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巴乡位于吉隆县西北部,距离县府125公里,是吉隆县境的纯牧业乡镇之一。途中可以看见成群肥壮的藏野驴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雄鹰在蓝蓝的天空中展翅敖翔,野狼夫妻时而结对出现,可见这里的生态系统保护得还算比较完整。
折巴乡芒杂村位置非常的偏僻,从加吉(加加—吉隆)公路进入芒杂村的分叉路口之后,除了偶尔有一些施工队车子过往以外,几乎没有来往的车辆,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高原牧区。从拉萨到这里单程就有823公里。巴乡洛麦和芒杂两个村的牧民跟南部邻近的聂拉木县波荣乡牧民有些不同,折巴乡的牧民思想相对保守一些。
折巴乡虽然海拔高,气候干燥,但也拥有非常辽阔而富的湿地资源,当潘得巴团队走到芒杂村,村党支部书记普布次仁详谈有关湿地保护的时候说:目前,芒杂村的湿地被政府管控的非常严,以往村民每年都要挖草皮生火,现在基本上已经被禁止了,因为减少了人为破坏,湿地资源也比以前相对好一些了。政府又每年下拨专款清理村里的生活垃圾,我们村里把清理生活垃圾的工作交给村里的贫困户来负责,这样他们也从中受益。谈到牧民对湿地保护的认知度时,普布次仁书记说,牧民对保护湿地资源的重要性的认知度,比起往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目前,牧民遵循湿地保护原则和参与湿地保护工作,都是因为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以及在硬性管理规定和惩罚机制的作用下而被动执行,也唤起了牧民的保护意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湿地保护的认识深入人心,认为是应该人人遵循的原则。
潘得巴负责人罗布表示,由此我们认识到,在牧区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的宣传舆论尤为重要,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宣传教育结合激励机制,让当地牧民发自内心地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和遵循生态资源规律,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湿地保护项目的可持续进行。
普布次仁说到:为保护牛羊,原先我们想过挖草皮修建羊圈的办法,可现在草皮被政府管的这么严,用石头修建成本非常的高,加上牧民也从来就不会做这样的技术活,因此,一直没想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只能就这样克服下去了。
罗布向普布次仁介绍了邻近的聂拉木县波荣乡牧民们自己设计的由铅丝笼网片组成的移动式羊圈,他们夏天夜里把羊群和牛群分别圈在移动式羊圈里,这样放羊的人晚上就可以安心休息睡觉,每当他们转场的时候羊圈也可以卷起来随时带走。
潘得巴协会联系了所有村长和一些老牧民,争求了他们的意见及建议,并进行了自下而上的需求评估。通过,反复而深入的调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最后,潘得巴协会与当地村委会达成共识,并结合各村子湿地资源的现状及预防以湿地面临的潜在破坏隐患为主,开展一系列的湿地保护措施及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更加有效地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潘得巴协会决定为吉隆县折巴乡内五个村子的牧民赠送移动式羊圈。每座移动式羊圈的面规格为1406平方米,每个村子将安排10套,5各村子一共50套移动式羊圈。这种羊圈具有便捷、安全、环保、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是政府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短平快项目。就受益情况而言,该项目基本覆盖全乡462户、2099人口、45759牲畜、23400亩湿地面积。
罗布表示,实践证明,当我们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地居民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离我们最终要达到的保护环境的目标就不远了。这样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成为保护区的守护者,这比环保和林业主管部门天天守护自然保护区的作用更加大,因为,她们在保护区的最前线,是最贴近自然资源的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是世上最好的保护区,让当地群众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保护区的管护工作,并与保护区前线和保护区管理部门之间扮演着代言的作用,形成成功的自下而上参与建设和管理模式。只要有受益者主动参与作为基础,什么样的项目都能立足于当地,生根开花结果。
延伸阅读:
安徽巢湖74万平方米滨湖湿地成垃圾消纳场
原标题:当地群众是珠峰保护区忠实的守护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