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海市检察机关决定,依法对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原副总裁李军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李军的另一职务身份是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理事长,其落马在氯碱行业引起轩然大波。业内知情人士称,李军兼任该协会理事长达十余年,其团队在协会内部治理上表现出明显的趋利倾向,尤其是“限汞”久推难进,与行业协会个人不当谋利并设置阻力有着直接关联。
早在2011年1月,环保部就明文要求以氯化汞触媒作为催化剂的电石法聚氯乙烯(PVC)行业,推行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2015年替代率达到100%。而时值“大限”之年,目前该行业低汞触媒替代率尚不足30%。
环保部有关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尽管国家有政策、行业有标准、替代产品有保障,低汞触媒推广应用却举步维艰,阻力主要不在电石法PVC企业,而在相关行业协会。
汞减排面临“最后一公里”
一支水银体温计破损后,内含的约一克汞如果全部挥发,可使30多平方米房间里的人很快中毒。汞还是唯一能以大气作长距离传输的重金属污染物,雾霾中隐藏的汞是毒害最大的重金属之一,因此汞削减位居国家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之首。
PVC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化工原料,“多煤少油”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难以采用以石油为原料的乙烯法来生产,电石法工艺将长期存在。权威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目前企业每生产一吨电石法PVC,需消耗高汞触媒1.2公斤以上,许多企业已超2公斤;触媒含氯化汞平均约11%,氯化汞含汞量约为72%。
2014年11月,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向环保部报送专题报告称,按2013年全国电石法PVC产量1200万吨计算,消耗氯化汞触媒1.44万吨(含氯化汞1584吨),折合单质汞1140吨,年用汞量占全国用汞总量的60%,是首屈一指的“排汞大户”。报告指出,该行业在生产和废汞触媒处置过程中,“大量汞直接排放,污染总量居高不下”。
“推广低汞触媒,是全行业汞污染防治的关键。”长期从事氯碱生产技术研究的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东升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承认,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低汞触媒技术,早已在工业化应用中得到验证,具备大范围推广的条件。
“低汞触媒的氯化汞含量不到高汞触媒的一半。”环保部相关专家说,一个40万吨电石法PVC企业使用低汞触媒,触媒年使用量可减少59吨,全年可减少原料成本350万元,降低运行成本约400万元。如果全国70多家电石法PVC企业全部替换低汞触媒,汞排放将下降90%以上,可基本解决该行业汞污染问题,推广低汞触媒是全行业汞减排的“最后一公里”。
环保部上述专家表示,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只是生产工艺中催化剂的改善,不涉及生产线大规模调整,难度较小,周期较短。同时,已开发成功的废汞触媒干馏法技术,汞回收率可达99%以上,是全行业氯化汞“封闭循环”的希望所在。
“坐冷板凳”的低汞触媒
汞排放居高不下,“限汞”迫在眉睫,成熟的低汞触媒技术和产品却处于“坐冷板凳”的境地。《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中国氯碱工业协会获悉,2014年电石法PVC行业低汞触媒销售量不足3300吨,而按照当年汞减排计划,这个数字应该在8000吨以上。
2015年是全面完成低汞触媒替代的收官之年,刘东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承认,目前全行业低汞触媒替代率不足30%,阶段性汞减排目标很可能落空。
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早在2007年,石家庄科创助剂有限公司(简称科创公司)就成功研发出低汞触媒、固汞触媒、无汞触媒及废汞触媒回收技术,分别获得国家专利并通过了权威技术鉴定。随后,其低汞触媒产品在青岛实现工业化应用。到2010年,使用此项技术的企业超过20家。
2010年6月以来,工信部和环保部就电石法PVC行业汞污染防治相继发文,要求2012年低汞触媒使用率达到50%,2015年实现行业全替代。随后,低汞触媒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工信部亦发布《聚乙烯生产用低汞触媒行业标准》。
2010年5月,工信部印发的电石法PVC行业汞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推荐了三大类、共八项重点清洁生产技术,科创公司负责人那风换拥有技术专利的低汞触媒、控氧干馏法回收废触媒、分子筛固汞触媒,分别排在“推广技术类”、“应用示范类”和“研发技术类”第一位。
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如果工信部推荐的上述技术能够大范围推广应用,就能很好地解决电石法PVC行业汞污染问题,并且为未来该行业实现固汞化、无汞化奠定可靠的技术基础。
