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0年)》规划纲要分析了深交所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深交所未来3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按照十九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建成统一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

首页> 环保资本> 政策> 正文

深交所发布3年发展战略规划 明确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点任务

2018-02-11 09:21 来源: 深交所

日前,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0年)》 规划纲要分析了深交所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深交所未来3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按照十九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建成统一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充分发挥深交所资源配置功能,推动节能、环保企业做优做强,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依托深交所资源优势,深入贯彻落实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多渠道履行脱贫攻坚社会责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经济和金融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制定本战略规划纲要。

一、深交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十三五”规划明确,要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并确定今后三年要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深交所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资本市场和深交所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标十九大“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迫切需要建设与现代化强国相匹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大资本市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迫切需要加速资本形成。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占比长期偏低,制约了去杠杆的进程,迫切需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资本市场为创业创新提供支持,推进产业并购整合。调整优化居民金融资产配置,迫切需要资本市场拓宽投资渠道,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成果。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以资本为纽带,推动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更深层次的融合。

交易所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运营机构和一线监管部门,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从全球交易所发展趋势看,交易所之间互联互通、并购整合以及纵向一体化已经成为潮流,还出现了向私募市场拓展、向技术提供商和服务供应商转变等新业务模式。近年,信息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也在深刻改变着交易所行业的组织形态、业务模式,交易所的功能和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另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也在进行中,《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正在修订,将对交易所履行一线监管的职责和任务提出更高要求。交易所一线监管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技术手段有限、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局限。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资本市场是金融体系的短板。十九大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交易所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深交所既要充分发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勇于担当,坚决履行一线监管法定职责,筑牢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又要稳中求进,积极改革创新,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功能的发挥。

二、深交所的发展基础与面临的挑战

深交所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努力,深交所构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相应的监管、技术和服务体系,上市公司市值、融资金额、成交量等主要指标逐步跻身全球交易所前列。在长期发展历程中,深交所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优势和市场建设理念,得到了市场各方的广泛认可,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党的领导,具有坚强政治优势。深交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深交所的改革发展成就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交易所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交易所的制胜法宝。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确保未来改革发展不偏离正确方向,确保交易所发展始终以人民为本,以国家利益为归依,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不受商业利益主导,确保中央和证监会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二)立足创新驱动,板块特色初步形成。在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大,形成支撑国家支柱产业和国计民生的大型蓝筹股群体基础上,深交所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战略,注重支持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十多年来,通过强化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建设,深交所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构成了深交所上市公司的主体。深市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代表,市场特色明显,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立足投资者保护,一线监管持续强化。深交所始终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理念,认真履行一线监管职责,针对深交所上市公司群体和投资者的特点,基本形成了完整的规则体系和严密的监管机制,建立了“六位一体”的投资者服务平台,切实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塑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

(四)立足市场导向,服务品牌广受认可。深交所始终坚持“市场至上、服务为本”理念,主动贴近市场一线,深入了解各方实际需求,秉承开放、包容、共赢的理念,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广泛合作,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平台多元优势,形成了各方共建、覆盖全国、面向不同市场参与者的服务体系。

(五)立足自主研发,技术系统业界领先。深交所始终以自主可控为原则,持续完善技术支持体系,注重通过技术手段突破市场的发展瓶颈,保障市场的安全平稳运行和各项业务的高效有序开展。目前第五代交易系统运行能力达到一流水平,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深交所的业务运行高度电子化、信息化,有力支持了市场的稳定、创新和发展。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新形势下服务国家发展全局的要求相比,深交所对新经济的支持还不够。与境外成熟市场交易所相比,深交所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挑战是:

(一)市场规模与实体经济需求不匹配。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初具规模,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仍不匹配。特别是近年来创业创新活动深入开展,创新型企业大批涌现,深交所需要适应新形势,加快改革创新,壮大发展规模,全面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支持能力。

(二)市场板块功能需要进一步发挥。深市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定位、服务对象各有侧重,但还不够清晰,需要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格局下,进一步梳理市场和板块功能,突出特色,明确今后工作方向与重点。

(三)市场结构不均衡。深交所债券、衍生产品等市场发展不足,缺乏风险管理工具,尚未形成全面均衡的市场格局。同时,国际影响力仍显不足,国际化进程不能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加速。

(四)风险防控和一线监管能力亟需加强。随着市场的日益庞大、复杂与开放,跨机构、跨产品、跨市场和跨境的风险传递不断加快,交易所维护市场秩序、防控市场风险的责任更为重大,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任务更为艰巨,需要加快改革以往在产品简单、运行封闭、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环境下形成的一线监管和风险防控机制。

