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17年5月16日至17日在厦门举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出席并发言。
在发言过程中他谈到了“一带一路”水资源的问题,他表示“一带一路”的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水问题——洪涝问题、干旱缺水问题、水污染问题、生态退化问题。而中国在解决自身水问题的同时积累了经验,可以和“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开辟解决水问题的共同探索。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浩:根据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和水资源特点,可以把沿线水资源问题突出的国家划分为五大区域,一个是中亚,一个是东南亚,一个是南亚,一个是西亚中东,一个是非洲这五大区域。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面积400万公里,人口6800万,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和农业的重要合作战略伙伴。中亚区域水资源利用比较粗放,用水结构不合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用水效率和效益未来的提升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同时,这个区域生态用水被大量的挤占,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再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跨国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矛盾也比较尖锐,水管理体制和机制还有待完善。
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11国,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面积450万平方公里,人口6.3亿元,GDP24439亿美元,GDP年增长率约4.5%,人均国民收入将近4000美元。
东南亚水资源问题首先表现为洪涝灾害严重,热带季风季候加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夏季洪涝严重,冬季雨量稍小,但是有时候也会造成缺水问题。所以夏季洪涝灾害,冬季有季节性的缺水。气候变化的影响很突出,由于拉尼娜、厄尔尼诺等反常气象,极端气候事件贫乏出现,要么是长期暴雨导致洪灾,要么是干燥炎热导致大面积季节性干旱,甚至造成湄公河这些主要的河流断流。
还有一方面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工程性的缺水,就是有水资源,但是没有供水工程,调蓄能力不足,丰水期大量水资源排到海里,枯水期没有水可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到10%,有进一步加大开发利用的空间。这个区域供水近三十年间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城镇的水危机,包括地表水体消失、河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供水安全受到挑战。
南亚是“一带一路”海陆交汇处,也是中巴经济走廊和印中、孟中阿、印缅经济走廊所在区域。是印度洋北部边缘从红海到马六甲海峡弧形战略地带的核心,扼守繁忙的印度洋航线咽喉地带,是丝绸之路南线贯通和关联的区域,更是中国重要能源保障的重要通道,包括阿富汗、尼泊尔、不丹等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沿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岛国,面积达到523万平方公里,人口有17.4亿。南亚的水资源问题一个是表现为人口加速增长,土地开发加剧,用水已经逼近和超越了极限。再有表现为水资源的天然分布和人口经济的生产力布局空间错位,深度影响了用水效率。
非洲大陆幅员辽阔,横跨69个经度,众跨73个纬度,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由54个国家组成,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年均增速3%,联合国数据预计2030年总人口会达到15.6亿,城市化水平接近48%。非洲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是多年来处于一种普遍缺水的状态,按联合国水机制这本文献,当今世界仍然有20亿人不能喝到洁净的饮用水,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非洲。第二点基本的供水和水设施严重缺乏,技术支撑严重不够,只有5%的水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第三人口快速增长,再加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湖湾瘀积再加上鱼类过渡捕捞问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再有一点就是城市的环境意识和管理能力普遍不足,水资源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严重的缺失。
最后,再看看西亚中东的概况。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地区,包括以色列、约旦、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也门、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土耳其等这17个国家和地区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点,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处在枢纽地位。它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也有地中海气候,也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西亚中东水资源问题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人口快速膨胀,水资源总量没有变化,但人口集聚增长,导致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在集聚的下降。第二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农业,使农业用水量猛增,人口的城市化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引起了城市生活用水的增长。用水浪费再加上过渡开采地下水表现的十分严重。
再有一方面就是用水总量在持续增长,社会经济用水量增加了,河流里的生态用水就被严重挤占,造成水环境、水生态的破坏。所以说水资源问题成了中东地区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
回顾我们讲的五个区域,“一带一路”的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水问题,但综合来看,也和我们中国的水问题一样四大问题,洪涝问题、干旱缺水问题、水污染问题、生态退化问题这四类问题是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面临的共同水问题。
