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估计,全球的盐渍土每年以100万~150万hm2的速度增长。世界上的盐渍土广泛分布于100多个国家,其面积约为9.55亿hm2,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各大洲干旱地区,集中于欧亚大陆、非洲和美洲西部。我国约有9913万hm2的盐渍土,其中现代盐渍化土壤369

首页> 环境修复> 土壤修复> 技术> 正文

盐渍土土壤成因及其改良技术

2017-08-24 10:23 来源: 中国生态修复网 作者: 胡忠旭

当前,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估计,全球的盐渍土每年以100万~150万hm2的速度增长。世界上的盐渍土广泛分布于100多个国家,其面积约为9.55亿hm2,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各大洲干旱地区,集中于欧亚大陆、非洲和美洲西部。我国约有9913万hm2的盐渍土,其中现代盐渍化土壤3693万hm2,残余盐渍化土壤4487万hm2,潜在盐渍化土壤1733万hm2,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内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沿海地带。

盐渍土是中国最主要的后备土壤资源,改良利用盐碱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但盐渍化土壤因较高的盐分含量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是限制我国农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且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目前为止,我国还有80%左右的盐渍土尚未开发利用,所以如何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地资源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的盐分离子增加或是可溶性盐分离,然后不断地向土壤的表层聚集,从而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并对生长的植物有一定危害作用的一种土壤演化过程。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碱化两类。其中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渍化为原生盐渍化;而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渍化为次生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不仅是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因子,也是制约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绿化、沿海防护林营造等林业项目的重要影响因子。

1.1 自然条件

盐随水动,土壤和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分,所以土壤水分的运动对于土壤中盐分累积有重要的影响。地下水越浅,蒸发作用越强,越易引起地表积盐,可见,地下水深浅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盐碱化。同时,地下水矿化度对土壤盐碱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越高,地下水向土壤中补给的盐分就越多。气候条件对水的运动有重要的影响,大气降水可以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补给,大气水分蒸发使土壤水形成向上的运动,可见气候条件是引发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前提。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土壤盐分随水分的蒸发向上运动,使盐分积累在土壤表层,如此过程长期反复进行,就会造成土壤盐渍化。

1.2 人为活动

人为活动主要通过改变自然条件来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如灌区人为灌溉过量,在排水不畅的条件下,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泄量,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使潜水蒸发表土积盐加剧。

2 盐渍土改良措施

国内盐碱地改良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和耕作改良措施。

延伸阅读:

中国土壤污染及治理的现状问题

2.1 物理改良措施

2.1.1 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可使水分下渗均匀,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2.1.2 深耕深翻

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大致为地表层多,而下层少,经过深耕深翻,把表层土壤中的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含盐较少的下层土壤翻耕到表面。翻耕既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又能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盐。

2.1.3 抬高地形(台田模式)

“上农(棉、粮)下渔”模式是在盐碱地上新开挖或将原有坑塘改造为池塘,进行渔业养殖;挖池产生的土方堆筑台田,经淡水或降雨压碱改造后进行农林种植的立体生态农业开发模式,该模式对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透气透水性差、土壤贫瘠、含盐量1%左右的重度盐碱地较为适宜。

在“上农(棉、粮)下渔”模式开发中,要做到与骨干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相结合,按流域、灌区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塘成网、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高产、优质、高效农渔业综合园区,实现渔农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发挥模式综合效益。

2.1.4 微区改土

深翻改土是把盐碱土就地挖沟深翻,表层含盐量高的熟土垫在沟底,挖出的深层土放在地表。该办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盐分,但用工量大,维持的时间有限,适用于小面积集,约经营的土地。换土是把盐碱土运走,换上一层好土,或者运走一部分,盐碱土,把好土与留下的盐碱土混合。这样也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但需要的好土量大,来源和运输都成问题,因而,生产成本较高,只适用于特殊的土地利用。

2.1.5 隔层阻盐

隔层阻盐措施指通过设置隔盐层来破坏土体原来的毛管系统,增加土壤孔隙度,利用地上降雨、灌溉水对隔层以上土壤淋洗盐分或通过隔层切断土壤的毛细作用,阻隔地下水向上层运动引发返盐。同时,隔层还能通过降低土壤累计蒸发量来降低土壤积盐量,达到改良盐碱的目的。隔盐材料应用较多且降盐控盐效果较为理想的有河沙、炉渣、陶粒、沸石、蛭石、玉米秸秆等,在盐碱地刺槐造林中采用沸石、陶粒和河沙作为隔盐层材料均有助于土壤保墒控盐、改善刺槐光合特性以及促进刺槐生长,其中以沸石作为隔盐材料效果最佳。

