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弯折管道就是偷排未处理废气的。”在南昌市某化工企业内南昌市专业2组通过红外线热成像仪和现场管道摸排发现了两处隐蔽的旁路偷排口。
按照生态环境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部署,南昌市专业2组自7月20日在南昌市开展监督帮扶(第十一轮次)的工作。在帮扶期间,他们是如何发现企业废气偷排的?有哪些工作方法值得借鉴?7月28日,中国环境报记者跟随南昌市专业2组,了解监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分工明确,专业排查
事实上,旁路偷排问题的发现并不容易,交叉繁多的管道、隐蔽的偷排口都增加了发现问题的难度。但这并没有难倒南昌市专业2组,在进入该企业前就用无人机进行了“侦查”。确定好检查的主体方向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生产现场、处理设施、厂房外部核查,我们兵分三路进入这家企业,按照既定方案开展监督帮扶工作,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南昌市专业2组组长陈胜刚告诉记者。
一走进车间,一股刺鼻的气味引起了南昌市专业2组成员杜鑫的注意,随即便使用红外热成像对车间内所有管道进行了排查,果然在一处设施后下方发现了废气的偷排口。他立即使用PID(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进行初步检测,数值为274.8mg/m3,初步认定上报为“通过旁路、暗管偷排污染物”。
提前准备,科学规划
能精准发现问题、弄清偷排问题绝非偶然,要打有准备之仗。“我们在南昌开展监督帮扶工作,对当地企业并不‘知根知底’,部里的线上推送线索对发现本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陈胜刚在复盘一天工作时告诉本报记者。每天回到酒店后,南昌市专业2组要坐在一起讨论第二天的点位选择和路线规划。事先查看推送企业的营业执照、排污许可证和在线监控平台等数据,确认生产工艺及治理设施的种类,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
“确定好去哪只是第一步,查清问题,科技装备才是关键。”陈胜刚还告诉记者。为了让这些科技装备都发挥出“威力”,南昌市专业2组每晚都对他们的无人机、红外线热成像仪、PID(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风速仪等高科技装备进行充电、调试、检查。为第二天全方位发现问题线索,固定违法证据提供保障。
“废气直排不仅会损害厂内工人身体健康,影响周围大气环境,情节严重还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偷排处的管道要尽快进行拆除,及时整改……”签字之前,专业组又给企业方普及了废气直排的危害和涉及的法条解释。
陈胜刚表示,将把查处的问题按照程序交与地方并督促其立即整改。下一步,对于企业的问题和困难将继续帮扶为主,但如果出现恶意偷排也绝不姑息,坚决查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