(五)基础制度建设需要与时俱进。近年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变化,深刻反映出当前制度不适应、投资者救济不足、信息安全防范不够、保障能力建设有缺陷等问题,有必要从市场基础性制度、交易系统、风险防控、技术创新、内部管理等多个角度,持续有计划地开展梳理、规划和完善工作。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经济和金融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核心任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始终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着力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服务实体。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深交所的发展融入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的大背景中去谋划,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坚持一线监管。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扛起一线监管的责任,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完善风险应急管理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坚持深化改革。深化创业板改革,梳理各板块功能定位,加大市场改革创新力度,构建支持服务创业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体系,增加创新产品市场供给。

4.坚持市场化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勇于直面问题,促进深市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5.坚持创新特色。从资本市场的总体格局着眼,从现有的发展基础着手,突出创新资本形成,突出新经济特征,不断探索深交所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强化深市的创新特色和品牌。

6.坚持透明规范。切实维护交易所的市场公信力,增强法治观念,持续推进监管信息公开,增强交易所透明度。积极改进适合深交所的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提高治理水平。

7.坚持面向世界。紧密跟踪全球资本市场发展趋势,以世界一流交易所为标杆,抓住中国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历史机遇,提升深交所的长远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让广大投资者分享经济发展红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形成投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坚持创新引领、科技引领,努力实现一线监管、市场服务、技术支持和内部管理能力的全面领先。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监管公信力,努力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打造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

具体而言,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目标:

一是形成领先的创新支持市场体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中小创企业成长性领先全球新兴市场。未来3年,新增上市公司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处于领先。到2020年,深交所多层次市场定位更加清晰,板块功能充分发挥,中小创企业成长性突出,从现货到衍生品的产品线更加完整,市场投融资功能更加完备,对创业创新和高科技企业更加包容,吸引力显著提高,力争成为中国科创企业的首选上市地。深证系列指数成为反映中国新兴行业发展的引领性指数,深市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稳步提升,全球竞争力名列前茅。

二是形成领先的创新资本生态圈,重点区域覆盖率、创新产业链覆盖率和行业组织话语权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到2020年,实现东南亚国家跨境服务全覆盖,燧石星火(V-next)平台投资及专业服务机构会员数量突破、质量提升,投融资服务对接金额大幅提高。到2020年,与中介机构、投资机构、市场平台等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创新支持体系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与全球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进一步深化,适应创新资源配置全球化趋势,形成与发达市场互联互通、在发展中市场拓展产品服务、在前沿市场布局多样化合作、在行业国际组织拥有话语权的国际化格局。

三是形成领先的市场监管与风控体系,投资者满意度、退市情况和重大风险防控率持续改善。到2020年,一线监管的适应性更强,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投资者教育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投资者教育服务满意度继续提升,在适当性管理、法律救济和信息服务方面迈出新步伐,在退市机制常态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监管技术和智能化方面做出新成就,在重大风险防控方面达到新水平。

四是形成领先的市场基础设施和制度体系,市场绩效、规则完备性与核心系统安全性等指标领先全球。到2020年,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交易系统持续改进,在市场规模、系统自主可控能力、安全可用性等方面保持全球第一梯队,持续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运维监控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深市绩效保持较高水平,整体运行稳定,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方面走在全球交易所前列,更加适应交易所的监管、服务和内部管理等各项业务的需求,在交易结算机制和制度方面持续进行评估和改进,更加适应不同产品特性、不同投资者结构和跨市场跨境的需要。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形成功能完整、运行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

1.深入推进多层次股票市场建设

大力推进创业板改革,优化多层次市场体系。在资本市场总体布局的框架内优化创业板的定位和制度安排,着力吸纳一批龙头创新企业登陆创业板。推动完善IPO发行上市条件,不断扩大创业板包容性。优化创业板再融资制度,继续支持可转债、优先股等新型融资方式的发展。梳理多层次市场的板块体系,统筹三个板块,进一步明确定位,形成特色更加鲜明的市场体系,实现各个板块的协同发展。

构建支持创业创新的私募股权平台。全面深化燧石星火(V-next)平台和区域性市场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全国高新区和区域性市场的两张网络。创新市场运营方式,积极运用金融科技进行业务创新,构建支持创业创新的私募股权服务平台,有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新旧发展动能的接续转换。

