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6中国生态发展论坛在北京怀柔区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大会以“共享 蓝天”为主题,汇集了环境研究、大气污染治理、新能源领域的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国务院能源研究会理事姜克隽,就我国能源转型方向、发展现状以及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等相关问题,接受了专访。
姜克隽指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国际上确定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需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气候目标。中国是全球最大排放国,我国态度至关重要,为此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愿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发挥建设性作用”,而要实现全球这一目标,要求我国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要比现在减少65%以上。另外随着冬季冷空气来袭,迎来了“雾霾的春天”,PM2.5成为了困扰我国的又一大难题,“为切实治理大气雾霾,我们希望到2030年的时候实现35PBM标准,到2050年我们要达到WHO推荐的一级标准(PM2.5浓度:10~15μg/m3),这就要求2050年我国能源活动排放的PM2.5及与PM2.5有关的气体,诸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排放接近零排放。这对我国当前空气污染治理都是极大的挑战”。姜克隽说:“所以现在我国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到2050年,我国能否享受到今天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享受到的空气质量,不过就我们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可以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姜克隽指出,要实现以上两方面标准,从技术层面我国都已达到了相应的技术要求,但仍有三方面工作需要加强,其一是降低成本,以太阳能发电为例,尽管前景可观但因为成本较高,仍不能广泛推广应用,所以太阳能发电当前要解决的是成本难题。可喜的是,随着近几年风能以及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近四五年内,风力发电便可进入同燃煤发电相竞争的阶段。其二,系统性转型的匹配问题,我国目前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每年新增的太阳能和光伏发电容量占世界新增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再加上水电,核电等能源,中国新增的低碳电力占到了全世界的42%以上。但是同时,电网系统需要匹配,为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问题,能源转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三、公众能否接受清洁能源带来的成本适度提高,通常,涉及涨价问题都会激起公众的抵触情绪,但从长远来看,大气雾霾带来的疾病支付费用远比涨价带来的清洁空气所支出的费大更多,公众可否支付稍高一点的费用实现能源转型,使空气质量有所改善,有待时间的考证。
最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上,姜克隽表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是我国宏伟的设计蓝图,在生态建设中能源行业同样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可监测或统计的污染物排放,包括大气污染气体的排放、污水及重金属排放中能源活动都占较大比例。所以能源工业清洁化对于土地重金属污染以及污水的处理,对农、林、渔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而能源工业供应、消费的清洁化是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中最关键的一环。
原标题:姜克隽:发展清洁能源 共享美丽蓝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