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了从长远入手,根本性地分析深圳水问题,寻求彻底解决问题的治水战略,今年我市经公开招标,确定由清华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院士团队编制《深圳水战略2035》。近日,正在紧张编制的《深圳水战略2035》又有重要进展:《基于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等十大专题已经确定,并分别由王光谦院士等6位两院院士领衔咨询。
据介绍,《深圳水战略2035》基于城市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明确以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的理念统领治水工作,将明确深圳市未来20至30年的治水思路和水务发展方向,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策略。其将为促进我市以智慧水务一体化为依托的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开展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新时期水战略将探寻根本问题和核心症结
生态文明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新高度。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不会一蹴而就,而需要系统思考,长远统筹。深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城市水灾害防治与河湾水环境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和核心战略要求,探索制定和实施中长期水务规划,力求实现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与城市开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于今年正式开启了《深圳水战略2035》的编制工作。
在此之前,深圳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专项规划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涵盖了水资源供给、水源保护、污水系统、城市防洪防潮等多个方面,尤其在境外引水、防洪、中水利用、主要河流环境整治等方面提出了包含近远期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然而,新时期的深圳水战略研究要求从纷繁复杂的涉水问题中,探寻根本问题和核心症结,结合城市已经确立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充分挖掘治水提质潜力,提出与城市动态发展过程相适应的城市水战略、实施策略、公共政策、行动计划和机制体制。
因此,《深圳水战略2035》将对深圳市情、水情开展深入的系统分析,辨识深圳城市未来发展与水的交互关系,明晰限制城市健康发展的涉水问题及其症结;剖析城市开发建设与气候变化等对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和水生态的影响,全面破解深圳水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发展先进理念、治水经验和模式分析,以体制机制与科技创新为驱动,分别从水经济产业发展、多源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修复、洪涝灾害防治、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管理、管理机制、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城市水战略、实施策略、公共政策、行动计划与体制机制。
深圳水战略研究的咨询工作还将与深圳市深化改革和治水提质工作同步进行,采取滚动式进展和阶段式评估的工作方式,阶段性咨询成果可采取先行先试,并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持续为我市治水提质工作赋予智力支撑。
六位院士领衔十大专题研究
《深圳水战略2035》将在城市水问题与产生根源剖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水资源保障战略、洪涝灾害防治战略、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修复战略、水量水质一体化管理与调控的水安全战略和水文化提升战略五个方面开展深圳市水治理战略的研究。为进一步支撑和完善水战略研究体系,对应五大战略方面的研究内容设立了十大研究专题。
其中,有聚焦水资源保障的《基于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双水源双安全目标下深圳市水资源联合调度与工程布局研究》,有关注水污染治理的《深圳市控源截排与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城市水生态环境修复与生态完整性保障对策》,有侧重水安全的《深圳市立体排洪体系与深层管廊系统研究》、《城市水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有关注产业发展的《基于水经济与水文化的城市绿色发展策略》,有特别梳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策略研究》,也有以利用先进科技作为重点的《水务大数据平台和城市智慧水务建设实施方案》、《卫星监测、遥测实施方案与运行机制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全面。
特别是,《深圳水战略2035》共有15位两院院士签署合作声明参与咨询工作,近期确定的十大专题将分别由6位院士领衔研究、咨询,他们皆为国内相关领域的顶级学者。
其中,王光谦院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现任青海大学校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主任,民盟中央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王浩院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张楚汉院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张建云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现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任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倪晋仁院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水利专家,现任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胡春宏院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家,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
《深圳水战略2035》十大专题简介
1、《基于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由王浩院士领衔咨询。在评估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势和可持续性,分析供用水结构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对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应用前景评价;剖析水权制度、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和水价调节等节水对策的适用性,进而提出全市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的行动计划。
2、《双水源双安全目标下深圳市水资源联合调度与工程布局研究》由张建云院士领衔咨询。评估我市水资源工程布局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研究东江、西江引水对我市双水源、双安全供水保障的运行方式;分析气候变化等未来变化环境下水利工程安全、水资源利用风险和应急调水方式,进而提出全市水资源联合调度策略和工程布局。
3、《深圳市控源截排与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由张楚汉院士领衔咨询。分析我市水体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挖掘黑臭水体的症结和防治关键;评估我市当前水污染防治体系的实施效果,明确优势和不足,研究提出提升城市污废水收集效率和处理能力的工程布局以及水体修复的调控策略,健全河流或海湾水环境质量的管理机制和公共政策,提出水量水质一体化管理的水污染防治对策。
4、《深圳市立体排洪体系与深层管廊系统研究》由张楚汉院士领衔咨询。分析我市暴雨特性和洪涝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辨识防洪除涝效率的限制因子及城市防洪(潮)工程设计标准,研究河湖连通、建设深层管廊系统对于提高我市防洪排涝能力的可行性,提出深圳市立体排洪体系的实施战略。
5、《城市水生态环境修复与生态完整性保障对策》由倪晋仁院士领衔咨询。统筹分析河岸-河道-水体等相互关系,研究河流湿地等栖息地的生境基准;筛选可用于当地水体生态修复的植物种类和水生生物等,对我市关键的湿地提出必要的生态修复或重建方案,明确河道、河湾等湿地水生态修复的战略愿景和阶段性恢复目标,进而提出水生态系统功能重塑和河道景观建设的实施规范。
6、《基于水经济与水文化的城市绿色发展策略》由倪晋仁院士领衔咨询。探索科技创新推动下深圳市水环保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水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孵化模式,制定深圳水科技园建设实施方案;挖掘城市水文化,研究深圳市水文化的建设目标,提出基于水经济与水文化的深圳市绿色发展策略。
7、《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策略研究》由胡春宏院士领衔咨询。系统梳理和解析海绵城市的定义和内涵,总结相关理论,完善建设海绵城市的理论体系;分析我市建设海绵城市的适宜性和合理性,预测和评价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技术等对城市水文效应及对其水环境的影响,针对性提出深圳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实施模式和策略。
8、《城市水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由胡春宏院士领衔咨询。针对涉水部门各环节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涉水事务效率不高、治水措施滞后和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研究水务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会商机制和合作管理机制;从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机制、应急能力建设、市场机制、水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水市场等方面提出更加完善和高效的城市水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
9、《水务大数据平台和城市智慧水务建设实施方案》由王光谦院士领衔咨询。制定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模拟评估系统的实施方案,研究物联网监测设备在智慧水务中的建设实施方案和深圳市智慧水务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基础水情数据自动采集的空天地一体化观测方案、数据传输与通讯体系建设方案、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案、业务应用系统构成等,并提出智慧水务平台的关键技术体系。
10、《卫星监测、遥测实施方案与运行机制研究》由王光谦院士领衔咨询。综合城市排水防涝、水污染监控与管理、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对专有卫星的需求分析,提出深圳水星的实施方案、运行机制与服务模式。此外,补充开展研究北斗导航卫星用于城市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的实施方案。
原标题:十大专题支撑《深圳水战略2035》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