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城乡统计年鉴已发布,“十三五”数据也随之出炉。“十三五”时期是生态环保工作交出历史最靓成绩单的五年,因此,环境商会计划通过统计年鉴数据的整理展示“十三五”生态环保行业建设发展情况。前两篇主要关注了全国城市及县域“十三五”污水处理情况。本篇为系列之三,围绕全国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展开。
1. “十三五”全国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23512万吨,较“十二五”末新增22.7%,生活垃圾处理量23492.68万吨,较“十二五”新增25.3%,其中无害化处理量23452.33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99.8%,较“十二五”增长30.19%。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963460吨/日,其中卫生填埋能力达到337848.11吨/日,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567804.44吨/日。
2.“十三五”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设施建设情况
2020年全国城市范围内拥有无害化处理场(厂)1287座,较“十二五”末新增397座,增幅44.6%,其中包括垃圾填埋场644座,填埋场数量与2015年末基本持平,垃圾填埋设施处于相对饱和阶段;垃圾焚烧厂463座,较“十二五”末新增240座,增幅超110%,“十三五”是垃圾焚烧建设高峰期;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180座,较“十二五”新增5倍。与近年固废市场相呼应,推测有机垃圾处理等无害化处理手段在“十三五”得到快速发展。
无害化处理能力建设方面,截至202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能力达到963460.15吨/日,较“十二五”新增67%,和垃圾处理设施投建数量相对应,“十三五”垃圾填埋处理能力与“十二五”基本持平,而垃圾焚烧的处理能力较“十二五”新增约159%,达到567804.44吨/日,占总处理能力的58.9%,其他无害化处理能力达57807.60吨/日。
从无害化处理量上来看,截至2020年,在两亿多吨无害化处理总量中,垃圾焚烧处理生活垃圾14607.64万吨,占处理总量的62%,卫生填埋处理生活垃圾7771.54万吨,占比约33%。其他无害处理方式处理生活垃圾1073万吨,占比约4.6%。
纵观“十三五”这五年的数据,卫生填埋和垃圾焚烧这两种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出现主次地位交替现象。分水岭在2018年。2018年左右,填埋处理能力趋向顶峰,之后基本持平,略有降低,而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十三五”出现大幅提升,平均增速在21%。填埋和焚烧2018年经历持平之后垃圾焚烧能力超过填埋。如果从无害化处理量上来看,填埋处理总量在近两年出现比较明显的减少,2019年到2020年减少幅度在3175万吨左右。
3. 各省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建设情况
截至2020年,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个省无害处理设施建设数量领跑,分别为118座、97座、85座和76座,它们建设的垃圾焚烧处理设施也最多,分别拥有57座、49座、46座、43座。而卫生填埋场相对较多的省市则是广东省(48座)、河北省(38座),河南省(36座),湖北省(34座)。按区域来看,华北地区、华中地区以及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建设垃圾填埋场数量明显多于华东、华南地区。
如果从无害化处理能力来看,又是另一番景象。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无害化处理能力仍然领跑,其中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分别达到87416吨/日、49450吨/日、65420吨/日、58630吨/日。可以看到排序略有变化,江苏、浙江的垃圾焚烧处理能力高于山东省,推算如果论平均单体垃圾焚烧项目规模,江苏和浙江省高于山东省。数据中还可以看到,这几个省份是大力发展生活垃圾焚烧的省份,不仅焚烧厂建得多,而且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和处理量也处在突出高位。
再看其他区域,实际上从日处理能力上来看,湖北、河北、四川等省市虽然垃圾焚烧厂不及垃圾填埋场多,但日处理能力比填埋高,仍是以垃圾焚烧处理为主,也可以看出这几个地方单体垃圾焚烧处理厂的规模相对较大,而陕西、河南以及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等地仍以填埋为主要方式。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2020年GDP位列全国四强,经济实力肉眼可见,经济发展刺激环保需求,也带来有条件实现环境设施建设的大发展。以这四个省市为代表的的华东和华南地区,不仅在城市固废处理方面能力相对突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领跑全国,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高地。硬币两面,看未来的话,这些省市城市范围内新建项目空间可能相对有限,需要挖掘存量项目机会。
以江苏省“十三五”垃圾焚烧建设为例,“十三五”时期,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较“十二五”新增15座,日处理能力翻了一倍,特别是2018年后,增幅明显,这与《江苏省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印发,组织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有关。按照《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全省无害化能力仅计划新增2万吨/日,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计划新增2000吨/日。
4. “十三五”城市环境卫生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十三五”时期,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44亿元,其中垃圾处理累计投资1770亿元,较“十二五”整体增长145%。2020年,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62.648亿元,占全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9%,其中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入资金逐年提升,从2016年118亿左右增至2020年705.8亿元,投资额占环境卫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较“十二五”提升42.2%。
从区域来看,2020年,广东(97.3亿元)、江苏(84.6亿元)、浙江(53.7亿元)以及河北(49.7亿元)、河南(48.3亿元)等地环境市容卫生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整个“十三五”时期,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城市环境卫生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其中北京五年的投资额接近400亿,特别是2016年、2017年两年,投资额均在百亿以上。
延伸阅读:
全国城市污水处理最新统计简报
全国县域污水处理最新统计简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