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界定,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正因为其具有各类危险性,因此尽管危险废物总量相较一般固体废物较小,但其对环境的危害却不容忽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将危险废物分为467种。按来源划分主要有三种:工业危废、医疗废物、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其中工业危废所占比例大致在74%左右。相比于一般的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危废具有不易降解、毒害性、腐蚀性等特点,随意放置或排放会对水体、大气、土壤乃至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妥善处理工业危废非常重要,因此工业危废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成为我国危废污染攻坚战的重中之重。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对环保的重视已经无需赘言,工业危废处理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市场空间广阔、行业收益质量较高等特点,但同时该行业在资质、技术经验、资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行业门槛。随着新固废法、各地危废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国有企业通过收购具有行业资质、技术成熟的危废处理企业进军该领域,或通过战略投资完善产业布局。城投企业在资金实力、资源获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结合企业发展策略以及所属区域工业危废产能等情况选择是否进入该行业。
1 行业背景
1.1 市场空间:实际危废产量远大于统计数据
首先是我国工业危废的产出数量较大。根据《2020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196个大、中城市向社会发布了2019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涉及的工业危险废物产量为4498.9万吨。与此同时,统计口径失真因素导致我国实际危废生产量与统计数据之间存在缺口。由于我国危险废弃物的统计采用的是重点调查工业企业逐个填报与非重点工业企业整体估算相结合的方法,并且主要由企业自主填报备案,因此容易产生企业瞒报或大量的社会来源和小量危险废物产生源被遗漏的情形。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危险废物的生产量一般约为固体废物的3%左右,鉴于我国近几年的工业固废产量在30亿吨左右,那么估算的危险废物实际产量应在9000万吨左右,按照工业危废占比74%来计算,则工业危废实际产量则为6660万吨左右,远大于统计数据。
图1 我国危废产能缺口
同时,存量部分也不容忽视。我国工业危废的处置方式包括:资源化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贮存等,其中贮存部分的危险废物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转变为需要无害化处置的危险废弃物,从而形成危险废物的存量市场。此外,工业危废违规超时贮存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隐瞒了市场需求。尽管国家对危废贮存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得超过1年,但由于对超时贮存危险废弃物行为尚未形成严格的检查制度及处罚标准,因此会存在产废单位不顾可能产生的危险后果而以身犯险。
1.2 政策驱动:监管趋严,带动工业危废处理需求释放
近年来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对于危险废弃物,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非法处置危废入刑”等规定的发布,促使危废污染的监管逐渐加强,直接带动了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工业危废处理行业开始进入量价齐升阶段。2020年国务院在全国部署开展包括危险废物排查在内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化工园区、化工企业等是重点整治对象,要求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处置等全过程监管实施起来,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在地方层面,也有诸多省市发布关于危废处理的中长期规划文件、以及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驱动了工业危废处理行业的需求释放及上升。在具体的目标方面,浙江、四川、陕西关注危废集中处置能力;山东关注危废利用能力;广东关注危废处理率。此外,河南、陕西、湖北、四川、福建等地相继开展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1.3 其他影响因素
1、REITS试点为行业发展带来资金动力
2020年4月份开始启动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工作文件明确提出优先支持固废危废处理等污染治理项目。REITS将有利于盘活环保行业的存量资产,改善市场投资环保的意愿,进而推动工业危废处理行业经营模式和运营能力的提升。
2、相关事件催化行业规范整顿
工业危废处理不当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而相关社会事件进一步鞭策行业的规范整顿。2019年3月,江苏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化学储罐爆炸事故,造成794人伤亡及19.86亿元的直接损失。经调查,“响水爆炸事件”的起因在于企业长期违法贮存危险废物,且企业的多项许可证已经过期。该事件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也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甚至全国层面的危废监管力度。
