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入海河流总氮削减中的难题,近年来,营口市锚定入海河流总氮削减目标,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组织开展河流全流域总氮治理与管控,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
制定入海河流总氮治理2024年专项行动方案,督促落实“一河一策”总氮污染治理与管控方案。强化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效第三方核查评估结果应用。组织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海湾精细化调查。
(六)海洋生态治理技术入海河流总氮控制、海洋与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水养殖污染治理与废弃物高值利用、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近岸海域富营养化防治、海洋环境风险应急防范等技术。
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精准溯源、源头治理、压实责任,重点治理总氮浓度持续反弹的入海河流。...11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重点海域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工作推进会,听取相关省市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后续工作。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通过听取汇报、观看展板、实地察看等方式,了解桑沟湾美丽海湾建设、海水养殖模式创新、海草床生态修复、入海河流总氮治理等情况。黄润秋表示,当地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连续四年保持100%,值得肯定。
聚焦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及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改善提升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板桥河是庄河市的一条入海河流,受农村面源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水等因素影响,其下游板桥河大桥断面(省级入海河流断面)始终不能稳定达标,个别月份总氮最大值
(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分工负责)二、着力巩固提升近岸海域水质(一)开展2023年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专项行动。...指导有关市编实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治理与管控方案,6月底前完成备案;谋实支撑项目,加强督促落实,减少总氮污染。(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二)加强入海排污口整治与规范化监管。
市域、县域交界断面、入海河口断面总氮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与2022年相比总磷污染物浓度削减5%以上。全流域建设一批美丽河湖,群众对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二、强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准入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坚持属地流域水体污染不加重、水质类别不降低、出境断面和汇入上一级河流断面的污染物浓度不增加的要求,强化空间管控,持续优化闽江流域的产业布局和规模
入海河流总氮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局部近岸海域污染依然存在,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四)土壤环境状况。
3月,黄润秋先后在河北省和辽宁省现场调研入海河流总氮管控与治理情况,并指出部分入海河流总氮问题较为突出。在调研现场,黄润秋部长带领相关专家团队现场分析入海河流总氮超标问题的背后成因与症结。
推进典型入海河流总氮溯源监测试点。开展白洋淀等专项监测及重点湖库水华预警监测工作。完成“十四五”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监测区设置。
21日,黄润秋一行前往秦皇岛市,不打招呼、直奔现场,以饮马河流域为样本调研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情况。饮马河是秦皇岛市主要入海河流之一,发源于秦皇岛市卢龙县,流经昌黎县,在北戴河新区入渤海。
近年来,辽宁省坚持将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作为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点任务,推动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但部分入海河流总氮问题仍较为突出。
空气质量总体受气象条件影响大,2022年夏秋季臭氧污染凸显,部分区域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渤海入海河流总氮浓度持续反弹,黑臭水体从根本上消除难度较大,蓝藻水华、水生态失衡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地区土壤污染持续累积
对主要入海河流(溪闸)断面开展总氮、总磷浓度控制。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31.5公里,岸坡生态化改造47.5公里,重要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90%以上。...贯彻落实《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主要入海河流(溪闸)总氮、总磷浓度控制(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以总氮为重点加强入海河流污染治理,沿海各市制定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持续降低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到2025年,黄河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得到有效控制。
据了解,无机氮是影响珠江口海域水质的主要因素,珠江口攻坚战的核心是入海总氮控制。为此,《方案》把大力推进入海总氮削减作为入海河流水质改善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强化陆海统筹综合治理以“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为抓手,《规划》提出深化入海河涌及排污口治理、开展重点海域入海污染物通量跟踪监测及重点海域代表国控点位跟踪监测、实施总氮总量控制试点等工作任务,设置国控入海河流总氮削减目标
印发《浙江省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对55个入海河流断面开展总氮、总磷浓度控制,完成4453个入海排口专项排查。
2023年底前,沿渤海城市行政区域内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与2020年相比实现负增长并稳定保持。实施省控入海河流综合治理,以2020年为基准,各市编制劣五类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消劣方案。
统筹推进陆源污染治理1.加强入海河流综合治理。强化入海河流总氮浓度控制。针对市控及以下的劣v类入海河流,沿海各区市6月底前制定“一河一策”消劣方案,推动入海河流综合治理。
5、入海断面环境状况入海监测断面(七堡断面)全年水质保持ii类,年均高锰酸盐指数为2.3毫克/升、氨氮为0.10毫克/升、总磷为0.069毫克/升、总氮为1.67毫克/升,优于考核目标要求(ⅲ类)。
分级组织实施控制计划,省本级负责7条主要入海河流及7个主要入海溪闸,沿海设区市负责辖区内其他主要入海河流。推进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监测,逐步建立入海河流总氮、总磷监控体系,科学推进入海河流污染物减排。
2025年年底前,国控河流入海断面全面消劣,省控及其他河流入海断面基本消劣;沿海城市行政区域内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与2020年相比保持负增长,省控及其他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得到有效控制。
(六)海洋生态治理技术入海河流总氮控制、海洋与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水养殖污染治理与废弃物高值利用、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近岸海域富营养化防治、海洋环境风险应急防范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