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通常,大家都会认为污染场地需要实施修复,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有些项目或者点位,使用工程控制措施可能更为适宜。修复突出的是去除,而工程控制,重视的是阻隔。比如,污染物形态稳定时,暴露风险小时,当然,还有缺钱时。目前的部分典型区域的棕地修复,得到了政策和资金

首页> 环境修复> 土壤修复> 评论> 正文

棕地的治理修复VS工程控制 其实不是一回事

2016-07-29 13:45 来源: 环境工程

小编的话:

通常,大家都会认为污染场地需要实施修复,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有些项目或者点位,使用工程控制措施可能更为适宜。

修复突出的是去除,而工程控制,重视的是阻隔。

比如,污染物形态稳定时,暴露风险小时,当然,还有缺钱时。

“目前的部分典型区域的棕地修复,得到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也因其数量巨大、污染情况复杂,短时间内以单一手法,强求彻底全部治理未必是最佳手段。

工程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棕地风险管控措施,即通过设置物理隔离屏障有效控制棕地中污染物的迁移或暴露。在该地区即将全面开展棕地治理工作之前,也有必要系统全面地对此前的一些思路与研究进行比较。

1 棕地工程控制与治理修复:不一样

工程控制主要是通过设置物理隔离屏障(土壤覆盖、地下通风排气系统、止水墙、栅栏等)控制棕地范围内污染物的迁移和暴露,阻止人类与污染物的接触,降低环境风险。

工程控制与治理修复存在很大区别(详见表1)。

对于治理修复,主要目的是减少或去除受污染土壤、地下水或其他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让污染物浓度在短期内达到基于风险评估的限定值,采用的技术有土壤的挖掘与处理处置、地下水的处理、土壤气相抽提与气体处理等。治理修复工作必须在棕地下一步的开发计划实施之前完成。

对于工程控制,主要是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控制棕地内污染物的迁移和暴露,工程控制对象主要包括开发利用目的不明确、资金短缺、存在搁置风险的棕地。棕地工程控制的实施时间一般很长。另外,采取过工程控制措施的棕地在再次利用前需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还需进行棕地治理修复。

工程控制一般适用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棕地:

污染物浓度超过风险值,但可以通过工程控制措施降低污染物暴露风险的棕地;

污染物迁移性较差,暴露风险较低的棕地;

开发目的不明确,暂时不会被开发利用的棕地;

环境风险低且具有一定自净能力的棕地;

缺乏治理修复资金,存在搁置风险的棕地等。

2 棕地工程控制技术

根据棕地中污染物的类型选取不同的工程控制技术。很多情况下,工程控制和治理修复使用的技术类似。比如,地下水的抽提和处理系统能够降低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工程控制措施用于控制地下水的迁移流动。下面列出了几种常用的棕地工程控制技术。

2.1 土壤阻隔技术

土壤阻隔技术是通过敷设阻隔层阻断土壤中污染物迁移扩散的途径,使污染土壤与四周环境隔离,避免污染物与人体接触。主要包括原位封顶阻隔(沥青或混凝土)和原位覆土(清洁土)阻隔结合植物修复两种。

1)原位封顶阻隔(沥青或混凝土)。

图1沥青(a)和混凝土(b)地面阻隔

沥青或混凝土封顶阻隔(图1)是土壤阻隔技术的一种,停车场地面、道路、建筑地基表面均可作为屏障来阻隔污染物,这种高强度、低渗透的阻隔能够减少地表水渗透,限制污染物迁移,防止周边人群与受污染土壤的接触。

2)原位覆土(清洁土)阻隔结合植物修复。

在受污染土壤的表面覆盖一定厚度的清洁土,防止受污染土壤的暴露。原位覆土也是土壤阻隔技术的一种。其中,美国的标准为非住宅用途的区域铺设0.6~0.9m的清洁土壤,住宅用途的土壤铺设3.0m的清洁土壤。在原位覆土的基础上结合植物修复进一步强化原位阻隔作用,另外植物修复还能利用特定植物的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实现土壤的净化和生态效应的恢复。

2.2 气体抽提技术

气体抽提技术主要是通过抽取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并对气体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包括被动减压导排技术和主动减压抽提技术。

1)被动减压导排技术

被动减压导排技术主要依靠空气的自然对流和气态污染物的自然挥发实现的。首先在建筑物下设置蒸汽屏障,同时安装一个蒸汽控制系统,收集建筑物底部土壤中的气体,利用一系列的收集和排放管道将其排放到气体处理系统,避免潜在污染物挥发迁移至室内。

2)主动减压抽提系统

主动减压抽提技术即土壤气体抽提技术,首先在建筑物下设置蒸汽屏障,同时安装一个主动的蒸汽控制系统,通过在不饱和土壤层中布置提取井,利用真空泵产生负压驱使空气流通过污染土壤的孔隙,利用一系列的收集和排放管道将气体排放到气体处理系统,减少潜在的污染物挥发迁移至室内的可能。

2.3 地下水控制技术

在受污染地下水流动方向的下游设置一个垂直的不透水隔离屏障或地下水流向控制系统,阻断或控制受污染的地下水的迁移流动,进而将受污染地下水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受污染地下水的扩散,降低受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2.4 其他技术

除了上述5种常见的棕地工程控制技术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技术。

安全围栏或围墙:限制人群与棕地的接触,减少不安全的棕地的暴露;固化/稳定化:将固化剂/稳定化剂与受污染土壤混合,进而固定污染物;土工布织物屏障:隔离污染物、促进排水和增强土壤强度;

渗滤液收集系统:收集被污染的渗滤液,然后运离现场,进行处理;

渗透反应墙:透水反应墙设置于地下,地下水流经墙体时,污染物得以去除;

地下水监控式自然衰减技术:通过实施有计划的监控策略,依据场地自然发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使得地下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数量、毒性、移动性降低到风险可接受水平,达到保护敏感受体和修复目标的目的。

作者:朱钢,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和管理研究。

原标题:棕地的治理修复 vs 工程控制 其实不是一回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