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持续推进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各地要指导城市住房城乡建设(排水)部门落实《“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按照近远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着力推动排水管网、排涝泵站、调蓄设施、排涝通道和重要点位防护设施建设
雨水管网按照规范上限标准建设;实施雨水泵站新建与改造,与铁路立交下穿城市道路和受河水高水位顶托的雨水入河口处均建有强排泵站,泵站采用双回路电源加智能发电机万无一失可靠运行,泵站总抽升能力为每小时35.8万立方米;实施外围排涝通道建设
功能也从水运转变成一个城市的主要行洪排涝通道。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大量的生活污水以及地标性面流污染未经处理直排黄孝河,黄孝河就成为了一条黑臭水体,也成为汉口地区的一块心病。
(2)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由 2 个子项目组成,具体为:①昌化江上游滨河雨林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南圣镇—通什镇段)(下文简称“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位于五指山市,河道为五指山市主要防洪排涝通道;工程治理范围为南圣河干流及阿陀岭溪
优先利用城市自然蓄滞空间、优化排水通道及排水管网布局,完善城市河道、湖塘、排洪沟、道路边沟等行洪排涝通道,重点核查、协调、落实铁路、引水干渠等与排水管网及排水通道交汇处的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管理,消除排水通道的瓶颈段
二是排涝时不考虑较高洪水位的制约,导致外洪通过排涝通道或者排水管网倒灌入城。...一些城市在建设内部的排涝通道和排水管渠时,没有与所排入的防洪河道在水位方面做好衔接,在这些防洪河道处于高水位时,城市排涝会产生困难,甚至出现洪水倒灌入城的现象。
评估城市水系蓄水排水能力,优化城市排涝通道及排水管网布局。完善城市河道、湖塘、排洪沟、道路边沟等排涝通道,整治排涝通道瓶颈段。
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突出重点城市、区域、部位,水源涵养、生态修复、源头减排,河湖湿地水系和综合采取水土保持、沟渠库坝生态排涝滞蓄,防洪泄洪滞洪设施和排水管网、排涝通道改造建设
项目接入生态环境局、城管局、水利局涉水数据包括河道水位数据15处、雨量监测数据47处、路面积水监测数据150处、排涝通道数据18处、泵站监控数据53处、截污闸监控数据46处、污水厂进水数据31处、污水处理厂出水数据
支持的建设内容包括排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泵站建设与改造、排涝通道建设、智慧平台建设等4类项目。
并按照韧性城市理念,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合理布局水陆空间,优化城市防洪排涝通道和滞洪蓄洪空间,依托城市现有水系现状,逐步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
排水防涝系统:中心城区的雨水管渠按照重现期2~5年进行设计,规划打通18处路面雨水入河通道,增加20处绿地调蓄设施,增加7条绿谷式排涝通道。水系布局优化策略清水入城、净化出城,保护区域水质。
与道路交通规划重在协调处理地上与地下的关系,在排涝通道与道路竖向、下穿式立交桥易涝点、城市遭遇内涝灾害时的交通组织方面进行协调衔接。
六、海绵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优化排涝分区、加密排涝通道、提升泵站能力、新建雨水管渠,综合治理56处内涝积水点,中心城排涝标准达到50年一遇;以玉带河、四湖、前湖等内河内河等为重点,实施清淤、湿地建设等治理与修复措施
当前我国应对城市内涝灾害的思路是以城市排水工程体系为主,通过规划城市内河保障下游排涝通道顺畅的同时,防止洪水进入城区造成灾害。
同时,还将新建施家桥闸站1座,就是为备塘河新增配水和排涝通道,将对改善备塘河及周边水域水质产生明显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河道建设计划中,还要新建一座闸站施家桥闸站,而这座闸站的功能,就是为备塘河新增配水和排涝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