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久矣,可降解塑料有望彻底解决废塑堆积。人类社会生产的塑料制品近半数最终会填埋处理或流入自然环境,而塑料的自然降解一般长达百年以上,残留的塑料垃圾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水体乃至生物链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可降解塑料是目前主流的解决手段,该材料继承了传统塑料优良的工作性能,通过分子链的筛选实现生物可降解,一定堆肥条件下在数十天到一年内实现完全降解,材料从高分子聚合态彻底分解为H2O 和CO2,融入生态圈绿色物质循环。
政策催化,可降解塑料需求释放加速。2020 年我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继2008 年限塑令以来再一次加大力度整治塑料污染问题,市场称之“禁塑令”。《意见》明确在2020、2022 和2025 年分步实现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和快递塑料包装等的限制使用,政策整体指引围绕“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核心思路展开。我们认为,塑料制品需求相对刚性,短期亦无其他便利性替代用品,完全禁用难度较大,这便意味着部分传统塑料的需求部分将向可降解塑料转移。随着各省出台措施推行限塑,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释放有望加速。
可降解塑料市场潜力大,需求有望达到270 万吨。根据《意见》内容,我们认为快递、农业、外卖和零售行业将会是可降解塑料替代的先行领域,在2022年和2025 年逐步提高可降解塑料的市场渗透率。从政策指引和行业塑料消费量出发,我们认为至2025 年快递包装、农业地膜、一次性餐具以及塑料购物袋等领域将会释放可降解塑料需求68 万吨、49 万吨、47 万吨和106 万吨,合计270 万吨。按可降解塑料均价2 万元/吨进行粗略的匡算,市场规模达540亿元。
供给端方兴未艾,未来市场缺口在93 万吨以上。据统计,目前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规模约99.6 万吨/年,其中有48 万吨在中国,产能普遍规模较小且集中度低,PLA 和PBAT 单线产能最大仅15 万吨/年(美国Nature Works)和10万吨/年(意大利Novamont)。目前全球产能在加速扩张,在建工程共计138.1万吨/年,其中对大部分来自中国(128.7 万吨/年)。目前中国现有及在建产能合计约176.7 万吨,但中国新限塑政策推行释放的可降解塑料需求将有望达到270 万吨,若需求达到预期,供给端缺口仍在93 万吨以上。
投资建议:可降解塑料属于新兴的塑料新材料,分子筛选和量产技术均处于快速迭代的时期,目前较为成熟的品种为PLA、PBAT 和淀粉基塑料。当前可降解塑料成本仍为传统塑料的数倍,但需求在各国环保政策的带动下加速释放,市场供不应求下价格维持传统塑料两倍以上。当前综合产能规模,在建工程投放时间,业务协同以及公司技术积累等情况,关注金发科技、金丹科技、彤程新材和瑞丰高材。
原标题:可降解塑料行业深度报告(一):政策从限塑行至禁塑 黄金赛道雏形已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