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严禁收集贮存反应性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废弃剧毒化学品、无明确利用处置途径、成分不明和环境风险不可控的危险废物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认为不宜收集贮存的危险废物。
区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政府投资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加强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的监督管理。...第九条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商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将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排污许可、运输证照和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等主体资格信息
继续组织开展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工作(见附件4)及危险废物“点对点”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见附件5)。...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见附件1)及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专项整治行动(见附件2),重点评估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重点行业相关单位,兼顾其他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确保评估范围全覆盖。
因而,源头减量对于削减固体废物产生量和缓解收运、处置压力,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压实各环节回收责任,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扶持,强化流通行业企业回收服务,探索完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模式。另一方面,推动充分利用,推进固体废物近零填埋。
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及时收运和安全处置需求,减少长时间贮存的环境风险。六、强化经营许可与排污许可协同衔接。...广泛征集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试点和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转运试点单位需求,优化调整综合收集危险废物类别、数量以及废铅蓄电池依托合营条件等;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展楼宇等工业园区自建危险废物集中暂存点。
表2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及利用、处置、贮存情况(单位:吨)三、医疗废物怒江州金盛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为全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2022-2023,全州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产生量为876.031吨,处置量为876.031
在标准建设方面,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了《医疗废物消毒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技术规范》(hj 1284-2023)、《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hj 177-202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核技术利用企业辐射安全法律意识。4.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督。...1.抓好危险废物安全管理。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充分保障,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
》(环固体〔2019〕9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2023﹞17号)等有关要求,加快实施《重庆市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
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原材料来源分析和产品质量标准。...本省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加强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共享与联动执法,统筹建设固体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设施和场所,组织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的联防联控。
第八条设区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每年向社会发布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贮存量、处置能力、利用处置状况等污染防治信息。...第七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组织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等设施,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鼓励在工程建设、生态修复等领域拓展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途径。
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投资建设意见(一)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原则上不鼓励新建集中焚烧、物化和填埋处置项目,鼓励现有产能利用率较低的物化处置项目实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确保数据完整、真实、准确;应执行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交通运输、消防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相关要求;收集的危险废物需明确成分及危害特性,确定利用处置去向,与利用处置单位签订接收意向书或者协议书。
废机油、废膜组件、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设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并设立危险废物标识,委托有相应处置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置,跨省转移危险废物经生态环境部门许可同意
一、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及利用处置基本情况据统计,2023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约83.62万吨(含医疗废物0.25万吨),上年度贮存量1.15万吨,委托利用处置50.27万吨(其中委托市内集中利用处置38.52
,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危险废物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收集、转运、利用处置和应急能力得到充分保障,市场调控、类别齐全、区域协调、资源共享的综合利用处置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兰州市先后建成了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医疗垃圾集中处置项目、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全市目前拥有危险废物经营企业19家,废弃电器电子拆解处理单位2家,全市固体废物减量化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集中转运设施、终端处理设施等场所的污染物排放,以及有害垃圾贮存、运输、处置过程中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022年,排放源统计调查范围内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1.1亿吨,综合利用量为23.7亿吨,处置量为8.9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9514.8万吨,利用处置量为9443.9 万吨。
焚烧填埋等无害化处置能力在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区域均有分布,资源化利用能力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粤西、粤北区域。2022年,全省申报利用处置危险废物651万吨。
对列入《安徽省“十四五”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及重点推进危险废物利用项目清单”的项目及废盐、垃圾焚烧飞灰等利用处置能力存在短板的特殊类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1.企业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年产生总量10吨(含)以下的小微企业,年委托外单位利用处置总量10吨以下的其他单位。...二、试点内容(一)试点收集危险废物范围除医疗废物、感染性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单位产生的次生危险废物、无明确利用处置途径的危险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单独收集的危险废物外,可收集以下范围的危险废物:
》(环办固体〔2023〕17号)和《天津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3-2027年)》(津环固〔2023〕44号)的有关要求,现发布我市2024年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引导性公告。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内等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建设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场所和设施。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12月21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示《浙江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3-2030年)》,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为1601.05万吨/年(含自行利用处置能力),较2017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