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9日起,来自长江沿线7个省份35个城市的100多位水环境业务骨干,分为40组,前往长江江苏泰州段,进行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工作的现场排查。这支队伍要完成97.8公里长、4公里宽,直接入江河流、干渠达64条的沿长江岸线的排口排查,每组的排查面积要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
这只是长江保卫战的一个环节。去年年底发布的《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排查整治排污口,推进水陆统一监管”是长江修复战役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从水的角度往陆地寻找入河“排口”
“3个人一下午录入了30多个面源排口信息,基本上在来回跑。”参与排查的环保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经过第一天下午对面源的排查,组长和组员都担心时间不够。类似的反馈也出现在其他陆地组,这种存在于居民集聚区的面源类排污口需要排查人员一一现场判定,记录户数及排水特征。
对此,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在与各组组长讨论后,及时调整了排查思路,按照“沿长江岸线排污口、点源排污口、面源类排污口”的重要性排序,继续推进之后的排查。执法局局长曹立平也在组长工作例会上表示,“在长江岸线上哪怕建了一座房子,也要测,这是重点”。
实际上,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生态环境部既有相关文件部署,又有落在实处的试验性排查。
去年年底发布的《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排查整治排污口,推进水陆统一监管”是长江修复战役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随后制定的《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试点工作方案》决定,从今年2月起,用两年时间,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内,以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太湖为重点,以“水陆统筹、以水定岸”为原则,通过实施“排查、监测、溯源、整治”4项重点任务,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该方案确定重庆市渝北区和江苏省泰州市为试点城市。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南所”)中心主任虢清伟介绍,无论是地理环境、区位条件还是产业结构,当前进行现场排查的泰州市都具有典型示范特点。
今年1月,近80名水环境业务骨干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沿海黑沿子镇进行的试验性排查,也为此次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提供了借鉴。
“之前的管理都是从陆地和企业的角度出发”,对比之前采取的断面管理,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干部陈尧表示,今后的管理都是从水的角度出发,“往陆地上看”。
据了解,此次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中,每个组需排查岸线2.6公里,进而往陆地推进4公里继续调研。
精准的立体排查
红外遥感、无人机航测技术不断地延伸排查人员的眼睛。
“在黑沿子镇试验性排查中,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了0.07米,给我们提供的疑似点位信息非常准确。”当时参与排查的工作人员说。
在1月开展的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中,无人机飞行小组在试验性排查前共飞行了9个架次,覆盖黑沿子镇大部分区域、临港工业区以及南堡工业区,成像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这也是无人机第一次大规模执行沿海排污口的排查任务。”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遥感控制部副主任杨海军介绍,他和5名同事用了几天时间进行了影像拼接、坐标系统转换和排污口信息人工解译工作,并将所有数据录入核查App中。
不少当时参与排查的人员都称这次试验性排查是“‘天地’结合,‘人机’互补”。陈尧感叹,不少村民都奇怪为什么排查人员掌握的信息比自己还准确,就像来过一样。
对比在唐山进行的试验性排查,此次在泰州进行的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工作还增加了水下部分的技术支持。
水上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在3月20日的排查中就遇到了水下暗管的情况,“我打算明天再去岸那边看看是否有口子,如果需要陆地组的协助,也会喊他们来帮忙。”这位工作人员说,无人探测船的增设也给暗管类口子的排查带来精准有效的技术支撑。
“无人机探测不到垂直的口子,红外遥感技术只针对有温差的地方,这些技术各有利弊,但发挥每种方式的强项,就能将海陆联动的优势最大化。”虢清伟介绍,卫星探测的结果相对宏观,无人机航测的判断相对微观,这些方式的组合将产生立体排查的精准效果,也为应查尽查提供保障。
从3月19日起的两天半时间,每一处长江入河排口都经历了人工现场排查。对不少组的成员来说,都是初次体验用快检试剂包进行现场排查。他们从排污口处采样,并分别用PH试纸,COD、氨氮、总磷等试剂包进行快检。当发现指标过高、水质异常时,大家可以通过排查App上报,后台将调动专业监测人员进行规范采样。
机构改革打通水陆
“水陆空”一体化协同作战的实现,离不开一年前的机构改革。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张波司长曾表达过“一个排污口由多个部门监管”的难处,但随着机构改革大潮中生态环境部的组建,这一局面已经改变。由生态环境部门主导的“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的系统性治水格局逐渐形成,“由生态环境部进行全面统筹,解决了过去‘水利不上岸,环保不下水’的短板问题”。
不少参与现场排查的工作人员每天步行距离都超过5公里,他们走进工厂、村庄,前往岸线与码头。“通过对排口、工业、农业、航运、码头、岸线、生态、水质等8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检查,深入查找环境问题、环境风险和生态隐患。”泰州市生态环境局钱忠局长介绍,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将集成整合长江各类生态环境数据,形成“长江体检表”,为各类问题“把脉开方”,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参与试点排查工作的业务骨干也将成为今后长江沿线11个省市排查的主力,投入到长江修复战役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中。
据了解,3月26日~28日,重庆市渝北区、两江新区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工作也如期进行。238名排查人员分为35个工作组,前往长江干流与嘉陵江段进行现场排查。经过前期排查工作,渝北区入河排污口数量基本摸清,其中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为4个,其他河流入河排污口为47个,合计51个。
据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在渝北区和两江新区长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工作中,部分排查小组运用了无人船声呐摸排水下排口,借助水下机器人探查排污管道。
原标题:“水陆空”一体化协同作战 入河排污口大排查开启长江大保护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