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海河流域在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将着力“节水循环保基流,增鱼扩绿强韧性”,即坚持绿色发展,节约优先,强化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构建生态水网,提升流域生态用水调配和保障能力。

首页> 水处理> 再生水> 评论> 正文

海河流域将如何构建生态水网恢复天然生境?

2021-06-22 13:33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郭丽峰等

“十四五”时期,海河流域在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将着力“节水循环保基流,增鱼扩绿强韧性”,即坚持绿色发展,节约优先,强化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构建生态水网,提升流域生态用水调配和保障能力。同时,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和河湖生态缓冲带,增强水生态系统韧性,开展天然生境和水生植被恢复,采取“三场”和洄游通道保护修复、增殖放流等措施,在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土著鱼类。

完善生态流量保障体系

聚焦“有河有水”, 推进降耗水、调活水、增好水三措并举,通过节水、再生水利用、引调水体系建设、闸坝调度和水系连通等措施,有效保障重点河湖生态流量。

以满足重点河湖生态水量要求为目标,通过以自然水系和引调水河道为动脉的骨干水网,构建当地水、再生水、外调水“三水互补”的生态水量保障体系。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提升流域生态用水调配和保障能力。以南水北调中东线干线工程为纽带,以流域内骨干河道及大中型水库为骨架,推动山区骨干水库、南水北调干线、引黄干线、骨干河道的河湖库连通,推动滦河、蓟运河等河系连通,推动环城水系、郊野洼淀湿地坑塘等非常规水利用水网建设,形成流域协调联动、区域精细调度的多渠道生态用水保障体系。建立闸坝、水库联合调度机制,制定省、市二级重点河流水量分配和闸坝调度方案,统筹配置当地水、再生水、外调水等各类水资源,提高境内河流、湖库、湿地调蓄能力。

落实水生态系统空间管控要求

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基本要求,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开展水源涵养区、河湖缓冲带建设,实现环境改善、河湖增绿、生态扩容,提升河湖水生态功能。实施水源涵养治理工程,推进生态清洁流域建设,开展泉域重点保护区封育保护,促进流域恢复自然径流。实施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工程,严格控制岸线开发强度,开展河道生态综合治理,保障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恢复河湖岸线生态功能,恢复河流水清岸绿的生态系统。

京津冀北部水源涵养重要区,以官厅、密云、潘家口—大黑汀、于桥、桃林口等水库为重点,加大污染企业的关停力度,推动生态保护与恢复。太行山区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重要区,以岗南—黄

壁庄、岳城、王快、西大洋、盘石头等水库为重点,严格控制和合理规划开山采石,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以娘子关泉、辛安泉、城头会泉、神头泉为重点的泉域保护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以滦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六河”为重点,控制岸线开发强度,加强河道水系治理管护,恢复河流自然生境。

强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

按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化水生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因地制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对重点河湖、湿地采取封育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水生生物天然生境。提升自然保护区等物种重要栖息地的连通性,逐步解决重点物种生境孤岛化问题。采取适当的增殖放流措施增加重要土著鱼类种群数量,逐步恢复重点水体物种多样性。加强增殖放流效果跟踪评估,严禁放流外来物种。

大清河以白洋淀为重点,通过建设水下森林系统、实施入淀河流综合整治、加强土著鱼类种群培育等措施,重点保护黄颡鱼、乌鳢、鳜鱼等经济鱼类,恢复水车前、杉叶藻、睡莲等水生植物种群数量。永定河以官厅水库为重点,在洋河入库口和妫水河入库口分别实施水质净化工程和湿地修复工程,恢复以中华多刺鱼为代表的土著鱼类。北运河通过加强渔业管理、划定禁渔期禁渔区等措施,保护鲤鱼、棒花鱼、草鱼等鱼类。潮白河通过对其上游及支流重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保护大鲵、中华九刺鱼、细鳞鲑、瓦氏雅罗鱼等水生生物。子牙河以滹沱河为重点,通过生态缓冲带建设和人工湿地建设,提升水环境质量,重点保护中华鳖和黄颡鱼等经济物种,恢复中华多刺鱼、团头鲂等土著鱼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