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根据流域生态环境功能需要,明确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试点。
在继河长制之后,监管层再次“挥毫泼墨”,为水资源保护“亮剑”。
日前,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流域水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保障等五项重点任务。五项任务采用中央和省级项目储备库相互衔接、动态管理的方式推进实施。
同时,该《规划》还特别强调,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劣Ⅴ类比例控制在5%以下。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根据流域生态环境功能需要,明确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试点。
据记者了解,该《规划》是首次全覆盖的水治理政策,这也意味着,保护生命之源的“攻坚战”再次拉开。
浙江维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刘敏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到2020年劣质水质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还是比较高的,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首先,在管理上,包括纵向和横向的管理协调。目前,我国的河道管理还是基于行政区的管理模式。例如,一条河道可能要穿越多个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因此,纵向之间相互协调也存在难度;其次,一个统一行政区划内,不同行政部门,例如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水务之间的横向管理协调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再次,认识与技术方面同样面临挑战。例如,我国在水环境治理中,比较注重局部的工程性措施,缺乏前瞻性的、系统系的和非工程性措施的理念。
尤为一提的是,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在治理污染方面、资金、政策不断加码的情况下,其水质也持续向好,但是,实现2020年规划目标,还需要付出很多。
诚如环保部水环境管理司相关负责人所表述的那样:“‘十二五’以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很明显成效,但部分区域仍存在着排放不达标、处理设施不完善、管网配套不足、排污布局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等现象,部分水体水环境质量差、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水生态受损严重、水环境隐患多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水污染隐患仍存
谈起我国污水治理,其时间可追溯到1921年,在历经近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污染治理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政策监管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也遭遇破坏,其形势也日益严峻,一些水污染的问题依旧存在。
自去年5月份环保部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以来,共发现环境违法问题490个,截至今年6月底,各地方已经完成并清理整治383个,占问题总数的78.2%。。
虽然环保部实施该行动已有一年多,但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前不久,环保部的通报显示,目前仍有107个问题尚未清理,分布在10省40个市。其中,四川省30个、贵州省24个、江苏省12个、湖南省11个、江西省6个、湖北省9个、上海市6个、重庆市4个、云南省4个、安徽省1个。
该通报显示,有省份的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建有医院洗剂中心,洗剂医院的床单、被套和手术服,是该水源地需要整治的环境问题之一。
通报还显示,在四川省德阳市西郊地下水水源地,距离8号取水井30米处有住户,该住户建有一厕所;贵州省遵义市中桥水库水源地附近是遵义医学院康复医院。该医院建有洗涤中心,为医院洗涤床单、被套、手术服等;此外,中桥水库附近的遵义精星航天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是电镀企业,有危废和含重金属废水产生,生产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外排。
“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源存在具有多种因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文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例如,水源保护区划定后增加的污染源,这主要是监管的问题,没有完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管,导致污染源的增加。再有,地方领导的政绩工程或者有“根子”领导撑腰建厂排污等,有的是违法批建的,虽然知道不适宜建设,但仍然违法批建。再者,先有污染源后划定的保护区,主要是污染源已经事先存在,后来划定保护区,污染源就在保护区内,同时保护区内污染源搬迁、关闭需要资金,需要补偿损失等原因,没有处理。三是保护区内存在一些保密或者国防设施,这些比较敏感,协调难度大。
事实上,对于饮用水源地污染的问题,在此次的《规划》中也特别强调,针对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等五大类项目,国家将初步建立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央项目储备库,匡算投资约为7000亿元。
《规划》表述,全国地表水仍有近十分之一的断面水质为劣Ⅴ类,约五分之一的湖泊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约2000条城市水体存在黑臭现象。海河流域北京、天津、河北,辽河流域辽宁,黄河流域山西,淮河流域河南,长江流域湖北、贵州、四川、云南、江苏,珠江流域广东等地污染问题相对突出。
“正因为水污染的问题面临不少挑战,所以,此次《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水质有了控制目标。”深圳市固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长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要想实现七大重点领域水质优良等目标还需要各区域地方政府和方案实施执行单位或个人奖罚分明,实行流域区域责任制与政绩挂钩,这样才能做到抓必严治必果。
姜文来认为,实现目标,首先,治理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是在还旧账的基础上治理污染,治污压力较大;其次,要保护未污染的河流,不能将资金投放在被污染河流上,忽视未受污染河流的保护,未受污染的河流加大保护力度,不能让其污染,也就是保护与治理并行不悖,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其三,落实环境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将水污染治理责任落实到人身上,落实责任追究制制度,有成绩就奖励,没有落实就受到惩罚,奖惩分明;其四,从根上杜绝污染,水污染问题在河上,其根子在岸上,是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水环境承载能力,从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的角度杜绝污染是根本,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污染“硬骨头”如何破?
尤为一提的是,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下,水污染防治也在逐步推进,在治理过程中,一些污染“硬骨头”似乎也成了治污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剩余的问题大多是一些历史遗留的“硬骨头”,不容易解决,按期完成任务面临较大挑战,尚未完成清理整治的地方,要制定针对性举措,倒排工期,全力推进整治工作力度。
那么,此次《规划》在实施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姜文来认为,一方面,《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遇到的困难表现在治理资金能否有效保障,水污染长效治理体系能否尽快建立起来,责任追究能否落地生根,治理战略和战术是否接地气和符合实际;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水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要有保障,要在财政预算中保障的同时,根据污染的实际适当增加,对水污染治理政策法规进行系统的梳理,建立和完善水污染长效治理体系,避免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治理战略上,采取治理与保护并重的战略,优先保护维护未受污染的水域,对于污染的水域重点治理,同时水环境保护要做到党政同责,将其放在政治的高度加以认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从源头上治理水污染。
“《规划》在实施中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将总体指标分解落实。”刘敏认为,在治理过程中,应注重治理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技术,才能实现持久的污染治理效果。
对于在治理规划方面,刘敏建议,可以借鉴欧盟《水框架协议》的经验和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注重推进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和工艺技术等多个方面来协同推进,特别是应该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机会,弯道超车,高标准推进我国的水环境治理。
姜文来建议,一方面,各地方政府扎实落实国家保护环境政策,将其看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重要制约因素,也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各地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国家的意志落地生根;另一方面,要建立“利水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爱水、护水、惜水意识,对水友好,建立“利水型社会”,不做对不起水的事情。三是因地制宜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水环境保护纳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中,从源头上减少水污染,四是针对重点突出的水环境污染,重点投入见成效,并且落实主体责任。五是建立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机制,让公众投入到水污染治理之中,发挥其独特作用,促进水环境治理。六是项目带动水污染治理,通过众多的污染治理项目一点一滴地治理环境污染。
原标题:产业观察 | “重拳”出击水污染“硬茬”待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