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用能数据监测,构建以电力等高频监测数据为基础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建立覆盖高耗能行业的企业碳账户,并探索建立基于企业碳账户的数字治理新机制,开展用能预算、碳预算分级管理,打通节能审查、用能权确权、能耗监测、能效管理
深入实施节能增效行动,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监测,全年组织实施15个以上节能降碳改造项目,节能量超过20万吨标准煤。
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发挥自治区能源资源优势,高质量建设“八大产业集群”,加强能效技术与能效管理革新,全面提升重点用能工艺设备效率和全链条综合能效,积极推进自治区工业用能高效化、低碳化
加强重点行业能效管理,促进企业技改升级,对落后产能淘汰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对企业实施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按照项目实现的年节能量给予每吨标准煤1000元的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对于目前全行业能效水平达到标杆及以上产能比例不足30%,且能效介于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之间的项目全部列入改造计划表(附件1),未按期限完成改造的综合运用能效管理等措施处置。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全省电力供应趋紧、确需实行能效管理压减电解铝项目负荷的情况。...(六)省电力运行调度工作专班科学研判、明确电解铝行业能效管理总规模并推动严格执行。
对于目前全行业能效水平达到标杆及以上产能比例不足30%,且能效介于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之间的项目全部列入改造计划表(附件1),未按期限完成改造的综合运用能效管理等措施处置。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能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增强能源保障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大力实行节能降耗和能效管理
国有企业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能效管理,带头执行企业绿色采购指南,强化采购中的能效约束,积极采购能效先进水平产品设备。
推动钢铁生产过程的大物质流、大能量流协同优化、三层级能效诊断系统等能量系统优化和能效管理智能化技术应用。鼓励钢化联产,探索推动氢能炼钢替代。...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提效作为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举措,推动能效技术变革和能效管理革新
加强重点行业能效管理,全覆盖开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石化、数据中心等节能监察,新上数据中心项目电能利用效率值必须在1.25以下,综合运用绿色电价、信用监管、行政监督等方式,促进企业技改升级,推动能效对标达标
及时总结推广能效管理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积极搭建工业能效合作平台,促进行业、企业间互动,加强工业节能提效政策、标准、技术、模式、案例交流,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三)做好结果应用。
各市(区)工信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加强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行业企业的监管,建立统一的能效管理台账,摸清高耗能重点领域用能情况。
支持龙头企业一方面进一步提升自身全流程能效水平,树立中国能效标杆;另一方面加强供应链能效管理,利用集中采购、绿色采购等方式,强化能效约束,带动全产业链、全行业和生态圈的能效提升。
一方面,能效管理是开展用能权交易的基础条件。从用能权交易制度体系设计来看,用能单位初始用能权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确权的基础就是科学合理地进行能效管理和评估。
她提到,供电部门近年来开展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对公司所有厂区的用能结构和能效管理进行全面分析,提供智慧能源综合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能耗。
(如生物质燃料等),节能立磨工艺、节能风机工艺、节能辊压机粉磨技术、高能效熟料烧成技术、燃烧系统改进技术(如多通道高效燃烧器、燃煤催化剂等)、高效熟料篦冷机工艺、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水泥窑节能监控优化和能效管理技术等
scr”的世界领先烟气处理工艺,烟气排放严格执行深圳标准(szdb/z),优于欧盟(2010/75/eu)标准,同时秉承“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运营”理念,通过涵盖生产管理、环境安全、安全管理、能效管理等一系列成熟的管理运营手段
全区能效管理持续改善。
市场的力量和生存的本能驱动很多企业提高能效管理,进而不断改善行业的能耗水平。”
能效管理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面”如何进一步提升对高耗能行业的管理?国家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表示,首先要明确,作为重点治理对象,高耗能行业非但没有因此受限,反而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
工业能效管理业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内企业可充分参与竞争。
居民社区合同能源管理对于一个居民社区的能源管理来说,要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通常预算来源比较缺乏,且都比较紧张,合同能源管理通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而且在社区中,往往并没有能效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因而提升空间很大
它是数据的统一集成平台,能支持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等智能系统数据的需求,具备开放性和船岸实时数据交互,以实现对船舶的监控与智能化管理。
提供差异化的能源商品,并为灵活用能、辅助服务、能效管理、节能服务等新业务提供增值服务。可见,“互联网+节能服务”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随着我国环保政策趋严,未来节能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