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这一年的工作即将全面展开,环保行业在连续数年的巨大变化中站在了新起点。
过去一年很冷,但行业没有垮掉;新的一年尚未可知,但信心可见。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陆续与很多企业负责人和管理层交流,对于新的一年,方向基本上明确,且战略的重心不再只是市场的拼杀。
从中不难看出一些共同的方向,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瘦身、转型、增效。这是经历过落空的一年后极其务实的反应,了解下来,行业在逐渐走出迷茫,并积极应对变局。
瘦身健体:不是变瘦,而是变强
过年期间,贺岁片《热辣滚烫》导演贾玲的变身式瘦身颠覆银屏,点燃无数观众瘦身重生的斗志,而这一励志主题的本质是贾玲对媒体采访说出的那句“她不是变瘦了,她只是变强了。”
这句关于“变瘦和变强”解读,同样十分契合当下很多环保企业处境。对于很多规模驱动型、多业务型企业,在市场趋势掉头之际,不得不面对一件事——瘦身健体。
在上半场的增长逻辑下,不少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不少,有很多短板需要补上。传统的搭积木、堆规模的模式愈加地不合时宜,企业需要砍掉低效累赘、非主业和不良资产的部分。
这种转变在一些头部企业的年度会议上也有所体现,以北控水务集团为例,据北控水务官方订阅号消息,其2024年年度工作会以“生存·提效·发展”为主题,可见北控水务也把“生存”放在了首位。
工作会上,北控水务集团总裁周敏作了《大变局下的战略迭代与核心举措》的主旨发言,强调集团要全面实现资产提质增效与保值增值,做好客户经营,聚焦客户全周期管理,加强存量经营,升级资产结构布局,同时打造云-链-端新运营范式,兼顾优化组织与人才结构。周敏表示,今年是集团正式开启轻资产转型“元年”,联合专业公司推动技术产品化和产品市场化。
结合另一个动作更能看出北控水务瘦身健体的行动计划,即转让所持南京市政设计院股权。2024年1月8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99.172%股权挂牌转让,转让方为北控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类似的动作和战略转向,在其他一些企业中也能看到,这里不一一列举。
商业界有一个说法,即好的商业模式往往一句话就能讲清楚。让业务变简单、变清晰、变精练,几乎成为环保行业大小企业的一个共识,因为这意味着安全持久。
一位环保装备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把公司做小,市场做大,员工做精,产品做好,这是经历十来年商业探索谋定的方向。”
如前文所述,瘦身的本质是为变强,蜕变成一个新的企业,进而迎接新的挑战,轻装上阵再出发。
而瘦身健体一定少不了另一个重要维度,即组织的强健。环保下半场的激战在一定程度上是团队的较量,一个稳固得力的团队是打赢下半场转型升级战的关键。
环保企业需要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不难发现,那些最终能稳定交付和盈利的项目、或者说企业的事业群,背后离不开靠谱的关键人才和团队。一个项目在不同的团队手上,最终的经济效益是不一样的。
所以有头部企业也在做水厂管理培训方面的事,一方面升级自身的管理运营水平,一方面向行业赋能。
目前环保行业初步具备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和人才。未来伴随着企业竞争淘汰,另一幅景象是人才的重新排列组合,最终的胜利者一定也是那些能汇聚人才的企业。
转型升级:理牌面,辩方向,抓关键
从今年开始,转型升级战几乎是摆在所有环保企业眼前的要紧事。
一方面传统业务模式增长乏力,另一方面环保新需求、新要求逐渐释放。在此背景下,行业在逐渐进入到新的循环中,环保企业将会普遍面对行业性转型的时代推力。
转型不是完全转入到新的行业中,而是转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中,能够兼顾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兼顾当下和未来,兼顾增量和存量的转变。
在这一点上,很多企业的负责人有高度一致的共识。因为,大部分环保企业的模式都搭建在上半场的发展逻辑上,很多技术仍旧在用十年、二十年前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仍旧非常传统。
