计量、校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载体,是国家综合国力、对外主权、科技、经济、军事能力水平的象征。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部门统计,我国获得CNAS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超过5000家,数量居全球首位。
检验检疫实验室主要职能
19世纪中期,检验检疫制度传入中国,经过了15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一方面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国际贸易持续复苏,我国的进出口商品数量不断增长,国外产品的倾销给我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和政府对产品质量,特别是生物安全和生态文明等方面要求的不断加强,使得检验检疫机构作为对产品质量和国门安全把关的技术服务手段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社会、政府和市场关注的重点行业。尤其是外来传染病、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的传入风险不断增大,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环境和生物资源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也构成了巨大威胁,检验检疫实验室也面临更大的考验。
法律法规赋予检验检疫机构3大方面的职能:一是通过合格评定程序对进出口重要敏感商品进行检验、鉴定和监督管理,保证进出口商品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职能;二是对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包括其运输工具、包装材料的检疫和监督管理,防止危害动植物的病菌、害虫、杂草种子及其他有害生物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的职能;三是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和快件等物品实施国境卫生检疫和口岸卫生监督,防止检疫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的职能。这些职能的履行归根到底需要检验检疫实验室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来保障。
实验室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
我国检测资源分布呈现显著的部门(行业)格局,检测资源主要分布在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以下简称质检)、农业、建设、卫生、食药、铁道、机械、环保、交通、高校等部门。根据国家认监委2005年组织的对全国范围内18932家检验检测机构的调查数据,有明确行业归口部门的检测机构16000余家,占检测资源总数的85%;另有2500多家检测机构为企业所有(包括大型国有企业)或无明确归属部门,占检测资源总数的15%。质检部门所属检测机构数量最多,共计3427家占总数的18.1%,卫生系统2904家占15.3%,建设系统2580家占13.6%,环保系统1319家占7%。上述4个部门(系统)所属的检测机构占全国检测机构总数的54%。
占总数18.1%的国家质检总局所属检测机构的检测资源又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质监系统的,一部分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正式确定了到2015年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检测机构的整合,培养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检测认证集团。近期的工作是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所属机构的整合。从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看,尽管各个国家强调的重点不尽一致,但是作为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上述三大职能均存在,国家质检总局所属检测机构可以借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尽管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和口岸公共卫生的把关,进出口食品等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的重要敏感商品的检验职能仍然是重点,但是检验检疫机构职能也会转变,而且转变的方向和趋势是一样的,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是“重检疫、轻检验”,“重进口、轻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实施、通报、咨询和协调职能也不会削弱。而且相关法律法规都作了明确规定,即使将来要修改,上述职能也不可能削弱或取消。因此,检验检疫机构的职能只会加强,不会减弱。检验检疫技术、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才能适应这种变化。
整合我国检测技术资源必要性
检验检疫检测技术资源分散在政府的多个部门,技术能力的储备和提高,仍依靠政府和管理部门下达的相关业务维持生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首先,检测机构设置重复。存在同类型检测机构重复设置现象,国有检测机构重复建设、投入的状况较普遍,同一地区、同一专业检测领域,特别是门槛较低的低水平检验检测领域,经常存在几家甚至十几家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测机构。以建筑材料检测领域为例,同一地区的建设、质检、交通、地质矿产、环保、水利等部门都设有具备建筑材料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检测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检测业务量不足,部分检测领域还出现了低价竞争的情况,极大地损害了检测市场良性、有序的发展。
其次,检测设备设施利用不够充分。近年来,各部门、地区国有检测机构购置的大型分析仪器设备数量急剧增加,检测机构实验室面积、从业人员及检测能力均有大幅度增长。但很多国有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一些大型、昂贵的仪器设备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而仪器设备的维护、折旧、检定校准和操作人员工资都产生了高额费用。这些现象在很多检验检测领域普遍存在。
第三,高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多数国有检测机构在薪酬分配上受体制的约束,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因此,近年不少国有检测机构的专业检测人员流失至外资和民营检测机构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技术资源如何整合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检测机构数量众多,仪器设备、设施资源总量充足,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基础,但也存在着机构分布分散、低水平重复投入、活力不强、资源利用率不高等突出问题。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国有检测机构已经成为目前检测机构资源整合的主要对象。国有检测机构应抓住当前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打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共享”的检验检测体系。在此,笔者建议相关检测机构在整合发展之路中做好以下几点:
积极利用各级政府对高技术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争取检验检测机构在税收、人才、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研究在机制体制上改革创新,积极学习外资和民营检测机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手段,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同时提高检测仪器设备和设施的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检测机构的综合竞争力。
注重提升机构自身能力水平,通过能力验证、内部和外部管理评审、监督检查、人员培训等手段,持续完善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运行,逐步拓展和提升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
尝试与业务相同或相近的国有检测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设备、设施、人员、业务的优化整合,结合地区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打造集检验、检测、校准、培训、咨询等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主动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检验检测服务。
必须及时改革现行检测技术资源布局。在检测技术资源调整中,应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质检中心为龙头,国家政府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全国一盘棋,避免重复建设。随着管检的逐步分离和检测机构的整合重组,除了在法定的检验检疫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撑的国家政府实验室外,其他实验室应该逐步剥离出去。
(作者单位:南海检验检疫局)
《中国检验检疫》2015年9月刊
原标题:检测机构该走好整合发展之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