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1日实施的《天津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天津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建成区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上述塑料制品被禁用或限用已有一段时间,我市相关经营者和行业落实情况如何?消费者面对新一轮“限塑令”又有何反应?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2023年底前低于30%
众所周知,农批市场、菜市场才是一次性塑料袋消费的重要场所,也是最难管理和规范的。对此,市商务局流通处副处长王晓龙表示,该局积极推动农批市场、菜市场规范购物塑料袋采购渠道,逐步建立市场统一购销制度,从市场管理角度杜绝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同时积极组织市场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或消费者自带购物布袋、菜篮等。目标是到2023年底前,实现中心城区菜市场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率低于30%,其他区农批市场、菜市场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率低于50%,2025年底全市农批市场、菜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今年,该局还印发《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其中明确了菜市场要遵守“环保购物管理”,“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禁止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国家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引导商户和顾客使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购物袋。”
天津市明确限塑“三步走”
去年8月31日,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天津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并编制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行动图表,以2020年底、2022年底和2025年底为三个时间节点,明确了禁止、限制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任务目标。同时,对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强化组织实施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按照职责分工逐项明确了责任部门。
《方案》提出,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禁止废塑料进口。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建成区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供应链模式。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为统筹推进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我市还建立了天津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了统筹协调机制、衔接配合机制、宣传执法机制、评估督查机制等。成员由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天津海关、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水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科技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各区人民政府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铁路办事处等部门单位组成。
《天津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第一阶段,即2020年底目标要求最多的就是餐饮行业,除了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也在被禁用范围。
目前,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品牌通过调整杯盖、提供一次性纸吸管等措施替代原有吸管,海底捞等中餐企业已经改为纸吸管。外卖打包等也大部分使用纸袋。部分快消奶茶店、饮品店,目前提供可降解塑料吸管和纸吸管两种,供消费者选择,给消费者一个适应过程。在北辰区信誉楼百货一楼的奶茶店,使用的吸管全部为纸质吸管。外卖平台上,一些餐饮门店增加了“不使用塑料吸管”和“用纸吸管替代塑料吸管”选项,倡导减塑。
不过在外卖领域,对于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情况,则比较混乱。外卖外包装的塑料袋不是没有任何标识,就是只有商家LOGO,消费者仅凭肉眼根本无法判断塑料袋究竟是可降解还是不可降解塑料袋。1月4日,记者在饿了么平台从麦卡珑现烤比萨店购买了一个比萨,到货后发现纸盒子和保温袋外面有一个很大的塑料袋,上面有“PE-HD 02”字样,这是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和材质代号。一般来说,不可降解塑料袋大多数主要材质是聚乙烯,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主要原料则有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LA(聚乳酸)等。也就是说,这种塑料袋属于不可降解塑料袋,已在去年底禁用。1月5日,记者通过美团外卖平台点了南开区白堤路上一家饭馆的饭菜,送来时用白色塑料袋包装,包装袋无任何标识,无法判断究竟是不是可降解塑料袋。
一些外卖商家坦言,在新“限塑令”发布前,已购入大量不可降解塑料袋,不用太可惜。一商家告诉记者:“卖西餐简餐的商家没有太多汤汤水水,还勉强可以换成纸袋包装。像我们做中餐的,纸袋包装几乎不可能实现,如果是可降解的塑料袋成本又高,很矛盾。”
情况比较好的是外卖平台送药服务,基本都是由平台提供的统一纸袋进行包装。
专家:共同促进不可降解塑料袋退出舞台
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忠介绍,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但塑料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因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很难被环境分解,造成大量白色污染,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非常大。现在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们对觅食的海洋动物构成极大的威胁,这些海洋动物包括鸟类、海龟、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塑料颗粒越小,对海洋生物的危害越大。与大块塑料相比,微塑料更容易进入海洋生物体内,甚至连体型微小的浮游生物也难逃劫难。
因此,早在2008年,我国就推出了“限塑令”,将塑料袋提供从无偿变为有偿,十多年来,“限塑令”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人们逐渐开始使用纸袋、布袋等替代塑料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2020年,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规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这在我国的塑料制品治理进程中是关键性的一步。这意味着,不可降解塑料袋将退出历史舞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白色污染,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现在,可降解塑料袋技术很成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可降解地膜就研制成功。目前的技术主要是在塑料袋中加入一些容易降解的成分,如淀粉、变性淀粉或其他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塑料袋制品的稳定性降低,在自然环境中容易降解。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至6个月后开始变薄、减重、强度降低和碎裂。可生物降解的垃圾,不仅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可降解塑料袋现广泛应用于超市购物袋、连续卷保鲜袋、垃圾袋、塑料薄膜等领域。
可降解塑料袋的制造成本比普通塑料袋要高一倍,原来三四毛钱的塑料袋,现在要0.8元、甚至1元钱,“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没有太大问题,而且稍高的价格也可以促使消费者提前准备布袋或者环保袋,从而既节约了资源,还有利于环保。”刘忠教授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