2.1.6 暗管排盐

暗管排盐技术起源于荷兰,在埃及、伊朗、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均有广泛应用,近年在我国山东、宁夏、河北滨海等地也有大面积推广。暗管排盐技术是利用专用机械将带孔PVC波纹管按照一定坡度埋设在地下水临界深度以下,高于暗管的含盐地下水流入暗管后从排水沟集中排走,使地下水位降低至暗管埋深以下,拉大地下水与耕层距离,抑制地表蒸发引发的严重返盐。同时,通过降雨或灌溉水对高盐土壤的不断淋洗,降低暗管之上土壤层的含盐量。

暗管排盐技术具有无化学材料污染、易渗水沙壤区效果明显、占地面积少、对耕地的机械化耕作无影响等特点,但暗管材料与管径、方向、间距、坡度均需按照土壤特性及田间排水条件进行设计,铺设与清洗维护时的机械自动化程度与施工精度对工程排盐效率有很大影响。

延伸阅读:

中国土壤污染及治理的现状问题

2.1.7 灌水洗盐

灌水洗盐在水源丰富的盐碱地区常用。一般是在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时,用淡水漫灌,使盐分随水分下渗到土壤深层。

2.2 化学改良措施

化学改良就是应用一些酸性盐类物质来改良盐碱地的性质,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和含盐量,增强土壤中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化学改良盐碱土壤的作用方式:一是凝聚土壤颗粒,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剂多有膨胀性、分散性、黏着性等特性,能够使因盐碱而分散的土壤颗粒聚结从而改变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二是置换土壤Na+,促进盐分淋洗。含钙制剂(如石膏、煤矸石、氧化钙、石灰石、磷石膏等)和酸性物质(如硫磺、硫酸铝、硫酸、硫酸亚铁等)是较常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化学改良剂一般成本较高,所以盐碱土改良剂选择各类工业副产品或固体废弃物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缓解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故沼(矿)渣、粉煤灰、海湾泥、磷石膏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另外,化学改良剂要将不同类型的改良剂联合使用,取长补短,以强化改良剂的应用效果。

2.3 生物改良措施

2.3.1 种植耐盐植物

种植耐盐性的植物不但可以防风固土,调节地表径流,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抑制表面积盐,而且植物可以通过蒸发水分,降低地下水位,减轻表面积盐。常用的耐盐植物包括甜菜、向日葵、苜蓿、棉花、豆科作物、麻类、地下结实作物、麦类等。

2.3.2 施用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的活动与植物关系密切,微生物的吸附富集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淋滤作用、成矿沉淀作用和协同效应等可用来改良盐渍土。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后,不仅能够改善土壤性质,还能够增加作物产量。

2.4 耕作改良措施

耕作措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在盐碱地采取正确适时的耕作措施是减轻盐碱危害,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深耕深松,种植绿肥、秸秆覆盖还田、施用有机肥培肥土壤等。

2.4.1 深耕深松

深耕深松是美国、加拿大等国主要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并多配以秸秆覆盖来增加效果,深松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是改良容重大、结构紧实、渗透性差的苏打盐碱土的有效耕作方式。振动深松在深松的同时可以通过振动将犁板前的土壤松动,打破板结层,重塑团粒结构,增加土壤对降雨的积蓄,同时切断盐分上移的土壤毛细管。全方位深松技术可以打破15~20 cm的犁底层,根系生长空间增大,同时在松土层底部形成增加土壤渗透性和持水量的“鼠洞”结构。

延伸阅读:

