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提到,对2024年及以后年度开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因素法分配。
“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地方农村工作的支持力度,合理调整财政资金发放节奏,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确保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
定期发布全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发布了兰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投资引导公告,为社会资本投资提供引导性意见;编制了涉固体废物税费优惠文件清单,促进“治废”产业发展;以“以奖代补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治区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奖补资金(以下简称奖补资金)指自治区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达标市、县的以奖代补资金。
市财政部门安排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由各区作为财力统筹使用,次年上半年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各区每年需支付住宅区激励资金的50%,对各区予以限额经费补贴。
同时,会同省发改、财政、工信、住建、国资、税务等部门建立工作调度机制,累计召开各类协调调度会50余次,对完成创a企业及时拨付财政“以奖代补”资金,组织各市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每半月梳理创a进展,实行清单管理
关于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奖代补”整县推进试点第一批和第二批名单公示根据《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以奖代补”实施方案》的要求
对新增设面积100平方米(含)以上的餐饮连锁店或1000平方米以上的美食广场(店)项目,支持各市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扶持。
第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奖励补助(以下简称“本投资补助”),指省发展改革委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省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市)给予的建设资金奖励。...北极星环保网获悉,四川省发改委发布《四川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奖励补助管理办法》,本办法规定的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奖励补助(以下简称“本投资补助”),指省发展改革委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县(区)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或者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保障城乡环卫保洁工作。
自治区安排1.5亿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支持完成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7个领域664项区域评估,成果实现免费共享共用,走在全国前列,为有效提高审批效率,改善营商环境,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回收企业以奖代补,提升企业回收利用积极性。在监管端,构建塑料废弃物使用和处理处置社区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大对违规生产销售塑料袋企业和违规使用塑料袋商家的惩处力度。
2022年通过以奖代补、积分兑换、以旧换新等活动共回收废旧农膜2.42万吨,回收利用率达到76.10%,扶持回收加工企业7家,建设回收网点163处。
座生活垃圾中转站改造由各区组织实施,该项经费市、区财政按6:4比例分担,区财政承担部分,由市财政通过结算上解后安排;增加年度垃圾西运经费1000万元(以实际发生据实结算),主要用于东部城区7月1日后新增垃圾西运的以奖代补
(五)根据生态环境部本次中央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入库要求,原则上要求事前补助,以奖代补及企业达标排放改造项目均不予支持。
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森林碳汇、海洋碳汇保险产品,支持将相关保险产品纳入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以奖代补政策范围。四、强化制度保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十)引
创新“成建制”推进工作模式,设立垃圾分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推动增配厨余垃圾收集车,推广厨余垃圾以桶换桶收运模式,在“碳惠天府”平台上线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大件垃圾预约收运模块,建立分类收运体系。
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每年拿出400万元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奖励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镇(街道)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奖励,并将垃圾收运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考核。
对于资源禀赋较差的村镇,地方政府可探索“以奖代补”模式。(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内容中的道路透水铺装、雨污分流管网等建设内容均可纳入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引导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淘汰退出,关闭达不到煤矿相关标准的与煤共(伴)生金属非金属矿山,逐步淘汰小型露天采石场。
一是配合财政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城乡垃圾分类处置专项资金,争取省级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奖代补资金363万元,其中:2020年156万元、2021年207万元,主要用于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奖补和垃圾分类处置设施购置
探索对历史遗留和无主危险废物治理等保障民生工程的“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广泛宣传“无废”理念,培育“无废细胞”,将“无废”理念融入国民教育中。二是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工业绿色发展。
建立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牵头,11个相关市直部门组成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县(市)区政府主体责任,在市县两级财政设立治理专项资金;制定“海漂垃圾整治考评方案”,采取“以奖代补”形式
镇村三级网格长;“评”即严格督察考评,设立“红黑榜”“曝光台”,每半年对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量化考核,努力形成定期督查、逐级考核、社会监督的责任体系;“奖”即严格实施奖补,设立“绿水青山全域无垃圾奖”,以奖代补
2016年以来,全省共下达省级“以奖代补”资金9.285亿元,用于支持各地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工作。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的原则,修订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