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水生态分类修复体系,针对农田、村落、城镇、园区等不同区域、不同环境,因地制宜、因河施策采取岸线修复、水生植被恢复、生态湿地构建等综合措施。
“控面源”,明确加大太湖等重点湖泊磷污染治理、蓝藻水华防控,开展太湖等重点湖库综合治理和河湖水生植被恢复、氮磷通量监测等试点,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
二是强化湖库蓝藻水华防控技术创新应用,在湖滨带、入湖河道、河网湖荡等区域深入开展水生植被恢复技术研发,在湖区内开展水生植被恢复和食物链系统修复技术研发;深化机理研究,阐明地下水补给、污染负荷等特征,湖库生态修复条件与生境阈值等
加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评估和养护,健全护渔员、巡河员补偿机制,探索以流域面积或河流长度实施生态补偿,确保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落实到位。(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和生态脆弱区的草原实行禁牧、休牧制度,将生态保护红线内禁止生产经营活动的草原依法列入禁牧范围,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
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一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提升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为目标,在全国实施河湖缓冲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项目、河湖水域水生植被恢复项目,力争在“有鱼有草”上实现突破。
改善生境,满足水生植被恢复所需的环境条件针对蠡湖水体透明度低、水动力扰动强度大、长期高水位运行、鱼类群落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首先,通过利用双层生态围隔布设...当草型湖泊中的水生植被严重退化后就会演变为藻型湖泊。
同时,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和河湖生态缓冲带,增强水生态系统韧性,开展天然生境和水生植被恢复,采取“三场”和洄游通道保护修复、增殖放流等措施,在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土著鱼类。
水生态方面,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修复受损河湖水生态系统,增强水生态系统韧性,重点实施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河湖水生植被恢复等工程。
蓝藻水华控制与湖内生态调控技术等,摸清了滇池生态格局特征,提出了生态系统分区分步修复的新思路和总体方案,集成了“湖泊分区生态系统修复-湖滨带建设-湖滨区基底修复”的成套技术,在严重受损的草海湖区建成了以轮叶黑藻为优势种群的水生植被恢复示范区
污水收集与管网优化6项、种植业污染控制9项、养殖业污染控制7项、农村生活污染控制9项、河道污染物生态拦截18项、湖滨带生态修复9项、蓝藻水华与湖泛监控预警4项、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两项、水华蓝藻拦截及资源化利用4项、湖体水生植被恢复
如今,生态修复工作在全球仍处于一个快速推进阶段,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正成为陆地和水生环境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焦点。...中国相关生态修复的内容和对象常以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植被恢复、矿山复垦等为主,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国土综合整治等都融入了生态系统恢复的内容,但多数都是以某一具体的、特定的小范围展开,亦稍有扩展至小流域的完整自然地理单元层面
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废弃菌棒利用,太阳能利用)21、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工程22、食(药)用菌菌种培育23、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24、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水生植被恢复技术针对污染物类型,筛选确定水生植被的先锋物种,根据现实的水体生态与环境需求,在已经被破坏的水体环境基础上重新设计和构造良性流域生态,对水生植物和岸基植物进行合理组合配置,使其在整体上互补共生
2) 湖滨带生态建设目前的主要的湖滨带生态建设技术有:湖滨湿地工程技术、水生植被恢复工程技术、人工浮岛工程技术、河道廊道水边生物恢复技术等。...2.水生生态系统工程建设1) 浅水区水生植被生态建设湖泊浅水区水生植被是指生长在浅水区的沉水、浮水、挺水植物,在对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技术核心是植被选择和水生群落的组建。
以草原植被恢复为例,2010年时中国约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达23亿亩,部分草场完全丧失生产能力。...经过多年的管护治理,黄河、乌梁素海、乌拉盖湿地等大面积水域周边生态明显改善,水生、陆生植被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鸟类种群和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圣约翰斯河水资源管理局主要制定了4项恢复措施,包括降低外源磷输入、建造人工湿地、生物防治、水生植被恢复等,在治理过程中外源性磷的削减被认为是水体透明度提高的主因,随后生物操纵法的效果显现,水生植被也能够长期生存
通过研发蓝藻过滤回流、沟渠式富营养化水体底质改良等生境改善集成技术,为水生植被的恢复创造必要条件;研发沉筐辅助恢复的种源引入保护、先锋物种自然选择、点面演替等植被恢复诱导技术,形成稳定生存和自然繁衍的水生植物群落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建设地点:黄州区;建设内容:遗爱湖治理不透水围隔1400平米;水位调控24万方;生物网膜构建3300平米;水生植被恢复呈现面积4万平米;鱼类及底栖调控8.35吨。重建望月堤闸。
这种技术的基本思路是以食藻虫吃藻控藻作为启动因子,继而引起各项生态系统恢复的连锁反应:包括从底泥有益微生物恢复、底泥昆虫蠕虫恢复、底栖螺贝类恢复到沉水植被恢复、土著鱼虾类等水生生态恢复,最终实现水体的内源污染生态自净功能和系统经济服务功能
除渗滤坝外,在22 km河道内进行水生植被恢复,构建生态河道;除人工水草外,在东焦河水库浅水区种植各类沉水水生植物。通过人工强化,加速河道、水库生态系统的恢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传统的水体修复路径,一般有河道底泥的清淤、定期换水、投加生物菌种、水生植被恢复等方式,这些方式各有其不足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