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毒辣的日光,飞手张希恒熟练地操控着手中的摇杆,一架多旋翼无人机在轰鸣声中缓缓离开沙渚水源地,向着3公里以外的取水口飞去,60米高空鸟瞰的画面实时传送到后台。“情况正常,请开始巡飞!”信息采集员一声令下。巡查员曹志祥驾车载着飞手从沙渚沿着湖岸向贡湖湾驶去,无人机在太湖水域上空一路

首页> 水处理> 黑臭水体> 报道> 正文

15年来首次!“智慧”加持 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达Ⅲ类

2022-07-06 09:45 来源: 无锡生态环境

头顶毒辣的日光,飞手张希恒熟练地操控着手中的摇杆,一架多旋翼无人机在轰鸣声中缓缓离开沙渚水源地,向着3公里以外的取水口飞去,60米高空鸟瞰的画面实时传送到后台。

“情况正常,请开始巡飞!”

信息采集员一声令下。巡查员曹志祥驾车载着飞手从沙渚沿着湖岸向贡湖湾驶去,无人机在太湖水域上空一路盘旋,信息采集员在办公室紧盯电脑……

今年,无锡市生态环境局(无锡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首次建立无人机常态化巡飞机制,补齐卫星遥感监控、人工沿岸巡查、湖体船只巡查间的空白区域,形成了“空天陆水”四位一体监控预警体系。

经过多年综合治理,伴随各种“智慧”手段加持,太湖水环境明显改善。今年1-5月,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达Ⅲ类标准,为15年来首次。

无人机“巡飞+视频”实时直播,能对太湖沿岸水域蓝藻水华情况进行立体式监控巡视。这种方式实现了前方图像实时传输、后方指令实时传达,保证问题反馈的即时性,为合理布设蓝藻打捞、精准扫除打捞盲区提供新的视角和数据支持,进一步织密蓝藻水华巡查网络,提升了巡查质量与效率,增强对蓝藻易集聚区域的排查能力。

“沿湖巡查中,无人机适宜的飞行高度在50-70米,操控距离在3公里左右,配合视频镜头的360度旋转,能较为清晰、全面地反馈近岸湖面蓝藻水华情况,弥补了沿岸人工巡查视野局限性,以及因近岸水域水深不够、湖体巡查船只无法实现近岸巡视的短板。”张希恒说起无人机来头头是道,眼前一身小麦肤色的他在当飞手之前还是个“白面书生”。

说话间,新港蓝藻打捞点到了。

曹志祥下车,拿起手机从不同角度拍摄下打捞点的水面情况。曹志祥说,太湖无锡水域沿岸142公里共有84个蓝藻打捞点,无人机巡飞一次两三天,巡查员必须把每个打捞点的藻情变化都记录下来。“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不把那个点跑完,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无人机巡飞确实能发现一些其他巡查方式看不见的蓝藻水华问题和蓝藻打捞盲点”,曹志祥介绍道。有次无人机巡查发现贡湖湾沿岸芦苇荡中有蓝藻集聚发白现象,而人工巡查因视线受限,在特定风向条件下仅能闻到藻腥味。

在空中,无人机还能观察到离岸围隔在使用中的情况,为水利部门研究围隔口门启闭动态化管理机制,防止蓝藻在围隔内集聚并保持围隔内侧水体流动性提供了依据。可以说,无人机的“火眼金睛”,为补强增强巡湖工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沙渚到贡湖湾水韵广场,沿湖20公里,近两个小时的巡飞结束了。在沿途经过的多个打捞点上,蓝藻打捞人员说,这些年明显感觉蓝藻越来越少。“几年前,一个打捞点一天少说也有上千吨蓝藻,现在有的几吨都不到。”

顾师傅干这行快十年了,他说自己风吹日晒老了十岁,太湖却“年轻”了十岁,“你看,现在藻情监测有无人机,打捞有涡井吸藻泵,科技发达了,太湖也更美了。”

张希恒与曹志祥感同身受,虽然夏季巡飞又累又晒,但用好手中的“武器”,为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站好岗、放好哨”,却倍感自豪。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无锡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藻情进一步改善。

水质方面,1-5月,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达Ⅲ类标准,为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定类指标总磷浓度为0.050毫克/升,同比下降10.7%。

藻情方面,1-5月,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发生次数、平均面积、最大面积等均同比大幅下降,安全度夏形势为2007年以来最为平稳的一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