中国土壤污染及治理的现状问题

2.4.2 秸秆覆盖还田

地表覆盖指利用生物质类或其他覆盖材料通过吸收的降水在下渗过程淋洗耕层盐碱或切断土壤毛管,减少土壤表层蒸发来抑制返盐。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覆盖材料为秸秆和地膜,地膜具有透光增温、保水保肥、增产早熟、质轻耐久等特性;秸秆覆盖可作为缓冲层,增加水分入渗时间,减少地表径流,调节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还可作为良好的隔热层,调节土壤与大气之间热量交换,其他覆盖材料还包括河沙、水泥壳等。利用桔秆覆盖还田,既能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防止地表积盐,还可以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灌溉脱盐。可作为改土培肥材料施入土壤的秸秆主要有玉米秸、水稻秸秆、豆秸、棉花秸秆等,秸秆覆盖还田在改善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4.3 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在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淋盐,抑制返盐,加速脱盐;此外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可以与钠离子结合,减少钠离子毒害作用。在盐碱地上施用的有机肥,特别是来源广、价低易得的畜禽粪施入土壤,如鸡粪、羊粪、猪粪、腐植酸、糠醛渣、秸秆、有机废弃物等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4.4 绿肥

种植绿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脱盐效果,培肥土壤;种植绿肥还可以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和冲刷。绿肥刈割还田能明显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并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各种有机酸,对土壤碱度进行中和。绿肥植物对盐碱地的改良途径包括:1)绿肥植物茎叶繁茂,可有效降低土表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2)根系发达可伸入土壤深层,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力;3)抑制土壤盐分表聚,并降低地下水位,加速土壤脱盐。

延伸阅读:

中国土壤污染及治理的现状问题

3 盐渍土分区改良利用的主要技术

国内外在盐渍土改良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然而由于各地土壤、气候、生态环境、地下水位等因素的不同,改良效果差异很大。

3.1.1 东部季风区

根据东部季风区的盐渍土成因以及当地条件,东部季风区主要以竖井开采浅层地下水灌溉为主,并与渠灌相结合的措施治理该区域盐渍土。东北平原盐碱地苏打盐渍化严重,土壤改良除水利措施外,应大量增施有机肥和种植绿肥,还要考虑采取化学改良措施。

3.1.2 内陆区

建立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并排出洗盐后的高矿化水,保证土壤稳定脱盐,这是该地区治理盐碱地的基本措施。实施节水灌溉,精细灌溉,并配合使用秸秆覆盖、客土、增施有机肥、化学改良等措施。

3.1.3 滨海区

先修筑堤坝,建设闸门,防止海潮的浸渍,然后完善排水河道以及田间排灌工程,做到洪涝分排,排灌分开。深沟排盐,对不能自流排水入海的河沟,需设置提排设施;土质粘重的地区可采取浅密排沟。引水蓄水,扩大灌溉面积,进行人工洗盐或种植水稻。由于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开挖排碱沟,可利用夏季自然降雨,蓄淡淋盐,加速土壤脱盐。深耕细耙,平整土地,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增强透水透气性,改良土壤性状。

展望

盐渍土资源作为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壤资源,其利用和管理更是盐渍土研究工作的重点。今后对于盐渍土改良利用的研究,还应该立足于长期监测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因时、因地对各种措施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同时,还要运用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对盐渍土壤的水盐与肥力状况进行优化调控,提高土壤质量,防范次生盐渍化的发生,提高国内盐渍土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永宏. 盐碱地的生物修复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09,(7):99-101.

[2] 王智慧,王志慧. 土壤盐碱化防治措施概述[J]. 内蒙古水利,2016,(1):71-72.

[3] 马晨,马履一,刘太祥,等. 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10,(2):28-32.

[4] 张建锋. 盐碱地的生态修复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4):74-78.

[5] 张建锋,张旭东,周金星,等. 世界盐碱地资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28-30.

[6] 郝伟昌. 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概述[J]. 南方农业,2016,10(6):220-221.

[7] 张谦,陈凤丹,冯国艺,等. 盐碱土改良利用措施综述[J]. 天津农业科学,2016,22(8):35-39.

[8] 郭世乾,崔增团,傅亲民. 甘肃省盐碱地现状及治理思路与建议[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4):75-79.

[9] 介明. 盐碱地的危害与改良研究[J]. 绿色科技,2016,(7):122,124.

[10] 周和平,张立新,禹锋,等.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及展望[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9-161,164.

[11] 赵宣,韩霁昌,王欢元,等. 盐渍土改良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8):113-116.

[12] 徐云兵. 盐碱地的改良和应用[J]. 现代园艺,2016,(6):147.

延伸阅读:

中国土壤污染及治理的现状问题

原标题:盐渍土改良技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