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6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5年,仅占机动车总量12.6%的柴油车,其氮氧化物(372万吨)和颗粒物(53.6万吨)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排放总量的69%和99%以上。重型柴油车成大气污染一个重要而常被忽视的源头。然而在有些地区,重型柴油车在检测过程中通过中介疏通关系,即便尾气排放不达标也能轻松通关。“黄牛”盘踞检测站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重型柴油车司机称,年检都找“黄牛”代办,只要花点手续费,“冒着黑烟都能通过检测”。(2月27日《新京报》)
尾气超标柴油车,花钱就能过年检,媒体屡屡曝光,每次曝光似乎都激不起多大的反响,这是让人最为痛心的。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9亿辆,给大气环境带来不小压力。根据多地环保部门的公告,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造成雾霾、灰霾及光化学污染的重要原因。当尾气检测造假、花钱就能过年检成为公开的秘密,加强大气污染源管控,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努力便会被大大地抵消。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机动车尾气检测的造假之风盛行?表面上,当然是利益驱使——各地检测站工作人员与“车虫”内外勾结,将尾气检测当作谋利工具,不管哪种机动车,哪怕濒临报废的“问题车”,只要肯花钱就能通过,有些检测人员甚至公开提供收费“包过”服务,“让你过你就过,不让你过就过不了”。权力寻租空间如此之大,尾气检测怎会不成“金钱检测”?
深层次看,尾气检测造假盛行,也因有管理漏洞可钻。其“婆婆”众多——公安交管部门管审核结果,环保部门管标准,物价部门管价格,小小一个检测站至少三个部门在分环节监管,看似都在负责,却是谁都难以负责,正如“九龙治水水不治”。比如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上了路,谁来复检与处理,处理哪一个部门?这些部门甚至可能结成利益链,形成利益格局,共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从多处报道看,检测站实际经营者,也有可能是环卫、交通等部门下属事业单位,财政自收自支,工资奖金靠自己挣。将尾气检测当作以权谋私工具,令国家环保标准形同虚设,也就难以避免。据说还有检测站被承包给私人或企业,主管部门参与分红,弄虚作假现象更是成倍涌现。除检测市场混乱外,据说各地检测尾气的办法也各不相同,千奇百怪,也给检测鱼目混珠提供了机会。
上述监管漏洞如不能弥补,机动车还会大量为我们的空气增加污染物。早有专家建议,应统一全国重点污染地区尾气检测方法;加快相关标准、法规、规程和技术要求的制定、补充和修订;推进车辆检测报告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尾气检测数据真实有效;加大对检测机构、检测设备作假、作弊的查处力度。这些确实应该是相关部努力的方向,以共同守护好我们的蓝天白云。
延伸阅读:
放“大招” | 机动车尾气监测“神器”放“大招”
原标题:“花钱即过”的尾气检测谁来复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