2.实现股票、债券、基金和衍生品市场均衡发展

结合深市特点与优势,加大固定收益产品发展力度。完善债券发行制度,推动债券市场标准统一,加强对发行人和投资者群体的培育,扩大深市债券市场规模,提高流动性。丰富债券市场交易品种,推动资产支持证券和债券品种创新,积极发展创新创业债券(含私募可转换债券)、熊猫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可续期债券,加大固定收益产品对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一带一路”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实现政策性金融债、地方债等高信用等级债券的常态化发行,推动铁道债等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在深交所上市,提升深交所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研究推进REITs产品,形成具有深市特色的REITs板块。全力开展REITs产品创新,为住房租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商业物业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探索发行公募REITs,引入多元化投资者。配合研究制定REITs相关配套规则,推动相关主管部门出台税收优惠等政策,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保持基金品种和数量领先,打造一站式资产配置平台。研究开发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相关主题的基金产品。积极推动跨境市场债券ETF等新产品开发,丰富基金产品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立足深市市场优势和特色,以ETF期权推出为契机,打造深100ETF、创业板ETF、中小板ETF、深成指ETF、沪深300ETF等一批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流动性高、影响力大的优势产品。充分发挥ETF和LOF双平台优势,引入全球主要市场旗舰指数和特色指数产品,形成投资标的覆盖境内外主要市场和大类资产的产品体系,打造具有创新市场特色的一站式全球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平台。

衍生品试点突破,补上衍生品市场短板。推动深市股票ETF期权成功试点,逐步形成以场内标准化产品为核心的衍生品体系,充分发挥衍生品风险管理工具作用,为科技型、成长型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投融资环境,促进深市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建设。同时,为债券市场发展提供风险缓释和管理工具,满足债券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

构建“1+2”指数格局,形成国际品牌。将深成指打造成为代表中国新兴成长性企业的核心指数,将深证100和创业板指数分别打造成为代表中国新兴蓝筹企业和创业创新企业的标尺性指数,构建“1+2”指数格局,为基金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标的支持,把深证指数打造成中国新经济的标志,提升深证指数体系的品牌和影响力。

3.促进市场高效有序运行

完善市场基础性运行机制。完善市场化并购重组机制,助推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源整合,鼓励企业运用多样化融资工具,提升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充分发挥上市委员会的作用,强化交易所上市审核职能,提高证券上市审核工作的质量和透明度。用好用足法定退市监管和决定权,推动修订并严格执行相关退市制度、标准及程序,探索完善退市公司股份转让机制,实现退市常态化。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方式改善治理结构。

优化完善交易机制。健全市场运行绩效的监测机制,持续评估和改进交易制度,健全符合股票、基金、债券、衍生品等不同产品特性和投资者结构的交易机制。探索差异化流动性机制、价格稳定机制和灵活的杠杆管理机制,推动建立结算周期灵活、交收方式多样的结算制度,不断优化市场微观结构,提高市场的广度、深度和流动性。

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教育保护工作。严格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推动经营机构落实“投资者分类、产品分级和适当性匹配”的管理要求。深化投资者教育主题活动,推出深交所投教服务号,持续制作投资者能够看得懂、记得住的投教产品。推进“投资者之家”建设,健全实体投教基地功能,探索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健全六位一体服务平台,推出“互动易”微信版,建设智能客服系统,探索投票权征集电子化平台。

4.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

建成统一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优化现有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常态化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强化风险动态跟踪研判,坚持“每周一评估,每月一报告”。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管理机制,提高风险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上市公司、债券、股票质押、融资融券、基金等重点业务风险监测系统,研究跨机构、跨产品、跨市场和跨境风险传递机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市场运行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建成全所统一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提升系统性风险预研预判能力。

推动绿色发展,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充分发挥深交所资源配置功能,鼓励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或再融资,支持绿色环保相关的并购重组,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节能、环保绿色企业做优做强。优化对绿色企业、绿色产品的服务,鼓励绿色企业发行可交换债、可转换债等股债结合的创新融资工具,加大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绿色上市基金等绿色产品的开发。强化绿色信息披露监管,有针对性地出台绿色行业披露指引。积极践行并支持对企业进行ESG评价,进一步推动企业树立责任投资、绿色发展意识。

充分依托深交所资源优势,多渠道履行脱贫攻坚社会责任。深入贯彻落实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不断加强政策引导,持续加大贫困地区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继续引导上市公司践行扶贫社会责任。因地制宜继续深入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脱贫新路径,做好定点帮扶县民生领域重点扶贫工作,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抓好产业扶贫重点项目。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企业、地方干部培训,继续动员证券机构、上市公司等的力量进行对口帮扶,组织贫困县实地调研,深入开展产业对接。深入推广“深银通”“深农惠”两个信贷拳头产品,优化项目申报及评选机制,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支持深度贫困地区企业及农户。

