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条在海洋保护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海滨浴场、海水资源利用区等重点海域,禁止设置排污口、排放污染物、开挖海砂,并严格控制其他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活动。
在自然保护区/海洋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除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民生项目和重点海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外,全省禁止填海。
以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为重点,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要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和多渠道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海洋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区“三类区域”分类管控,积极制定海洋生态补偿
加强海洋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和围填海工程生态环境监管。编制“十四五”广西海洋生态环境
第四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应当根据全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合理布局,并严格遵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和补偿制度以及海洋保护区规定。
在此基础上,加强海洋保护区体系建设,加强各保护区与市人居环境、城管、规划国土(海洋)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统一、及时高效的管理信息互通平台。
科学划定并坚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将重点海湾、海洋保护区、重点河口区域、重要滨海湿地、重要砂质岸线、重要渔业海域等生态敏感和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同时,推进海岛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不断提升海洋保护区管护能力,重点建设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保护区管理网络化、动态化、数字化和信息共享化,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
2012年以来,灌河、王港河和栟茶河的河口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常年处于劣四类或四类,三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水质均劣于一类海水水质,长期达不到海洋功能区水质的要求。
目前,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总数达235个,近5年新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40处,累计修复岸线190多公里,修复海岸带面积6500多公顷,修复恢复滨海湿地面积2000多公顷。
、特殊保护岛屿、海洋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等海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的监管。...配合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强化对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重要湿地、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生态公益林、沿海基干林带、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以及重要河口
大连中招招投标代理有限公司受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委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现对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系统升级采购项目进行公开环保招标,欢迎合格的供应商前来投标
4.海洋渔业部门负责在近岸海域、主要海湾、海洋生态敏感区、海洋保护区、重点渔业水域以及重点海洋排污区域等重要海洋功能区布设监测点位,开展海洋水环境质量、自然岸线保有率等相关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评估与考核监测
在海洋环境方面,海洋自然保护区、捕捞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海水质量、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的主要监测指标不劣于国家第一类标准。
;开展黄金海岸生态综合整治试点,加强对优质自然岸线保护;开展占用优质岸线退出试点,积极探索占有优质岸线退出补偿、恢复、保护体制机制;开展海洋保护区规范化管理试点,开展保护区的分类管理,推广海洋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管理的经验
加强对珍稀濒危海洋生物、重要海洋经济物种等专项监测,加大对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变化情况监测预警,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海洋生态红线区专项监测。
2015年上半年,天津市海洋局组织开展了近岸海域海水、生态监控区、陆源入海污染源、海水增养殖区、赤潮、海洋保护区以及土壤盐渍化等8个专项监测任务,获得各类监视监测数据5000余个。
今年,我省启动了黄海海域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生态红线区重要敏感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海洋保护区等生态单元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工作,将按照计划尽快完成专题研究报告和划定方案编写,争取年内发布实施
50%,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5%,近岸受损海域修复率达3%;全省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5%;保持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5.5%不下降;海洋保护区占管辖海域面积比率达11%。
公报说,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海水增养殖区和旅游休闲娱乐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陆源排污压力较大,河流排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率仅为52%。
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海洋生物资源、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81%实施监测的近岸河口、海湾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
截至目前,近岸海域趋势性监测站位已由45个增至86个,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由一年4次增加到6次,监测范围涉及潮间带、入海河口、入海排污口、海水增养殖区、重点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以及海洋保护区等多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