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发展飞速,但也伴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性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资源类项目所在基地在资源枯竭后,留下了斑驳凌乱的荒山废地。在此形势下,废矿区改造成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
废矿区改造成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
斑驳凌乱的原矿区
近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来到安徽省蚌埠市的禹兴天河汉街生态园基地。该基地位于蚌埠高新区天河科技园区西侧,淮河及国电蚌埠电厂东侧,距离蚌埠市和淮南市市中心约25公里,整体面积约为1660亩,为可建设用地。记者了解到,该基地的前身就是一处废矿区。
工作人员正在维护花木
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打造现代田园景观
一位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矿区已停产多年,植被遭严重破坏。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废矿区的原有地形上,着力改造原有环境,打造出一个新的生态园区。”
该工作人员介绍,园区秉承三大设计重点,即静谧感,远离城市的区位属性,使本项目具有安静的庄园属性;生态感,开发不良的环境属性,须由本项目重新营造区域生态活力;文化感,工业区的生硬属性,需由软性文化和绿色配套服务调和。
成型的生态园规划图
托运沙石的履带设备
据介绍,园区以文、园、水三大主题为定位。首先,以展示汉文化,弘扬先祖,通过文化的植入和彰显,打造区域的标杆性为主。其次,打造现代田园景观,集文化体验、农业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于此处修养身心、回归质朴,同时利用国电蚌埠电厂输出的废热气资源,打造高品质的温泉乐园。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收系统,设计蜿蜒微缩的淮河,满足两侧蔬菜林木的灌溉之需。
本报记者在园区内采访当地工作人员
园区内种植了各式各样的花木
正在“开山”的机械工人
该项目负责人,蚌埠市震兴路桥工程公司董事长刘兆水说,废矿区其实就是一个被浪费的财宝,对它的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业园区融入文化、生态等其他元素,建成后将成为结构鲜明、目的明确的示范性生态园区。
原标题:禹兴天河汉街生态园:废矿区改造的蚌埠“样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