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7日,我走访了某国有企业的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据了解,他们在政府部门、社会单位都在做回收,但并非我们所理解的生活垃圾中的废品回收,而是废旧物资回收,例如生产资料和家用电器的回收等。而且废品回收只是公司业务的一部分。
废塑料分拣区
生活垃圾这部分他们在社区的回收站点在政府整治环境和规范经营的大环境下,即全部撤出,几年前还有300多个,现在则一个都没有了。我很惊讶,因为按照我的观察,很多个社区里有以前的个体废品回收点,大约在2013年左右,几乎一夜之间卡车上都贴上了“XX区物资回收公司”招牌,还以为被这个公司收编了。然而,该国企说,我们的社区网点2016年就全部取缔了,现在能看到的回收点和大部分回收市场都是个体商贩的。之前在“两网融合”交流会上,王维平老师说北京市为了整顿市容,清理了80多个回收市场,现在又要重新建10-12个大的回收市场。然而,据该国企知情人反映,个体商贩的回收市场根本没有减少,只是转移到了更隐蔽的地方。
我了解到,个体商贩和正规企业在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上的一些区别:个体商贩不用缴纳增值税,正规企业都要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合计约20%,这就使正规企业的竞争力大打折扣。正规企业的人员成本高,因为要交社保,员工还要有休息时间。正规企业的运输车辆是要封闭的,而个体商贩为了利益最大化,相当一部分会超高超宽超载。个体商贩在拆解例如液晶屏等结构和材质复杂的物品时,往往会尽量挑选价值高的部分,而扔掉不值钱的部分,这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了。个体商贩不怕处罚,比如安全检查的时候,安监局来看到问题,如果是个体商贩,顶多说两句就走了,原因是没有处罚主体;如果是正规企业,就会罚。在把废品卖给后端再加工企业的时候,有定价权的是处理企业而不是回收企业,而且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有时候即使是正规的再生处理企业,也会存在另外的问题:只有对某些关系户才会立即结算,否则会拖欠货款好几个月,导致回收企业只能把货卖给关系户,受到其盘剥。而个体商贩只用现金结算,资金回笼快。现在进入有物业的小区收废品一般都要经过物业同意,而物业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将收废品的权利外包,还价格不菲。例如,某些高端社区,要进去收废品,每年要交给物业十多万,个体商贩除了不用交税之外,还可以靠变卖其中的高档礼品赚钱;但是正规企业就不能做这种事。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在废品回收行业,正规企业竞争不过个体商贩。
我一直纠结一个问题:如何区分高值可回收物和低值可回收物?因为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服务管理试行办法》,那就需要区分哪些算低值,哪些算高值了;而且《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的目标,自然牵涉到高值可回收物算不算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里面的问题,因为如果算进去,这个指标现在可能就已经达到35%了。
我提出了可能的区分方法:能市场化运作的就是高值的,或者说企业收上来能赚钱的就是高值的。知情人又给了我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他们公司做生活垃圾里面的废品,不能保证一定能挣钱。
Q:纸类也不一定能挣钱吗?
A:如果是在社区收购废纸会亏,因为个体商贩竞争;但如果跟学校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还有可能少量盈利。北京周边的废纸再利用企业往往在前端有自己的回收公司,我们只能和这种回收公司进行合作。因为是正规化经营,成本可能将达到每吨1400元,而再利用厂家的收购价只有每吨1300多元,这样就亏了。但是如果是个体商贩去做,一般都能赚钱,因为他们不用交增值税。
Q:《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不是会给资源回收企业退增值税吗?
A:我们从来没有得到国家一分钱。你仔细看一下那个文件,根本不包括回收企业。
我认真一看,确实只有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会得到退税,回收企业没有。也就是说,对于国有回收公司而言,并没有所谓的“高值可回收物”!另外有一个发现是,《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中明确列出,焚烧发电的收入是100%退税的,垃圾处理的劳务(垃圾处理费)也退税70%;而废塑料、废纸、废玻璃、织物等再生利用却只有50%的退税。知情人说,前两年对再生资源回收是有退税的,但是由于出现了一些骗退税的情况,政策就停止了。我认为,这是管理不够精细的问题,并不是不该退税;以前垃圾焚烧也存在加辅助燃料提高热值骗补贴的情况,也没有停止补贴。
我又提出,收废品的企业或个体商贩收购的就算高值的。
Q:比如,有很多在社区或学校做垃圾分类的环保组织,组织居民或学生分出了纸类、塑料、金属、玻璃这些,你们会不会收?
A:如果存起来多的话我们都会收的,至少要够装半车一车吧。
Q:但是回收这些再卖给处理厂家,你们是不是要亏本的?
A:亏不亏本倒是次要,我们首先要保证这些再生资源要交给正规处理企业,其中可能有赚有赔,例如玻璃、木头一般是赔钱的,纸类、塑料、金属有可能赚一点。个体商贩就不一定正规处置了。玻璃、木头亏本也收?是啊,我们毕竟是国企,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Q:你们有没有想过把产业链向后端延伸?
A:我们还没有这样的打算。
Q:有没有一个价格表?列出你们收购的废品种类、价格以及去向。
A:可以,但价格可能会随时波动;而且去向不一定是到最终的处理厂家,而是这些厂家向前延伸的回收企业;而且我们在卖给处理厂的时候还要细分。
Q:倒没必要按照你们卖出的时候那样分那么细,但至少可以列出某个其中一些品类的价格吧?例如,PET瓶和其他塑料,书报纸、纸箱纸板和其他纸张。
A:这个倒可以。
这次参访的最大感受就是,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国有回收公司的废品回收业务已经萎缩,整个行业缺乏引领,业内人士倾向于归因为得不到退税等政策的保护和支持,以及个体商贩的不公平竞争。但如果在“两网融合”的大趋势下,把废品回收看成是生活垃圾管理的一部分,就会发现更大的问题是垃圾管理的优先顺序出了错,大量的补贴流入了垃圾焚烧等末端处理方式,而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利用得不到应有的财政支持,其实如果补贴分类回收,需要进行末端处理的垃圾量自然会减少,财政不会有损失,又能减少末端处理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何乐而不为?
道理虽然简单,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调研还是要扎实去做。回想我们的初衷——建立正规回收渠道的白名单,促进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统计方法和再生资源回收和加工利用标准,推动有利于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利用的政策——真是任重而道远。
注:为了保护隐私,文中隐去企业和个人的名称。
原标题:谁动了废品回收的奶酪?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