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成渝地区健全合作机制,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强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等提出重要要求
如何共治跨界污染?这是川渝环境共保的核心命题。《要点》聚焦水、大气、土壤等领域持续强化联防联控联治。...《要点》指出,成渝地区将共同完成包括共推绿色转型、共治跨界污染等在内的6个方面32项重点任务,川渝生态环境保护今年将持续发力。
深惠两地还建立了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指导下,近三年共召开联席工作会议6次,深入研究部署流域治污工作,有效推动深惠跨界污染整治。“我们建有微信群,沟通机制很顺畅。
此外,两省还要加强协同应急处置,发生跨界污染、生态破坏或其它可能影响相邻省生态环境的突发事件时,及时通报和沟通有关信息,协同做好污染事件处置工作。
现阶段,环境恶化状况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突发环境事件呈现高发态势,跨界污染、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频发,社会危害和影响明显加大,环境安全形势严峻。
如何加强信息共享,将跨界污染消灭在萌芽状态?...但由于是跨界污染,缺少统一的联合治污机制,治污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跨界企业逃避监管、屡查屡犯成为环境执法监管的难点。
此次行动紧盯莞穗跨界污染投诉处理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研判分析、认真查摆跨界污染的问题短板,加强执法力度排查污染扰民隐患。
2015年,渝河因劣ⅴ类水质、跨界污染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列为重点督办事件。如何使母亲河“芳华”再现,成为了隆德县亟待解决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
建立重大问题协商沟通机制,顺畅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健全跨界污染事故、水事纠纷等问题的解决机制。4.结果导向、讲求实效。
二是共同应对医疗废物跨界污染事件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医疗废物跨区域非法转移、处置和倾倒污染环境事件频发,原有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联动机制已很难适应这一新形势,新的跨区域(跨市、省)合作机制又未建立,监管难以形成合力,也给应对医疗废物跨界污染案件的侦办增加了难度
构筑跨界污染治理中政府间伙伴关系的压力传导机制,促使跨界污染问题尽快转化为政策议题。...传统上,缺少一套政府间伙伴关系的压力传导机制,从而难以使跨界污染问题上升为迫切政策议题,这也是跨界污染产生的重要原因。
同比下降,或引起跨界污染纠纷的,由市政府约谈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此外,对全市各县(市、区)月度排名倒数第1位累计两次,连续两个月水质不达标、同比下降,或引起跨界污染纠纷的,由市水办约谈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对月度排名倒数第1位累计3次,连续3个月水质不达标、
当前,长三角区域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污染综合防治、跨界污染应急处置、区域危废环境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探索,摸索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协商机制,为区域环境共治共建共享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于可能造成跨界污染的,要及时向下游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进行通报。
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固体废物跨界污染事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12369”环保有奖举报制度,对违法线索一查到底。
建立环保部门与公安、交通、经信、卫计等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联动执法机制,充分发挥环保网格员的力量,加大线索排查力度,积极应对固体废物跨界污染事件。2.突出重点打击对象。
广东省住建厅、环保厅等部门,相关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城市要加大跨界污染河流整治工作协调力度,确保整治工作同目标、同任务、同步骤推进。治理急需补短板茅洲河的污染,可以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后遗症。
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固体废物跨界污染事件。
(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纠纷调解处理稽查(监察支队)1.是否建立预防与处置跨界污染纠纷协调联动工作机制;2.污染纠纷协调处置工作机制是否落实到位。
同时,汞具有长程跨界污染的属性,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性污染物,是除了温室气体外唯一一种对全球范围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之一。
小造纸厂聚集区域的河流,河水浑浊恶臭,废水排入周边区县后,形成跨界污染。
应急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妥善处置了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件导致红旗渠污染等70余起突发环境事件和跨界污染。
切实清理饮用水源周边污染源和跨界污染问题,继续推进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物理隔离,有条件的重点建制镇实施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物理隔离和短信提示。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地一源一策管理机制。
汞污染和损害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汞污染来源种类众多,涉及多种环境介质;第二,汞在环境中可通过大气和河流/洋流两种介质长距离传输,其长距离传输和远距离沉降特征,使得汞的局地排放可能造成跨界污染,成为区域性问题
业内专家表示,京津冀地区水环境的整治同样需要打破行政区划,以京津冀地区为统一体,通过加大水资源保障、强化系统治理、实施地表地下与陆域海洋统筹管理、加强跨界污染防治等措施,构建京津冀水污染齐防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