“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的低汞触媒技术至今被冷落。尽管环保部提出电石法PVC行业汞污染防治时限不拖延、标准不降低,但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阻力重重。” 环保部污防司一位工作人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难产”的企业审核公示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环保部污防司获得的资料显示,根据该部2014年的调查,全国低汞触媒生产企业只有一两家产品达标;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低汞触媒产品,含汞量和烧失率严重不达标,不仅难以实现汞减排,还会增加汞消耗,加剧汞污染。
2014年11月,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向环保部报送的《电石法PVC行业汞污染防治调研报告》称,大量低汞触媒产品以假乱真,PVC生产企业难以适从,只得“凭感觉用触媒,靠损失交学费”。
谁是合格的低汞触媒供应商?按照行业标准,权威机构审核检测,行业协会公告推荐,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然而,审核公告合格的低汞触媒生产企业却一再“难产”。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8月,行业协会就疾呼:环保部在低汞触媒产品认定上不能不作为。不久,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汞公约履约处委托中绿实业有限公司,启动低汞触媒生产企业审核推荐工作,由三家检测机构对样品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检测,最终公告:“石家庄市科创助剂有限公司的低汞触媒产品符合行业标准,是合格的低汞触媒产品供应商”。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对此公告不予认可,并最终另起炉灶。2013年下半年,该协会等单位委托相关公司负责低汞触媒质量评价工作,并提出当年8月公告一批合格的低汞触媒生产企业,未果。2014年4月提出,本月内公告低汞触媒生产合格企业,仍无果。2015年3月提出,4月份完成第一次公告,而正式公告至今“千呼万唤未出来”。
一些电石法PVC生产企业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低汞触媒替代工作进入倒计时,时至今日,行业协会连合格的低汞触媒生产商是谁都不予确认,简直是闹剧!”
得罪不起的行业协会领导
“现有成熟的低汞触媒技术和产品遭冷遇,审核公告一再难产,根源是行业协会利益作梗。” 环保部污防司上述工作人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谈及成熟的低汞触媒技术和产品被抑制,多位行业内人士也将矛头直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及其相关负责人。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2008年5月,成功研发出低汞触媒产品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石家庄民营企业科创公司,与北京英兆创业经贸有限公司(简称英兆公司)签订协议,由对方独家包销该企业的低汞触媒产品。当时英兆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张文雷,时任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科创公司负责人那风换说,这场合作不足两年便宣告破裂。“除了包销货款回笼太慢,张文雷每销售一吨产品要提成一万元,在货款中强行扣除,而协议并无此约定,只得提出终止合作。”
“张文雷至今欠着本公司30万元货款,被强行用以支付英兆公司前期‘市场咨询费用’。”那风换说。2009年,张文雷升任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成为该协会拥有日常管理权的实际负责人。
业内知情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失去合格低汞触媒产品包销权的张文雷,在2012年、2013年分别在北京西藏大厦和安徽大厦召开的汞防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现有低汞触媒技术有待检验”、“低汞触媒目前不宜大范围推广”。
那风换作为汞防领导小组唯一一位来自低汞触媒生产企业的成员,不再被通知参加相关会议,因此愤而向中国石化联合会多次实名举报张文雷挟权谋私、抑制先进技术,却无人理睬。
数位参加了2015年3月电石法PVC行业汞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简称汞防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的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证实,在此次会议上,谙熟该行业现状的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臧文超,针对低汞触媒替代进展缓慢问题的发言异常尖锐:“行业协会要做行业先进生产力的支持推动者,不能做行业落后技术的保护者。”
《经济参考报》记者就上述情况联系上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文雷,张表示:“协会规定由副秘书长张鑫统一接受媒体采访。”记者联系上张鑫,得到的答复是:“张文雷秘书长有指示,接受采访需要和他商量后再定。”张鑫要记者等他电话,截至发稿,记者没等到其音讯。
原标题:限汞“最后一公里”为何难打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