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首页> 水处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解读城市发展路径 探究海绵城市需求

2016-09-18 10:01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作者: 李春梅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城市建设转型发展的一个抓手。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融合多个专业。咨询设计公司如何在满足城市需求中寻找市场机会?从市场战略研究的视角出发,笔者认为,要抓住海绵城市的本质,厘清破解思路;比对先发国家经验,寻找问题根源;搭建多赢跨界平台,满足建设海绵城市需求。

抓住海绵城市本质,厘清破解思路

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提出:以3年为节点,在20平方公里左右的示范区内,以绿色或绿色+灰色的海绵措施探索因地制宜的雨洪管理之道。这是为全面推广而进行的先试先行,非常有意义。其本质就是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留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10年前,新加坡政府为了留住落在小岛的每一滴雨水,进行了全民动员的ABC(活跃、美丽、清洁)水计划,政府、企业、民众一起参与其中。有总体规划,有3年的试点项目,有用于宣传教育民众的展览,有指导设计、施工的指南(ABC水计划行动时序表如图1所示),CPG集团全过程参与其中(CPG集团前身为新加坡公共工程局,是新加坡主要发展咨询专业机构之一)。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转型期,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注定比欧、美、澳、新等先进发达地区和国家复杂得多。如何可持续地确保项目品质?如何在解决水问题叠加中赋予项目最大价值?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是关键。

第一,开展培训认证、树立工匠精神,是确保海绵城市项目高品质的基础。

实现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最基本的是对LID(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理念的正确理解,实施对设计与施工品质的控制。

LID尝试以四大设施体系(包括渗透系统、存储系统、输送系统以及过滤系统),使传统的街道、广场、停车场、人行道、绿地、屋顶等景观与基础设施,不仅满足传统的使用与美学功能,而且使之具备过滤、净化地表径流污染物质,回灌地下水等多功能。系统所涉及的生物滞留池或雨水花园等相关技术设施,设计需要运用的SWMM等的水文模型,对设计、施工从业者均是全新的。如何确保品质?笔者认为,系统的培训、认证是品质的保证。

图1新加坡ABC水计划行动时序表

从图1可以看到,新加坡2009年推出第一版ABC水计划设计指南;2010年推行ABC水计划项目认证计划,表彰已经把ABC作为项目一部分的政府部门和开发商;2011年ABC水计划专业课程开展,提升业内知识水平;2013年ABC专业注册,使ABC设计与施工队伍有了进入的标准,确保参与项目的团队中有ABC注册人员,给ABC计划以品质保证。

第二,海绵城市项目需以时序节奏化解叠加水问题,赋予项目价值最大化。

海绵城市建设的最终考核时间越来越近。如何建好考核的工程项目?笔者认为,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时序节奏,化解叠加水问题;以目标为导向,赋予项目价值最大化。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新渭沙湿地公园项目为例。该项目是海绵城市试点项目,需要解决上游新河流经湿地公园的黑臭水体的痼疾,也需要承担涵养北侧渭河的任务。这一项目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的一次实践,并通过后续持续的监测与总结,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经验。

这一工作大致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一是现场深度踏勘、污染溯源、水质检测、水量估算,获取基地第一手详实河道水文、污染源、水质、水量的资料。这是为利用模型模拟工艺方案、防洪的基础。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处理原则,结合周边区域发展和自身条件,确定近期、远期的湿地公园水源和水处理规模,结合湿地公园建设时序,使流经湿地的洁净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渭河。

三是以ABC(活跃、美丽、清洁)理念与技术建设海绵城市。通过潜流、表流的湿地与景观的融合,营造充满野趣、生态环境良好的湿地,吸引周围市民。

四是通过“一池三山”的立意,营造出底蕴和优美意境的同时,实现控制造价、维护简约、内容丰满的湿地海绵系统。

比对先发国家经验,寻找问题根源

2016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要求各地在2016年10月底以前完成设市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按程序报批。

笔者认为,中国设市城市情况各异,海绵城市总体目标的实现,不是哪个单一职能部门能够承担的,不仅需要规划、设计,更需要政策、机制同步进行。

1.水系统综合规划是系统解决水问题的基础,也是海绵城市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国内众多城市缺水,地下开采严重,以至于大动周章地远程引水。但基于水循环规律,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保障安全为总体战略的水系统综合规划并未切实推广落实。为什么?条块分割的管理主体间的壁垒使得水系统综合规划不易启动。同时,自来水比中水处理成本低,节水政策没有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曾经采用的阶梯水价力度难以推动节水的进程,综合水务部门(或机构)没有动力去做。

