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以“科技赋能 减污降碳 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陶澍、贺泓、任洪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裴有康,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金永灿,欧洲科学院院士黄汝锦,以及来自海峡两岸生态环境领域专家
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政府代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名誉会长陈小平等会领导以及以倪维斗院士、石元春院士、杜祥琬院士、谭天伟院士为代表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
在论坛上,杜祥琬院士在演讲中表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基本方向之一,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家族的重要成员。杜祥琬院士表示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生物质能潜力巨大。...杜祥琬院士指出,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与国际相比仍有差距,生物质能潜力仍需开发。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撰文指出,建设“无废城市”的潜力和潜在效益巨大。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的产值规模将达到7万亿元至8万亿元,带动4000万至500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在会上发言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表示,碳减排和大气治污的末端治理手段有别,但源头治理高度一致、协同性很强。...参会并发言的国内嘉宾包括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毅,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
杜祥琬进一步表示,高碳排放背后主要包括4个因素叠加影响。...杜祥琬预测,全国煤炭消费量可在“十四五”期间达峰,石油和天然气将在“十五五”“十七五”期间
杜祥琬认为,相比前期以末端治理为主,现阶段着力点应放在源头治理。“一是节能提效,包括扭转偏重的产业结构、改变工业流程、采用低碳技术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举例,来自移动源、工业源、生活源的化石能源燃烧,对pm2.5排放的贡献在2/3以上;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二者同根同源,具备协同增效的基础。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解振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寿生,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5月中旬举办的“国是论坛”上提出,实现碳达峰意味着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碳强度(单位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在近日由中国能源报社、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1能源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基础资源丰厚,现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10,“富煤、缺油、少气
杜祥琬谈到实现双碳目标有9个抓手值得关注。...杜祥琬说。减煤但不退煤,减碳与去碳协同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就是煤炭。
6月22日,在人民日报社举行的2021能源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主旨演讲内容如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重大,引领我国及时实施低碳转型,以低碳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形态将逐步由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
杜祥琬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向与会人士分享了自己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八点思考。第一,要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高度认识能源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认为,碳减排双目标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是有机联系的两个目标,实质都是低碳转型,二者相辅相成。
降低碳强度是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认为,碳达峰是能源革命的里程碑,也是碳中和的基础。...除此之外,杜祥琬还表示,碳达峰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指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杜祥琬:碳达峰不是“攀高峰” 要防止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表示,考虑到近年来中国每年二氧化碳排放处在大约100亿吨的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认为,碳达峰是一个逐渐降低碳排放强度,来实现碳达峰的过程。
日下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活动议程14:00—15:00 会员大会(闭门会议)15:00—15:30 媒体签到15:30—15:35 启幕15:35—16:00 致辞白重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贾 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
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需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是推进能源革命、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抓手,同时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个问题很重要,我说几点认识。一是,现在有观点认为,离碳达峰还有十年
这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杜祥琬看来,节能、提效是降碳的一大举措,而这其中技术节能非常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陈勇出席。光大环境副总经理胡延国、安雪松、李春菊、杨仕桥,总裁特别助理赵彬参加活动。...李晓鹏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无废城市”建设的主要发起人杜祥琬院士、陈勇院士分别颁发聘书,邀请二位院士担任光大环境科技顾问。
2017年,杜祥琬院士等研究认为,“无废社会”是“通过创新生产和生活模式,构建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体系等手段,动员全民参与,从源头对废物进行减量和严格分类,并将产生的废物,通过分类资源化实现充分甚至全部再生利用
12月10日,在第三届(2020)中国城市能源变革峰会暨第二届分布式能源生态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指出。...杜祥琬进一步强调,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今天,我国降碳主要举措包括“提能效、降能耗”、“能源替代”和碳“移除”三个方面,其中“提能效、降能耗”应是首要举措。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表示。目前,煤电仍然稳居我国第一大能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进一步指出,到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预计可创造26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带动6500万个新增低碳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