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遭受重污染天气来袭。由于我国当前大气治理还处在负重爬坡、任重道远的阶段,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仍存不稳定因素。为提高全国空气质量,接下来,我国将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做调整,一场更为艰难与持久的攻坚战正在展开。
2017年,随着《大气十条》的圆满收官,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点区域明显好转。于是,蓝天不再是“稀缺品”,各地蓝天照频繁出现在朋友圈中,口罩和空气净化器滞销了,“蓝天幸福感”满满。
不过,近几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重污染天气将又一次来袭。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判,预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月11日至14日将出现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6级严重污染”。
重污染天气为何再度来袭?蓝天还能持续多久?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指出,大气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各项条件下,重污染天气还会卷土重来。
此前,环保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刘友宾也就重污染天气来袭表示,虽然我国空气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较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的确,作为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仍需时日。英国大气治理花了近30年时间,而我国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29%,要打赢这场战役,依旧任重道远。
在3月10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表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还处在负重爬坡、任重道远的阶段,来不得半点松懈。
大气治理“天帮忙”占30%,“人努力”占70%,为了让蓝天长期持续下去,各项利好政策会出台,环保高压也将持续。
据环保部有关司局负责人透露,2013年至2017年期间,国家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528亿元专项资金和100多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可以预计,未来,国家仍将在大气防治上投入“重金”。
综合来看,2018年治霾主攻阵地还是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区域。黄润秋透露,下一步大气治理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优化。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到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同时,一系列整治举措正在不断“报道”。
有数据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影响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柴油车尾气污染尤其严重。为减少这个移动污染源,提高柴油油品质量、抬高炼油工艺提高柴油标准、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等必不可少。
我们会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排查“散乱污”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加强环保执法监管,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划定“散煤禁燃区”,开展清洁替代;实行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和交通错峰运输……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表示。
另外,环保工作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当大家一起携手来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蓝天白云才能常在。
原标题:重污染天气将杀“回马枪” 大气治理仍在负重前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