新加坡具有一体化、循环的水系统。2001年,涉水管理集中到公共事业局(PUB),PUB可以制定和执行政策,集中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外来水源的依赖,实现自身水资源自给自足,保证供水安全。2006年,新加坡开启ABC水计划,是在可循环的水系统构建之后。

笔者认为,城市发展阶段不同,“一刀切”地整合涉水部门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基础数据的统一平台,摸清家底,逐渐完善涉水建设与管理的机制,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便是构建这一机制的一个抓手和平台。以此对现行涉水规划优化整合,查清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水系统设施保障能力、水安全应急救援能力,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机制,加强监督和约束,这是海绵城市成功的保障。

2.开展水资源综合管理咨询,引导城市逐步、有序地进阶到水敏感城市。

欧、美、澳、新等先进发达地区和国家水资源管理发展史表明,城市进阶发展有以下几个台阶:供水城市、污水管理城市、排水管理城市、水道塑造城市、水循环城市到水敏感城市,涉水基础设施的不同构建阶段需要匹配不同的管理模式。中国各地城市发展水平、自然状况千差万别,首先必须要辨析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症下药。

在安全可靠的供水城市、有公共卫生保障能力的污水管理城市、经济有效防洪的排水管理城市阶段,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机构,加强立法,完善政策,强化管理、维护与监督。

当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后,需要进行水道景观塑造、水循环系统的构建,实现满足城市的可持续、适应性及宜居性的水敏型城市,这一系列阶段需要灵活、与时俱进的机制及民众更加成熟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并需利用私人和公共手段来治理。显而易见,这需要跨部门、领域的协调,更需要综合系统的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进阶图如图2所示)

图2水资源综合管理进阶图

新加坡是水资源综合管理城市的典范,CPG集团在多年参与新加坡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也积累了相关“上台阶”的经验。在参与中国多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项目中,加深了对中国涉水问题、机制的理解。因此,CPG集团提出的《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水资源综合管理咨询》方案,依据沣西新城独特禀赋与基础,选择契合的标杆城市群,设置KPI,在每个进阶处以理念、管理、技术等多类型策略,确保新城依据设定的目标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水循环城市及水敏感城市的标准。从项目创造到咨询的多个环节,在仰望天空、脚踏实地中,谋划“上台阶”的策略,使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有信心去帮助更多的城市登上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更高台阶,迈向水敏感城市。

CPG集团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湿地公园项目

搭建多赢跨界平台

满足建设海绵城市需求

组合出拳,巩固成果

近期,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发布《关于印发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在全国选择30个左右典型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针对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前瞻性和创新性探索。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是针对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前瞻性和创新性探索,非常必要和紧迫。

新加坡在提出ABC水计划的同时期,也提出了2012新加坡绿色计划,描绘出了国家要在10年内实现的环境长期可持续道路,制定了相应的策略方针来确保该计划的实现。其包括六个方面:洁净的空气和气候变化、水资源、废料管理、公共卫生、生态保护、国际环境关系。

合作相融,共谋大计

LID孕育于西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雨洪管理实践中,于上世纪90年代又兴起绿色基础设施战略,以期在传统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创造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保护及发展模式。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学者共同合作,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不是一味相互指责。当前,不同学科、专业、领域间的相融合作,是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也是最有挑战的。

设计公司间合作共

当前,中国城市到了新的发展阶段,种种问题复杂叠加,只有多专业、多背景的企业共同协作,走强强联合之路,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目前面临的城市问题,先发国家也曾经碰到并成功处理过。CPG集团拥有国际视野和相应的经验,但在面对中国的工程建设项目时,如果需要也会与国内设计院组成联合团队,发挥各自优势,为城市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在多年的实践中,CPG集团既积累了中国的项目经验,也拥有了和国内院合作的跨文化、跨专业的能力。如上文提到的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新渭沙湿地公园、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水资源综合管理咨询项目,便是主动邀请中国华北市政院,贡献本土经验合作完成的。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应对产能过剩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咨询设计企业主动适应形势,把脉城市需求,尽快切入城市建设变革的新轨道,不仅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还为企业转型发展寻找到新的动力。

李春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新加坡规划师协会会员。现任新加坡CPG集团CPG咨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署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

原标题:解读城市发展路径 探究海绵城市需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