所以中国在解决自身水问题的同时积累了经验,可以和“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开辟解决水问题的共同探索。中国的地域辽阔,跨五个气候带,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世界发达国家面临的追问题在中国东部地区面临了,中等发达国家和好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东部地区也经历了。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有后发优势,在学习欧美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发了自己对水问题的解决之道,用6%的水资源,9%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1%的人口。中国解决水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世界很多国家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下面简要地回顾一下中国水资源保障的经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用水的微增长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用水总量从1980年4400亿增长到2015年6100亿,用水量只增加38%。而同期GDP增长了30倍,所以中国的用水效率应该总体是高的。就是在整个35年里面用水只增加了38%,可是同期的GDP增长了30倍。中国水资源保障的总体战略就是国家的16字方针,首先是节水优先,加强需求管理,节水也就是治污。第二是空间均衡,做到地域分布上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第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湖统筹考虑,手段综合,多元同治,全过程控制,水陆协同。最后,两手发力。政府和市场双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中国水资源保障的工作流程主要体现五个阶段,首先进行系统诊断、问题导向,然后进行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规划。在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理形成合力。在建设的同时注意系统保护面向生态。最后在长期运营过程中,进行系统管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中国水资源保障经验的基础理论就是不仅要关注自然水循环,也要关注社会水循环,要把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联合考虑。在顶层设计方面,考虑八个层次的问题,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水经济八个层次统筹考虑,以流域为单元。
关键技术方面,一个就是水资源评价,第二是水资源配置,第三是水资源调度,第四是水资源供给,第五是水资源保护,第六是水资源管理,从源头到水龙头全过程的水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科学评价水资源,在全国流域和各省各市各县都做了水资源综合规划,摸清了中国任何一个地区有多少水,有多少地表水,有多少地下水,有多少水必须是给生态用的,有多少水是陆域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用的。摸清家底是做工作的第一步。中国在水资源评价方法方面有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这是水资源评价就不细说了。
在评价的基础上,中国注意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把国民经济和水系统结合起来考虑,把国民经济生态系统和水系统联合起来考虑问题,把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淡化的水、再生水各种水综合地考虑供给多种的对象,包括防洪发电、供水、航运、城市乡村的各种供水。在多重水源和多种用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中国管这方面的工作叫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具体技术方法,这是中国近期规划了172项重大的水利工程,都是在水资源合理配置顶层设计下实施的,新增年供水能力800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7800多万亩。建设了合理配置工程以后,就是运行管理的优化调度水资源,把预测、调度、决策、执行、监测、评价统一地考虑起来。对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能源安全、航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按照多目标评价计算的方法来合理地优化调度水资源问题,取得最大的效益。
在这些工作之外,中国城市的用水普及率从1981年54%提高到近年98%,城市综合供水能力36年增长10倍,达到2.9亿立方米。特别是用膜技术,现在2毛钱一方水的自来水全部达到欧洲饮用水标准,这个在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够做到。把村镇供水,公共场所的供水,市政供水,家庭饮用水的供水完全覆盖,这是超滤膜的净水技术,再有一方面就是系统保护水资源利用,利用各种数学模型做海水目标的核算,做水污染迁移转化的模拟,做水污染治理措施的优化,做水污染的全过程防控。现在全国正在系统大规模开展黑臭水体的治理,水环境会逐步变好。还有一系统保护水资源是中国提出的海绵城市,解决城市洪涝灾害的问题,包括我们提出海绵城市三大内含,海绵城市水问题的三大诊断,海绵城市建设途径的三类措施以及达到海绵城市建成的三大目标,涝水平衡,污水平衡,城市回用水平衡。
我们严格管理水资源,全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普遍推行河长制,进行内含发展,搞节水型社会建设,搞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任何建设项目都进行水资源的评价论证。同时,在水价的定价机制方面也是综合考虑供给能力和需求迫切性双向耦合的水价定价机制,同时国家还在探索水权制度普及二次市场水资源高效的配置。
最后是一个结语,中国助力“一带一路”,首先是要关注两点,加强顶层设计,水资源安全保障涉及的工作很多,要提高效率。首先开展水资源保障顶层设计,做好面向生态环境保护的水资源评价和规划方案。其次,要抓住木桶的短板,沿线国家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能力有限,建议要系统分析水资源安全保障的薄弱环节,优先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的最短板。
中国和印尼的合作在水资源保障可以说是一个范例,目前印尼只有39%的城市人口可以饮用到清洁的自来水,只占印尼全国人口18%。我们参与了印尼水资源管理的顶层设计,从全流域的广度管理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系统规划以及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全方位治理,致力于保证老百姓的清洁饮用水。同时,印尼也分享中国水资源的管理经验,开展了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行动,用支撑中国30年快速增长的经验提升印尼水资源治理保障的顶层设计水准。我们还参与了印尼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蓄水坝清洁水的生产工厂,污水处理厂工程等等这些系统工程。提出了巴厘岛南部水库城市水厂和管网建设方案,保障未来十年巴厘岛供水的安全和水生态环境的安全。
最后,小结一下。“一带一路”区域覆盖了亚洲大陆到欧洲的主要国际河流区,围绕总体战略部署以改善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为重点,深化与周边国家跨界的水合作,充分发挥中国在水利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加强水利双边、多边合作,开展与沿线国家在水资源领域的广泛合作,既是水利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水利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
谢谢各位嘉宾!
原标题:王浩:中国经验可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水问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