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阳市清镇市的红枫生态体育公园,曾是汞污染的“重灾区”。利用建设生态体育公园,成功改良修复土壤,是清镇市近年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中“净土”行动的成果。
红枫生态体育公园
10月21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采访团来到清镇市红枫生态体育公园,共同解析生态修复治理的“清镇样本”。
生态之痛 560亩土壤受重金属汞污染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等特点,净土保卫战被称为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公园修复前。图片由贵阳市清镇市环保督查办提供
上世纪70年代,原贵州省水晶有机(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醋酸过程中使用汞触媒,在长达十几年的生产中向左二支流排放含汞废水,村民因使用受污染废水进行农田灌溉,导致沿河道土壤受到重金属汞污染。
贵州省环科院调查数据显示,清镇市青龙村受汞污染面积约560亩左右,总汞含量范围在0.3~810.0mg/kg。其中20亩为较重污染,343亩为中度污染,197亩为轻度污染。
1997年该厂被禁止使用汞触媒工艺合成生产醋酸,由于市场变革,企业破产无力承担修复治理费用。
怎么做、怎么治、怎么建成为摆在清镇市迫在眉睫的问题。
修复治理 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
近年来,贵州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行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清镇市把汞污染治理项目作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样板区的重要抓手。2015年初,清镇市尝试从土壤中提取重金属汞来治理,但经过综合测算,治理成本高,处理效果并不能将汞完全去除。兼顾不了修复治理、经济可承受、项目生态效益等诸多方面。
如何既解决污染问题,又做到修复治理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按照贵州省环保厅对该项目“污染物不迁移、不扩散、控制风险”的要求,清镇市多次咨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通过9次专家讨论,最终采用覆土+植物修复+部分区域低温热解的技术路径进行治理修复。
“项目投资1.6亿,将原来必须把土壤中重金属汞“扣出来”,思路转变成把重金属汞安全的控制住,对外界没有环境风险。”贵阳市清镇市环保督查办负责人张璘玮说。
贵阳市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局长、贵州省环保厅土壤处主任科员龙邦美表示,项目共对560亩左右土地覆盖干净土4万余立方米,厚度1-3m;河道底泥清淤1.8km。在左二支流河岸修建2.7公里的阻隔墙,防止汞污染土壤进入到左二支流。
监测结果显示,水环境和大气汞含量均未出现异常,截断了该区域汞进入食物链和大气的途径,达到设计要求。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该项目以修复治理汞污染土壤为核心目的,同时建设生态环保公园为发展目标,结合贵阳市“千园之城”工程,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和土壤修复治理示范案例。
生态画卷 体育公园引领旅游生态发展
今年5月试开园的红枫生态体育公园包含了1.7公里跑道,以及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儿童游乐区等体育健身场馆,并免费向市民开放,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的“生态画卷”中安居乐业。
公园的生态设计独具匠心,种植了红叶石楠、广玉兰、红枫、垂柳、香樟、池杉、高大乔木等7000余株20多种个品种,覆盖地被植物2万平米,以固定覆盖土壤,防止雨水冲刷土壤进入河道。
作为曾经汞污染的重灾,如何消除市民的安全隐忧?
“通过中科院地化所监测,左二支流水体中汞含量未检出,公园中空气汞含量同日常生活中汞含量无明显差异。公园内大气、土壤、水环境质量将进行长期跟踪监测。”龙邦美说。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龙邦美介绍,清镇市力争打造把公园打造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点,以及贵州省环境公众教育学习参观点、贵州省中小学环境保护学习示范点、贵州省绿色发展教育示范点等重要环境保护的示范基地。
原标题:【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昔日汞污染 今日生态园——生态治理的“清镇样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