2 产业链主要板块
2.1 产业链概览
工业危废处理的产业链包含危废来源、收集、贮藏、转运、无害化综合处理、资源化利用、资源深加工等环节。
具体来看,上游主要为各类危险废物的来源、收集、贮藏、转运等环节,涉及到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工业危险废弃物的收集转运企业、危废转运设备及处置设备制造商;中游则主要为工业危险废弃物的处理环节,主要涉及危废处理服务提供商等企业;下游则为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后的应用,例如以再生金属为原材料的相关业务领域。
由于危险废物处理服务提供商为该行业的关键主体,且多数企业在产业链布局上涵盖收集、转运、处置等上中游环节,因此本期卓远研报将重点对工业危废处理服务板块进行研究。
2.2工业危废处理服务板块分析
1、市场格局
我国工业危废处理市场格局呈现“小、低、散”的特征:尽管参与者众多,但是小企业数量众多,整体的规模和生产能力较小,在技术、资金、研发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处置资质也较为单一。根据华创证券统计,从许可证数量和产能情况所反映的危废处理能力前八名企业合计占比仅为6.4%(如图2),整体而言行业集中度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危废处理行业的壁垒较高,主要体现在资质、技术、资金等方面。此外,区域分布带来的运输转移问题也限制着企业跨地区发展,合作基础形成的信任关系也会影响企业获取危废的来源及处置单价。
图2 危废行业市场集中度
资料来源:各公司年报,中国危废产业网,46危废:《危废产业数据分析》,华创证券
(1)资质壁垒:资质要求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复杂。
我国对于危废处理行业实行许可证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对于资质的取得不仅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在审批程序上也较为复杂。完整的危废项目建设投运流程涉及选址、立项备案、环评批复、试运行、资质申请、环保竣工验收等多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还需经环保部门环保验收合格后根据处理能力颁发危废处理资质,获取一项危废处置资质用时一般在3~5年甚至更长。因此我国危废许可证数量偏少、结构失衡,存在处理资质和市场需求错配的问题: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颁发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许可证共计4195份,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危险废物许可证仍较为稀缺,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同时,大部分工业危废处理企业资质仅包含少数几种类型,且大多为处理难度较低、技术相对成熟的危废类型;而处理难度大、技术成熟度低的危废类型则少有企业涉足,据统计我国90%以上危废处置企业仅能处置5种以下危废种类。
(2)技术壁垒:多学科复合,对经验技术要求高。
工业危废处理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技术,不仅需要较为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水平,同时也需要长期实践积累经验形成高效、节能、达标的危废处理技术体系和工艺水平,这往往对于处理效果、产出效率等有较大影响。例如不同批次的危险废物所含有的金属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别,在资源化处置过程中能否合理控制炉内温度、调节入料比列决定着产出品的经济价值,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此外,由于危废具有腐蚀性、毒性等特征,且不同批次的危废还存在反应稳定性差异,需要具备丰富的风控经验,防范二次污染等环境事故。
(3)资金壁垒:前期投资量大,资金需求高。
工业危废处理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企业需要强劲的资金实力才能更好的开展业务。一方面,工业危废处理项目的投资规模一般较大、资金回收期较长,据测算一个5万吨的工业危废处理项目前期投入资金约4亿元,而回收期需要约5.4年;另一方面,根据处置工艺的不同所需关键性设备不同,且设备的价格一般较高,整体投入较大。同时,产废企业往往倾向与规模大、资质全、运营规范的危废处置企业合作,这就需要企业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多开发项目、多获取资质。此外,部分工业危废资源化处置后能够产出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稀贵金属,而为了能够正常回收利用,还需要企业储备充足的原材料,进而也会造成资金成本的占用。
(4)区域限制:产能分布不均、运输成本高、政策有限制。
由于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不同等因素,我国各地区工业危废产能也分布不均,各省危废产能与危废处置能力存在供需不匹配问题。此外,工业危废项目在资质、选址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因此运输成本限制了运输半径。同时,我国现有政策也对跨区域转运存在一定限制,一些危废转入地的跨省接收政策逐渐趋严。通过在周边地区城市进行新设、收购、并购等方式拓展经营,成为实力较强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的主要方式。例如东江环保2015年收并购7家环保企业,将业务范围扩展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西南部等区域。
图3 2019年各省(区、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2020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