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日前,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沈阳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方案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8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沈阳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7〕125号)精神,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保护湿地,强化湿地利用监管,推进退化湿地修复,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沈阳提供重要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续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全市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负总责;坚持综合协调、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林业、水利、规划国土、环境保护、农业等湿地保护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协同推进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坚持严格考核原则,将湿地保护修复成效纳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考评体系,严明奖惩制度。
(三)主要目标。实行湿地总量管理。到2020年,全市湿地总面积不低于129万亩,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91万亩,湿地公园达到5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8.75%,水鸟种类不低于110种,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并建立30个湿地监测点,新建一般湿地(市级重要湿地)7处,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二、建立湿地分级管理体系
(一)编制沈阳市湿地保护修复技术方案。为全面掌握我市湿地资源分布状况,科学制定保护修复措施,对全市362个湿地斑块开展调查,重点调查湿地面积、类型、特点、野生动植物分布和经济利用等情况,形成湿地资源核验结果,对比分析2016年与2010年的重点湿地演变趋势,编制《沈阳市湿地保护修复技术方案》(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18年8月)
(二)建立湿地分级保护体系。按照《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和《辽宁省重要湿地的确认标准》的有关规定,将全市湿地划分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列入不同级别湿地名录。国家和省重要湿地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认定和管理。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一般湿地(市级重要湿地)的划定工作,经市政府批准后公布。(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规划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19年6月)
(三)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对全市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卧龙湖、仙子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5处(辽中蒲河、法库獾子洞、沈北七星、康平辽河、棋盘山秀湖湿地公园)、省重要湿地7处(卧龙湖、仙子湖、獾子洞、蒲河东段、蒲河西段、三台子、四道号湿地)加强机构能力建设,依法开展日常巡护和监测工作。对全市重要湿地实行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管护联动网络机制;一般湿地,实行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护联动网络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管理责任。(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19年4月)
三、建立湿地保护责任制
(一)严格湿地面积总量管控。
1.确定全市和各地区湿地面积管控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乡镇(街道)。合理划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湿地范围,并落实到具体地块和红线图。对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湿地,要按照红线管控原则进行管理。建立红线区分类管控制度,有效推进红线区生态系统保护和整治修复,严格监管红线区的污染排放。(牵头单位:市环保局、林业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局、水利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19年8月)
2.禁止开垦、占用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及位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湿地或擅自改变用途。因重大工程确需征占湿地的,一般湿地(市级重要湿地)由市政府批准,省重要湿地由省政府批准。经批准征收、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要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规划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二)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制定湿地生态状况评定标准,从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水量、水质、土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到2020年,我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8.75%,水鸟种类不低于110种,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减少。维护现有自然岸线,对硬化或损毁堤岸进行生态修复改造。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目标。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在湿地禁养区禁止有排放污染物的规模化养殖,禁止新建养殖场。(责任单位:市水利局、林业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三)建立湿地保护成效奖惩机制。各区、县(市)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分管领导在职责范围内承担具体责任。区、县(市)政府要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指标纳入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体系,严格执行《沈阳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和终身追责机制。(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林业局、水利局、环保局、规划国土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19年3月)
四、强化湿地利用监管
(一)建立湿地利用管控机制。按照国家和省、市主体功能区定位确定各类湿地功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严格保护重要湿地。(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发展改革委、水利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二)规范湿地用途管理。各地区要加强对湿地取水、污染物排放、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挖砂、取土、开矿、引进外来物种和涉外科学考察等活动的管理。(责任单位:市林业局、水利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三)严惩破坏湿地行为。各地区要建立具有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执法队伍,在本地区开展破坏湿地资源违法检查专项行动,查处各类侵占湿地违法行为。在卧龙湖、仙子湖、三台子水库、四道号水库、獾子洞、蒲河东段、蒲河西段等7处省重要湿地的显著位置设置标志牌,标明湿地类型、面积、主要保护对象、管理部门和举报电话。(牵头单位:市林业局、水利局、环保局;责任单位:市法制办、规划国土局、农经委、编委办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四)强化湿地利用监督。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湿地利用进行监督,建立市级湿地利用预警机制和问责机制,对湿地破坏严重地区的行政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依法追究责任。各地区湿地保护相关部门或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对湿地资源利用者的监管。(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水利局、规划国土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五、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
