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回收站是保障废旧物品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应该属于鼓励发展的绿色环保产业。然而,近日笔者在基层调研发现,在“散乱污”企业(作坊)专项整治中,不少地区竟简单地将废品回收站划入“散乱污”整治范围,进行全面清理。这导致废品回收站数量急剧萎缩,个别镇甚至连一家废品回收站也不保留。
当前,废品回收站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擅自回收化工原料桶、废机油桶、煤气钢瓶、灭火器等,环境与安全方面隐患突出;场地设置不够规范,地面未硬化、废水收集处理情况差等。再加上废品回收站的经营内容与工作性质,决定了场内环境不可能整洁有序。于是不少镇村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将其列为“散乱污”清理出去。
废品回收站存在的现实问题不容回避,但“一刀切”全部关停,显然有悖于市场需求,更不符合资源再利用的绿色发展理念。而且废品回收不及时不全面,无疑将增加区域垃圾的产生量,增添垃圾消纳处理的压力。因此,笔者认为,要坚持疏堵结合、趋利避害的原则,加紧规范废品回收站经营活动,确保废品回收行业健康绿色地发展下去。
此前,少数地区曾探索推进废品回收站规范化经营试点,以商务、供销社等部门牵头,成立资源回收再利用公司。但据调查,这些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主要因为土地、人力等方面投入较大,对收回来的废品转手出售时,还需缴纳17%的增值税,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致使日常经营难以为继。对此,政府每年不得不投入高额的财政补贴。而废品收购个体户却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经营收益较为稳定。
鉴于我国当前尚未对废品回收行业出台税收减免政策,而且各地政府财力各异,完全由政府补贴支持废品回收,显然不具有可持续性,也不是市场行为。因此,建议让废品回收回归市场,通过发挥废品回收行业协会作用,通过经营许可的方式,按照“优化提升一批、依法关停一批”的思路,全面推进个体户的废品回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一是健全门槛管理制度。当前,多数废品回收站连工商营业执照都未办理,建议由相关部门研究出台废品回收管理办法,其中包括废品回收站工商经营执照和废品回收许可证核发基本标准和要求,还要明确对其执照予以核销的情形。同时每年要对各废品回收站安全、环保等方面内容进行审核。对于审核不通过的废品回收站要吊销执照,并视为“散乱污”,由属地政府依法关停取缔。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废品回收个体户的自律性,促使他们主动配合落实相关规范化措施,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细化现场监管要求。要对废品回收站用房用地的性质做出基本规定,防止出现侵占耕地等不良现象。废品回收站要落实地面硬化、雨污分流等环保措施,防止对外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要严格落实场内环境安全管理措施,尤其是收购和堆放废纸张、旧塑料的废品回收站,要加强消防设施配备,严防火灾事故发生污染环境。要明确禁止回收的废品名录,对于需要具有相关资质才能处置的危险废弃物以及灭火器材等,不得擅自回收。
三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废品回收站面广量大、分布较散,为便于日常管理,建议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信息系统,为每个废品回收站建立电子档案。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县、镇供销部门作用,由他们具体负责落实,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准确地填入信息系统。为督促基层供销部门履职尽责,地市级供销部门和废品回收行业协会要不定期开展抽查督查,并加强问题通报。通过严格管理,一方面促进废品回收站的经营活动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缩减废品回收站总量,进一步优化废品回收站布局,确保废旧物品更加顺畅地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
原标题:整治废品回收站不能“一刀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