(二)显著提高深交所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实现对外合作新突破。在发达市场,着重产品互挂,对接创新资本服务,推进交易互联互通,落实创新企业社区项目。在发展中市场,因地制宜,推动产品服务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尤其是南线市场,实施多样化合作,实现交易所技术和能力输出,通过战略合作带动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指数产品国际开发和推广,建设自主海外指数体系。推动跨境基金挂牌,推广海外追踪深市基金。

深化深港市场合作。做好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互联互通新机制、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合作等探索创新。在“深港通”和内地香港“基金互认”机制的基础上,有序扩大深港互联互通标的和额度,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规则兼容互认,跨境服务便捷高效,监管信息充分共享”的紧密合作关系。完善深港交易所上市公司联合监管机制,促进两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协同。

建设跨境资本服务平台。围绕企业跨境投融资需求,结合深市特点,以“一带一路”跨境资本服务机制为抓手,加强与境内外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合作,完善并延伸特色服务链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资本市场服务。探索沿线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固定收益产品。利用前海政策优势,推进跨境投融资工具开发。开展境外投资者关系管理,优化运作机制,拓展地域覆盖。

提升国际话语权。深化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创新资本市场的联系,增强在世界交易所联合会、亚洲暨大洋洲交易所联合会等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度,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确立深交所的国际地位。紧跟业界动态,加强行业交流,择机主动发力,提升深交所国际影响力。

(三)全面提升监管、服务、技术和管理四大能力

1.着力强化一线监管能力

强化一线监管职能。实现交易一线监管的三个转变,从主要直接监管投资者交易行为转变为监管投资者和监管会员并重,从主要发现、上报违法违规线索转变为违法违规线索发现与异常交易行为监控并重,从主要监控单个证券转变为单个证券监控与市场整体风险监控并重,有效维护市场稳定有序运行。全面加强上市公司一线监管,以上市协议为基础,推进原则监管,主动介入,发挥交易所灵活性;持续改进信息披露直通车,推进分类、分行业监管,探索差异化监管制度安排,构筑针对高风险的密集监管网络;强化合理怀疑机制,提高线索发现能力,遏制市场乱象,净化市场环境。全面加强债券监管,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债券监管体系,做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风险摸底排查,强化债券违约风险的源头把控、持续监测和管理处置。全面完善基金监管,落实分级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强化分级基金终止上市监管,完善基金上市审核程序。配齐配强专门现场检查队伍,积极主动开展现场检查,增强一线监管的有效性和威慑力,切实防控市场风险。

夯实一线监管制度基础。持续优化以证券上市、交易、会员等为核心的一线监管业务规则,坚持简明高效、公开透明、动态清理的原则,推进科学立规、民主立规和依法立规,基本形成内容鲜明、层次清晰、体系完善的业务规则体系。不断完善纪律处分工作机制,加强内部救济制度建设,提高依法监管水平。强化一线监管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打造一支业务精、专业强的法律人才队伍。

提升一线监管透明度。全面推进交易所信息公开,切实维护市场和投资者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构建阳光监管机制,确保公开透明贯穿于日常监管服务的始终。推进监管裁量权基准制度公开,提高异常交易、会员违规、固收产品审核和违规处理标准等监管规则的透明度,稳定并明确市场预期。推进监管政策公开,编发上市公司监管、债券监管等系列监管、业务办理问答,加强政策解读回应,及时回应市场关切。推进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加强监管措施及监管结果的舆论宣传,提高一线监管公信力。

全面建成“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行为监管模式。持续完善会员管理相关规则,丰富会员监管手段,适时公开监管标准,强化监管协同,建立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加大会员监督检查力度,推动会员切实承担起管理客户交易行为的各项责任,建立完善有效的客户交易行为监控系统,按照“事前认识客户、事中监控交易、事后报告异常”的要求,成为识别、发现、劝阻、制止异常交易行为的重要关口。

实现主要监管活动的科技化、智能化。充分依托大数据与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新一代信息平台建设,开展“企业画像”“投资者画像”“证券画像”等应用工程。推进新一代监察系统建设,完善市场监控指标体系。强化交易监控与信息披露、舆情监测等的监管联动,提升线索发现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深化与证监会中央监控系统合作,进一步扩大数据共享范围,提高数据质量。