(一)制定全市自然湿地修复和综合整治标准。以《沈阳市湿地保护修复技术方案》为指导,借鉴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典型案例经验,制定全市自然湿地修复和综合整治标准。(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规划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二)明确湿地修复责任主体。根据“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破坏湿地资源的责任主体承担修复责任。对因历史原因或公共利益造成生态破坏的、因重大自然灾害而生态受损的湿地,经科学论证确需恢复的,由全市各级政府承担修复责任,所需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牵头单位:各区、县(市)政府;责任单位:市林业局、水利局、农经委、规划国土局;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三)实施湿地修复重大工程。2018年开展蒲河辽中下游段湿地修复工程;2019年开展法库獾子洞湿地修复工程、卧龙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2020年开展周坨子水库湿地修复工程、浑河沈阳下游段湿地修复工程、新民市四台子苇塘湿地修复工程、康平辽河湿地修复工程、法库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净化工程。(牵头单位:各区、县(市)政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林业局、财政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农经委;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四)完善生态用水机制。根据湿地监测结果,从生态安全、水文联系的角度,利用流域综合治理方法,建立湿地生态补水机制,明确生态补水的技术路线、资金投入及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各地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应根据水资源条件为湿地生态补水配置水量,全力保障生态用水。水库蓄水和泄洪要充分考虑相关野生动植物保护需求。(牵头单位:市水利局;责任单位:市林业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农经委、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六、开展湿地监测评价
(一)明确湿地监测评价主体。各地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湿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价工作。(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水利局、规划国土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19年8月)
(二)健全湿地监测评价规程和标准体系。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和全市湿地保护工作实际,组织湿地保护相关部门制定全市湿地资源调查、监测、重要湿地评价、退化湿地评估等规程和标准。(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水利局、规划国土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19年10月)
(三)建立健全湿地监测网络。统筹规划全市湿地监测站点设置,逐步建立健全湿地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和信息化水平。开展国家、省重要湿地监测,在条件具备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省重要湿地设立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到2020年,在全市设置30个湿地监测点,初步形成湿地监测网络,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气象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19年12月)
(四)共享监测信息。
1.林业、水利、环保、农业、规划国土、气象等部门获取的湿地资源相关数据要实现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对全市重要河流、湖泊的水文数据、气象数据、水质数据、农业面源污染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编制全市湿地资源监测报告。(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水利局、农经委、气象局、规划国土局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2.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防止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发生不良变化。建立湿地保护修复信息报送制度,动态跟踪各地区湿地保护修复进展情况。(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水利局、农经委、规划国土局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19年10月)
七、完善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要将湿地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建立市级湿地保护修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情况,协调解决落实湿地保护修复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湿地保护的合力。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实现湿地保护修复目标任务。(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18年12月)
(二)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出台《沈阳市湿地保护管理条例》,依法保护我市湿地资源。辽宁法库獾子洞、辽宁沈北七星、辽宁康平辽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要制定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实现“一园一法”。(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法制办、规划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个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湿地保护资金,充分发挥区、县(市)政府自主投入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四)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开展沼泽、湖泊、河流等各类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示范和科学研究,在湿地修复关键技术上取得进展,重点加强对卧龙湖、仙子湖、獾子洞、辽河等湿地保护修复及演替规律等课题研究。(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长期推进)
(五)加强宣传教育。各地区和湿地保护主管部门要根据重要工作节点,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广泛的湿地保护宣传,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有利时机,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手段,普及湿地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抓好广大中小学生湿地保护知识教育,树立青少年湿地保护意识。研究建立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动员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和相关知识传播,加大宣传科普力度,不断增强公众保护湿地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到2020年,全市建立3支湿地保护志愿者队伍。(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教育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农经委及各区、县(市)政府;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