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缺水地区取水许可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低耗水高产出产业倾斜,提高低水耗高产出产业比重,减少水资源消耗。
重庆市2024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决策部署,做好我市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
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加快限制类涉气行业工艺和装备升级改造。鼓励潞城区率先淘汰辖区内步进式
株洲市开展了落后产能退出工作,但排查不严不实,还存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仅醴陵市仙乐山街道新铺村还有5座用于烧制耐火陶瓷的土法龙窑,现场还发现12座燃煤推板窑,无污染防治设施。过剩产能退出不实。
统筹落实国家“以钢定焦”有关要求,研究制定焦化行业产能退出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省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15%以上,郑州市钢铁企业全部退出。
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汾河谷地进一步提高落后产能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标准要求,加快限制类涉气行业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和淘汰退出。严禁新增钢铁产能。
加大落后产能排查力度,制定实施年度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依法依规退出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纸、化工、砖瓦、有色冶炼、炭素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
加快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依法加快城市建成区钢铁、水泥等高排放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
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加强汾河谷地污染治理,加快落后产能退出、重污染企业搬迁,实施煤电行业污染深度治理,推进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综合运用环保、节能、安全、技术等措施,依法依规推动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废的落后产能退出。能源(电力、热力)行业稳步扩大水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减少固废产生源。
加快推进贵安新区(大数据)、清镇市(铝及铝加工)、开阳县(磷化工)等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推动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
制定《河南省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河南省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综合标准体系》等政策文件,下达了2023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共涉及5家企业18台(套)设备已全部淘汰到位
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推动砖瓦等重点行业工业炉窑关停整合,完成33台炉窑淘汰任务。5.深入推进锅炉、炉窑综合治理。
加大污染严重地区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力度,加快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流域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信厅、省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
大力推进过剩产能退出。依法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落实)2.严格生态环境准入管理。
加大污染严重地区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力度,加快推动重点流域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依法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
二、重点任务(一)强化总量控制1.加快低效产能退出。严格执行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法规标准,依法依规推动不达标产能退出。
高耗能行业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深入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和改造,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4.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的通知》(鲁办发〔2022〕11号)规定的整改目标和措施,对本辖区或本部门负责的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存量项目分类处置、违规项目整改、落后低效产能退出
统筹推进全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通过推动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基准以下产能改造升级等行动全面提升全市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水平。
高耗能行业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深入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和改造,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4.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
加快低效落后产能退出,严控黄磷、磷铵等行业新增产能。(六)提升行业能效水平。
严格落实产业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制度。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行业产能置换政策,落实“两高”项目会商联审机制,推进产能整合和减量替代,加大违法违规新增产能查处力度。...建立完善运用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双控”等手段倒逼落后产能退出约束机制。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制定实施绿色制造体系管理办法,大力培育材料产业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
加大污染严重地区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力度,加快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等重点区域和沱江、岷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依法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