环保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价值创造点,打造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的品牌形象,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上半场是行业时代性的机遇释放,下半场是个性化的机遇创造,环保企业需要借助自身的革新能力开启下一个新征程。
坦白说,转型升级是一件同时要求认知和行动力的难事,这四个字对于环保行业早已不再是新鲜事,包括青山研究院在内的很多研究机构在很早时候就开始研究探讨这一课题,并陆陆续续写了很多文章,但相对成功的案例不多。
例如两种路径,一种是技术装备化,这是行业讨论已久的一条转型路径,但是一直以来争论多而真正的实践者少,实践者之中,精益者更少。
另一种是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技术升级、软件硬件化等,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数字化路径的探索尚处于发展初期,从目前的一些案例看,环保企业在这个方向的升级有很大机会,具备场景优势,其中跨领域的综合型人才是打赢升级战的关键。
关于方法论,青山研究院一直在保持研究,目前观察下来以下几个点至关重要:
一是理牌面,盘点自己手上有什么牌可以打,转型升级不会凭空而来,是基于已有和潜在资源的再造重生。
二是辨方向,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看企业发展方向,因为在当前背景和现有要素中已经难以看见新方向。(可参考文章《环保行业2024:时间战场的长途奔袭》)
三是抓关键,知道自己被行业需要的关键,在夯实立命之本的同时,抓住最好的破局点。大多数时候,不管企业规模多大,成功的转型升级往往都是单点突破。
增效激战:打破瓶颈,顺应趋势
应该说,在当前的营商环境下,各行各业的竞争强度都不小。
但是,今年环保行业僧多粥少的局面大概率会进一步加剧,断崖式下跌和颗粒无收的情况已经出现。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不适感,一方面是面对时局的无从应对,另一方面是面对未来的无从着手。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顺境中欢畅久了,大家都觉得很有本事,而当真正的激战到来时,才发现无力应战”。
从青山研究院对各领域各类企业的调研观察来看,环保企业面对的是一种空前复杂的局面,竞争激烈是其中的一方面。
这种局面,将考验企业的极限生存能力,环保行业真正的增效激战拉开大幕,增效也是近两年各个场景下环保企业提得最多的战略词汇。
一方面,环保行业的天花板已现、竞争加剧,企业要在绝地中求生存,效率升级的紧迫性直逼眼前。
另一方面,环保的顶层规划走势在从建设进入监管,而监管的压力最终传导至运营成本上,降本增效的需求变得强烈。
可以说,这场增效之战是一次时代之变、发展之需、生存之危集中爆发的巨大考验,是数万环保企业的终局之战。
长久以来,效率一直是环保行业的核心痛点,大部分的困境本质上是效率问题。
环保上半场的充分竞争确实给降低治理成本带来了益处,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只是浅层次地解决了投资成本的问题,一些恶性竞争、低价竞争其实埋藏了巨大的隐患。
而在低质量机制下的竞争,非但没有触及运营成本的解决,甚至是与“降本增效”的宗旨是相悖的。
同时,在粗放的发展机制下,很多环保企业的战略、管理、研发等维度存在升级增效空间。
因此,在进入下半场后,围绕资产运营的效率升级将成为需求端和供给端共同的诉求,由此产生的效率战争,这将成为环保行业下一阶段的核心驱动。
生存艰难和转型迫切的双重压力下,增效之战是环保企业退无可退的存亡之战。
关于环保行业的增效之战,可参考青山产业评论此前文章《效率战争:环保企业的终局》,文章从“战略效率的赛道争夺战”、“协同效率的资本阵地战”、“生产效率的创新攻坚战”、“运营效率的数字升级战”、“产出效率的增值持久战”五个方面做了深度剖析。
拥抱2024,激战300天
对于2024年,挑战仍然不小。中国银行研究院表示,2024 年经济还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重点领域风险化解需要时间,经济依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力度仍有必要。
环保行业也在经济规律的大周期中完成自身小周期的演变,虽然挑战仍然存在,但方向也逐渐明晰。
现在南北大部分地区仍然春寒料峭,但很多人出征的激情已经火热。
我们无法决定行业规律、市场冷热,唯一能决定的就是自己的行动力和创造力。未来300天我们继续并肩作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