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新上工业项目全市能效水平准入线,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工业重点领域新上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应达到能效先进水平。
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新签约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19个,汽车产量全国第2、新能源汽车对全市汽车整车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0%,软件业务收入增长近20%。
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依法依规妥善处置民营企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七)加强用能保障。
用地集约化指标:工厂容积率不低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工厂建筑密度不低于 30%;单位用地面积产能或产值不低于全省单位用地面积产能或产值平均水平。
千方百计为高质量发展项目落地腾挪环境空间,沿黄重点地区57个工业园区、2200个工业项目通过环保合规认定,1.5万个省市县重点项目环评完成率99.64%。
近年来,国内众多工业项目向中部转移,再加上内生工业的培育,中部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武汉作为我国中部第一城市,坐拥经济繁荣、交通便利之优势,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
2022年当阳市陶瓷企业工业总产值约为17亿元,工业亩均产出仅为28万元,远低于2022年宜昌市提出的省级开发区工业项目亩均产出不低于300万元的准入门槛。
用地集约化指标:工厂容积率不低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工厂建筑密度不低于 30%;单位用地面积产能或产值不低于全省单位用地面积产能或产值平均水平。
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谋划实施工业项目6595个,石家庄晶澳、唐山中溶科技等一批战新项目建成投产,1-9月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5.4%、占全省工业投资的44.9%。组织科技资本对接。
国能龙源内蒙古环保有限公司建设的失活脱硝催化剂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是乌海市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建设后,就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这一项目的竣工投产,标志着这一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在乌海市实现了成果转化
据介绍,该项目共采用4万余吨的热轧型钢,涉及截面型号10余种,为国内首次在大规模工业项目的应用重轧h型钢的案例。
试点城市要通过探索创新,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促进国土空间布局更合理、结构更优化、功能更完善、设施更完备;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大幅提高利用存量用地的比重和新上工业项目的容积率,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
禁止在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通风廊道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增加该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工业项目;通风廊道区域内已建成的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工业项目,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督促限期开展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升级改造,
表2 建筑空调用热用冷负荷估算生产生活用电该项目为工业项目,光伏发电量可作为自用电完全消纳。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工业项目,稳步推进福安经济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的整合提升。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园”,重点领域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应入驻工业园区。
按照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三线一单”要求,严禁准入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
潼关县代字营镇西埝村历史遗留“三小”提金废渣风险管控项目26 潼关县城关街道办马吉村“三小”废矿渣综合管控工程项目27 潼关县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渭南市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新建)(一)工业项目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积极引导重点领域新建工业项目入驻工业园区。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园”,重点领域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应入驻工业园区。
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能源核心和处置中心,三厂向佛山工业项目供应备用电源、备用蒸汽、除盐水、氨水等能源及物料,共用循环冷却水系统、消防水系统、物料地磅。...南海垃圾焚烧发电三厂深度探索协同增效路径,充分挖掘协同效益,创新与同一园区内的佛山绿色工业服务中心工程(南海)项目(以下简称“佛山工业项目”)实现资源协同、能源共享。
首宗工业项目标准地顺利出让。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78.4亿元、增长41...落实兑现技改、稳产促销、中小微企业纾困等奖补政策,全产业链优化提升烟草、石化、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西南铜业异地搬迁项目落地安宁,中烟易地技改、不锈钢产业园等工业项目扎实推进。
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严格落实沿黄重点地区工业项目进入合规工业园区要求。
与主管部门对接,推进工业项目“应当入园”、“有园可入”,解决项目选址的堵点问题。对选址在产业园区内项目,可以简化环评文件选址分析和审批部门审查。
严格审批涉vocs排放的工业项目,落实污染物倍量削减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4.提升行业绩效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重点企业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
合理控制火电、兰炭、石化、煤化等行业规模,引导工业企业污水零排放,降低污染负荷;建立和完善循环用水系统,严格高耗水工业项目节水管理,加快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推进企业和园区串联用水、分质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