改进舆情预期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舆情工作机制,不断提升舆情监测手段,全方位做好舆情监测,坚持“早发现、早回应、早澄清”,及时解答市场疑惑。提升预期管理能力,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有效稳定市场预期,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维护交易所公信力。

2.着力提高市场服务能力

吸引标杆型创新企业上市。充分发挥市场培育、培训、研究、产品、信息服务等资源优势,完善覆盖企业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的全程服务体系,积极做好战略、服务对接工作,企业集团提供全链条服务解决方案。聚焦标杆重点,强化对“独角兽”等新兴行业企业服务,着力吸引一批优质企业进入深交所。

建成全国在地化服务网络。继续深化与各地证监局、金融办(上市办)、高新园区在上市资源培育工作方面的合作,在重点区域与当地政府部门共建异地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融入地方创业创新支持体系,实现对服务需求的快速响应。以燧石星火(V-next)平台及创投联盟、中小企业之家、金融办之家、会员之家等为载体,与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各界深入合作,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社区化服务平台,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的实时性和精准性,打造围绕深交所生态圈的综合服务平台。

打造资本市场一流智库。围绕资本市场现实问题和深交所核心业务,强化研究选题会商,推出一批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一流研究成果。做好所内外研究支持与合作,建立健全研究成果宣传、上报、转化和迭代递进机制,培养一批研究能力突出、社会影响力强的一流研究人员。做强做实《证券市场导报》编辑部,创新导报办刊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导报的作用。

3.着力加强技术支持能力

构建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推进南方中心二期建设项目、滨海数据中心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金融数据交换平台的能力与连接范围,建立行业领先的金融云技术平台。通过打造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构建行业信息服务生态链,打造具有聚集效应和世界影响力的交易所技术生态圈。

强化安全运行能力建设。实现深交所两地三中心生产布局,进一步提高深交所核心业务持续性保障能力和数据的安全性。持续推进IT服务和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提高IT运营的自动化水平。组织全所各业务、技术部门参与业务应急流程梳理及技术系统完善,防范和应对极端情形下办公场所或技术系统重大故障、主要业务无法连续运转等风险,牢牢守住“交易不断、数据不乱”的基本底线。

优化完善新一代交易系统。进一步优化系统技术性能指标,提升运营支持能力,完善系统支持衍生品、固定收益及其他创新类产品的交易服务功能和综合金融服务功能,加大系统对跨市场互联互通业务的支持力度。

建成深交所大数据中心。推进新一代互联网应用平台和新一代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加强深交所集团互联网应用的统筹布局,增强深交所对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应用及推送能力,实现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全领域数据的处理能力。大力提高深交所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综合应用水平,实现集中自动化管理,提高系统运营管理能力,重点围绕智能监管应用、运行风险监测、产品创新研究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领域实现突破,形成适应不同市场参与方需求的信息产品和全所统一的信息服务应用体系。

加快推进交易技术的标准化、产品化。在全面开展技术保障体系升级和国际认证的基础上,结合深交所实践经验,从交易系统、市场监察、金融数据交换等角度,总结出一套有中国特色、操作性强、普适性广的标准技术体系,推进交易技术的产品化、国际化,促进深交所与其他国家、地区资本市场的多元合作,更好实现交易所技术和能力输出。

推进金融科技的创新研究与应用。依托证券期货行业金融科技研究发展中心(深圳)平台,加强与行业机构、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就资本市场领域金融科技的前沿技术、关键技术,积极联合预研、开发、应用与推广,提升深交所的金融科技自主掌控能力,增强深交所的科技监管实力。

4.着力提升内部管理能力

强化党的领导,健全深交所治理架构。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委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嵌入深交所治理各个环节。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做好廉政风险防控,防范利益冲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配齐配强干部队伍。实现会员大会常态化,优化理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置,探索经理层分类分层,推进实施模块化管理,提升深交所运作的科学性、规范性。

落实人才强所规划,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深化招聘改革,探索多渠道的人才引进机制,为深交所和证监会系统储备人才。加大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完善专业职务和行政职务聘任制度,建立健全优秀人才快速成长机制。扩大境外岗位培训规模,拓宽干部挂职锻炼渠道,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设代表国内资本市场顶尖水平、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专业人才队伍。

统筹全所资源,初步实现深交所集团化运作。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进一步明确下属机构职能定位,加强对下属公司的管控,发挥下属机构对深交所全局的支持保障作用。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和落实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拓宽传播渠道。建成博览中心,建设深交所公共展示基地和投资者教育基地。进一步营造具有深交所特色的企业文化,强化内部规范运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