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环境立法、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引领着环保行业的方向。随着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环境问题愈发受到重视,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持续向好,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监测装备制造业、监测运维行业、检测机构行业三大行业累计市场规模近540亿元,且多年来均保持了高速增长。
“十四五”期间,我国环保工作重心将逐步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从单一污染物防控转向多污染物协同治理;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管理。环境监测行业作为环保风向标,面临着更多挑战与机会。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作为我国环境监测领域龙头企业,坚持“自主可控、自主研发”的路线,打造多技术平台为核心,持续发力推动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现场,聚光科技董事、常务副总何源先生与北极星环保网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他的讲述下,聚光科技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蓝图徐徐展开。
聚焦监测,聚光环境打造丰富产品线
2006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20万亿元,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环保意识的提升,在环境问题上,无论是公众参与程度,还是官方监管力度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级别,因而有媒体将2006年称为“环保利刃”锋芒初显的一年。也正是这一年,聚光科技正式进军环境监测行业,从废气排口在线监测这一细分市场领域切入,很快覆盖至污染源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检测等。有做质谱、色谱、光谱仪器的技术积累,有强大的研发团队,有对市场的敏锐把控,聚光科技很快便将环境监测业务做得有声有色。
何源介绍到,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聚光科技先后推出了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与源解析、大气光化学污染监测、大气走航车监测、VOCs监测、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等系列仪器产品,用以针对性服务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不断提升的新需求。针对水环境管控要求,聚光科技在水质自动监测小型站基础上,持续推出了水质自动监测微型站、趋势站等水站系列产品,此次展示的更是新一代的水质自动监测立杆站,高度的集成化水平以及可组合可迁移的安装方式,可大大降低成本,加上水质监测走航车和走航船的推出,可实现全流域的网格化监测布局。此外,聚光科技还不断将质谱、光谱、色谱等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领域,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准全。由聚光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AQMS系列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设备、MiniStation系列水质监测设备、EXPEC系列应急监测设备、EXPEC系列温室气体监测设备等产品均收到良好的市场反馈,几乎覆盖了从气到水的所有常见环境监测场景。
聚光科技环境业务版图
历经十余年发展,聚光科技的业务已经不仅局限于监测仪器的研发与生产,何源谈到,监测数据必须服务于政府管理才能发挥其价值。聚光在搭建“地空天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的基础上,服务环境管理要求推出“一站式环境测管控服务”。由于产品线覆盖范围广且彼此之间互联互通,用户通过聚光科技的产品与信息化平台可实现一定范围内气、水、土环境的实时数据共享与统一管控,实现共商协同,以快速达到达标管控的效果。
在环境监测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聚光科技也将自身打造成一家以高端仪器装备产品为核心的高科技平台型企业。何源向我们阐释了聚光科技的发展理念:“我们公司强调的理念,就是以技术为中心做产品,打造以多技术平台为核心的平台化企业。”
以平台为依托,进而打破单个产品、单个行业的局限性,依托现有诸多专利技术和强大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聚焦监测却又不止监测,聚光科技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聚光科技自主创新技术底座
专注研发,技术为本打造核心竞争力
以上诸多产品是聚光环境耕耘近二十年结出的“果”,而强大的研发实力则是供给果子生长的“根”。
很多企业都重视研发,但像聚光科技这样极致的却并不多见。聚光科技有多达五分之一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人数达到1400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占比近半,仅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就超过3亿元,营业收入占比逾20%,同比增长近4成。这是聚光科技多年坚持研发的缩影,这家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早已把研发写入基因。
做研发向来是项苦差事,有人贴切地形容其为“吃甘蔗”,吃到嘴里的甘蔗心固然甘甜可口,但剥甘蔗皮却并不轻松,很多人在这一步就被难住了,放弃了。研发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剥皮”,投入多,见效慢,风险大,因此重视技术,坚持研发的企业难能可贵。
当然,由此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何源简单介绍了聚光科技代表性科研成果:两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手握数百项专利和著作权,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多次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到如今甚至可以走出国门到欧美环境监测公司的大本营与它们掰一掰手腕。“聚光科技陆续收购了一些海外公司,产品在印度、欧洲及北美市场均有不错的表现,营收持续增长,这也契合了服贸会‘引进来走出去’的主题。”何源补充说到,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聚光科技坚持研发,以技术为本带来的硕果。
展望未来,环境监测路该怎么走?
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颁布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明确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大监测”格局更加成熟定型,强调了监测网络与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监测行业将产生以下变化:
一是“双碳”目标下的碳监测热度大涨。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选取13个城市开展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并划分了任务阶段,开启碳监测新阶段。聚光科技也在积极布局碳监测领域,目前可以针对不同行业、城市高中低值带和背景点碳监测活动,构建覆盖固定污染源监测、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测、城市环境空气监测、便携监测、移动走航监测、无人机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等“天地空”全覆盖的立体碳监测解决方案,形成城市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立体监测网络。再结合碳监测智慧监管平台,通过立体监测数据整合和大数据分析,提升温室气体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靶向治理能力,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中长期的碳减排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聚光科技“生态智卫”平台双碳地图
二是环境监测网络的搭建。构建全国性的环境监测网络已成必然趋势,但在此之前,数据溯源难,运维造假易等老问题需得到妥善解决,在何源看来这一点的实现将依托于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监测仪器的升级。他介绍道:当前聚光科技大部分产品已实现物联网化操控,依托便捷的互联网实现数据快速传输,信息实时共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现数据动态监控,能最大程度杜绝数据造假问题;通过定量和定向诊断,可对污染追根溯源,从根源上解决污染问题。
聚光科技打造“地空天”立体监测网
同时聚光科技致力于每一项监测技术实现便携化、在线化以及小型化,让监测点位可以布得更广,信息来的更及时,这些深入田间地头、胡同小巷的监测仪器像毛细血管一样成为构建全国监测网络的基础。
从2006年到2022年,聚光科技见证了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依赖进口到独立自主的发展过程,期间亦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监测行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将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如聚光科技般重研发、重技术的企业将更有机会在不断的洗牌、筛选中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为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聚光科技管理总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