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麦园垃圾填埋场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一座绿色产业园、环保创新园、宜人生态园。据园区相关人员介绍,南昌麦园垃圾填埋场填埋区沉降到位,覆盖作业完工后将在垃圾填埋区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
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双方将围绕首都环境治理、拓展延伸环保产业链、推动环保创新等要素进行深入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推动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同期举办的第五届生态环保创新论坛中,盈峰环境凭借积极应对国家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的重大需求等优异科创表现,于入围单位中脱颖而出,斩获中环协环境技术奖,彰显了公司凝聚科学仪器智慧升级和产业化的卓越成果
责任部门:各市科技局、沈抚示范区产业创新局,省科技厅成果处、社发处四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创新企业群体。
威达环保创新研究院黄乃金院长热情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并陪同参观了公司的文化展厅、产品展厅以及数据中心;matteo tega对威达环保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以及近三年来与威达的合作项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通过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气动循环高倍率hrpc-mbr生物反应器,光谷环保创新性地实现“气动循环、生物曝气、膜面擦洗”三重功效于一体的集成功能,克服了传统处理工艺流程冗长、占地面积大、操作管理复杂等缺点,
如在第七届环保创新创业大赛中,涌现出一批令人瞩目的高科技项目,目前,赛事主办方正在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团队进行产业化对接,也在为优质项目来宜落户进行资源匹配。
重大工程建设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进一步强化,野生动物通道、过鱼设施、替代生境建设等逐步成为水利水电和线性工程标配,全封闭声屏障等环保创新措施开始落地实施。服务“六稳”“六保”多措并举。
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模式获评全国十佳“2019年度智慧环保创新案例”。创新生态司法联动工作,继续探索“生态司法+审计”机制,推行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归口受理模式。
日前,广东中山高平工业废水及污泥资源化研发中心项目通过审批,据了解,该项目综投资2450.60万元,主要开展工业废水、污泥相关技术研发及环保创新设备开发,详情如下:备案项目编号:2204-442000-...中山高平工业废水及污泥资源化研发中心项目项目所在地:中山市三角镇高平工业区项目总投资:2450.6万元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总投资2450.6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开展工业废水、污泥相关技术研发及环保创新设备开发工作
延伸阅读:响应高质量发展 新科环保创新忙
这个曾因异味困扰周边市民的地方,一改往日脏乱差、污秽臭的形象,彻底“改头换面”,一座绿色产业园、环保创新园、宜人生态园正在崛起。
责任处室:成果处、社发处五、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创新企业群体。支持节能环保企业涵养技术创新能力,构建由企业做“盟主”、契约为纽带、有明确市场目标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
今年,中关村科技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赛事支持上持续加码,创新科技租赁赋能环保创新新模式,筛选开拓出“知识产权租赁产品”,帮助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
近期,北京中科院生态中心、上海某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等院校和企业来到新科环保,将针对各种工况条件下的scr脱硝催化剂进行研发和试验。 图一为中科院和上海企业合作进行能应用在相关领域的scr脱硝催化剂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西安)峰会、2021中国(西安)智慧环保高峰论坛,全面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成就,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形式,集中展示环保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和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环保创新企业和先进技术
展会今年新设立的“广东省环境技术进步奖展区”、“广东省绿色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展区”、“环境修复联盟展区”助推广东环保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联动,成为了三大观展新“地标”。
今年展会除了原来的板块分区,还特别增设了广东省环境技术进步奖展区、广东省绿色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展区、环境修复联盟展区3大逛展“新地标”,助推广东环保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联动。
威达环保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创新在企业项目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促进科研创新要素向项目集聚,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环保创新理念并贯穿项目全过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宗旨,专注工业烟气治理,对原有烟气净化工艺进行升级换代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起步之年。江苏治污攻坚将向何处发力?今年7月,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出台《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
(三)加强绿色环保创新。
(三)加强绿色环保创新。
报告指出,我国高标准构建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保护规划政策体系,加强生态保护顶层设计,完善防洪排涝专项规划,加强绿色环保创新。
7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深能环保能源生态园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之一,由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借鉴。《创新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设施建设模式》开展
主要包括:绿色环保创新投入偏低,创新型人才缺乏;产业链绿色协同发展相对较弱,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进展较慢,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作用不强,绿色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引导绿色可持续消费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