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动,全国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被划定碳排放配额。这意味着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标志着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新打法:减污降碳协同,牵住以降碳为源头治理举措的“牛鼻子”
虽然受2020年年初疫情的影响,碳市场建设进程受阻,但随着疫情防控转好复工复产,我国确定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表,碳市场政策暖风频吹加速落地,进一步彰显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2020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被首次列为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与此同时,全国碳市场多项配套制度密集出台,为全国碳市场启动提供制度保障。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并于2020年12月25日审议通过,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2020年12月30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正式公布方案,并一同公布《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生态环境部表示,在谋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的同时,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牵住以降碳为源头治理举措的“牛鼻子”。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鼓励一些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加快建立全国碳市场,同时选择典型地区和城市,开展环境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双达”试点示范。
可以预见,减污降碳协同,统筹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将是未来生态环境部门的新思路、新打法。
减污降碳协同,一是有一定的法治基础。2015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门增加条款,要求实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二是有体制基础。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把应对气候变化职能调整至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打通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管控。三是有行动基础。近年来通过清洁取暖、压减过剩产能等手段,大力推进污染物减排,协同推动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积累了不少经验。
发挥地方作为责任主体的作用,个性化试点探索为全国碳市场提供地方实践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全社会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国际实践表明,碳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
2011年以来,我国在天津、上海、重庆、深圳、广东和湖北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截至2020年11月,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配额成交量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金额近100亿元。
碳交易试点为碳交易机制进行个性化探索,在交易机制设置、配额分配方法、CCER抵消机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地方经验,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了参考。其中,广东碳市场交易较为活跃。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日前透露,开展国家低碳省试点以来,广东省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强度目标,10年累计下降超44%。其中,“十三五”前4年广东省碳强度累计下降20.1%,接近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20.5%的目标。在碳排放交易方面,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69亿吨,累计成交金额34.89亿元,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8%,位居全国第一。通过碳市场中灵活的市场机制,广东逐步将占全省碳排放近70%的钢铁、石化、电力、水泥、航空、造纸等六大行业约250家控排企业纳入碳市场范围,覆盖全省约70%的能源排放量。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地方是落实国家碳达峰任务的责任主体,“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水平高、绿色发展基础好、生态文明创建积极性高的地区应争当“领头羊”,率先实现碳达峰。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美丽中国创建示范区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应该积极主动作为,率先提出并实现碳达峰。
江苏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是全国碳减排的重点区域和潜力地区。在2020年底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江苏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占全国5.8%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GDP,单位国土面积污染物排放总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超载”、环境成本“透支”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样的条件下,江苏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必将为全国达峰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在能源结构变革上,江苏已经抢先一步。全省有61个风电场,海上风电规划容量1460万千瓦,领跑全国。其中,盐城规划容量占全省的56%、全国的11%。盐城新能源发电利用率同样领先全省,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的62.9%。
持之以恒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能源消费结构加快转变,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王金南表示,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消费,因此,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是实施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革命,持之以恒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国际经验表明,碳达峰的核心路径就是“一控一增一减”——“一控”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一增”指大幅增加非化石能源供给,“一减”指持续减少以煤炭(含焦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
“对于我国而言,煤炭是化石能源消费的主体,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0%以上。因此,近期能源结构转型的重点在于严格控制煤炭消费。”王金南指出,各地应制定“十四五”及中长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减煤路线图,保持全国煤炭消费占比持续快速降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要继续加大煤炭总量下降力度。按照集中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近期煤炭削减重点要加大民用散煤、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等用煤替代,大力实施终端能源电气化。
日前,国新办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2年累计下降24.4%,相当于减少能源消费12.7亿吨标准煤。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李俊峰表示:“我们曾向全世界承诺,二氧化碳的碳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20年要比2005年下降40%-45%。2019年已经实现了48.1%,2020年接近50%,提前完成了目标,这说明我们国家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
李俊峰表示,一方面增加了清洁能源的供应,另一方面控制不合理消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这是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所以必须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
截至2019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7.9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0%。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首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