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是大型的重化工港口城市,其工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相对聚集,且数量和方量都相对巨大。随着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天津农药厂、化学试剂一厂等一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需求大量释放出来。系统分析天津土壤污染防治的压力特征和面临形势,提出探索性政策

首页> 环境修复> 土壤修复> 评论> 正文

天津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绿色修复建议

2020-09-24 09:26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杨成良 张红振 李书鹏

天津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是大型的重化工港口城市,其工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相对聚集,且数量和方量都相对巨大。随着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天津农药厂、化学试剂一厂等一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需求大量释放出来。

系统分析天津土壤污染防治的压力特征和面临形势,提出探索性政策建议,对于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污染地块风险管控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任务艰巨且特色鲜明

天津市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体量巨大。截至2019年底,天津市已公布疑似污染地块超过200块,污染地块名录超过40块,地下水污染地块名录超过13块,地块数量为同时期北京市的5倍-10倍。

天津市污染地块修复与管控的资金需求巨大。2019年天津市污染场地修复市场金额为25亿元,是同时期北京市修复市场金额的20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5%以上。

天津污染地块的平均污染深度超过12米,而长三角和港珠澳典型污染地块的平均深度不超过10米,天津治理和管控难度更大。且天津市污染地块水文地质赋存特征十分不利。滨海地区地下水位浅、水位波动大、土壤黏性强、污染吸附大、去除成本高。南方发达地区的土壤修复技术装备难以直接转移应用。天津市污染地块修复技术装备研发任务艰巨。

同时,天津市的污染地块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北辰区、津南区、塘沽区等人口密集区,单位面积和时限内土壤修复强度大、密度高,导致天津市污染地块修复二次污染防控形势复杂。近年来全市每年治理修复的污染土壤方量超过200万立方米。相关监管部门为减少二次污染和违法外运,几乎全部要求采用原位修复或者进入水泥窑混烧等高能耗处置方式,导致天津市污染地块修复后土壤资源化利用需求迫切。

此外,由于二次污染和扰民的效应相对较强,行政监管执法的力度仍需加大,执法成效仍需提升。

抓住重要机遇,科学系统谋划

天津市污染地块修复与管控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索意义重大。环境修复产业在国内发展的地域特色明显,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都发展了相对竞争力强的本地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当地的治理修复责任心、垫资能力、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天津在修复市场放开之前并未成长出来本地大型修复工程公司,仅发展出若干修复咨询公司。从天津的修复和管控实施经验看,外地企业在与政府沟通衔接、修复技术成本投入和修复治理成效责任心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华北地区的污染地块修复与管控技术经验及监管能力提升,都需要天津市修复工程企业的率先发展示范。

《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后,天津市在京津冀地区较早落实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准入机制,颁布了《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污染地块修复与管控的产业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天津的污染地块绿色修复与可持续风险管控需要科学规划和稳步推进,需要扶持和发展本地企业促进本地经济,更要强化本地修复产业的科技支撑和优化投资机制。

推进策略和实施步骤

在现行工业企业污染形成修复产业需求,修复工程与咨询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政府主管部门监督鼓励引导扶持3个方面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建议从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业研发活动、基础科学与技术、政府社会管理支撑3个方面强化能力,建立天津市面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污染地块绿色修复和可持续风险管控体系。构建政府部门—重点企业—修复机构—科研单位的修复产业“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天津市地块管控-开发一体化的经济政策调控模式和可持续风险管控机制。在污染地块监管领域,鼓励天津市从地方主管部门管理和控制的第一阶段过渡到以灵活的法规为利益相关方开发地块创造条件和空间的第二阶段,再到为团体参与土壤修复创造机会并扫清障碍的第三阶段。加快推进天津市解决污染地块修复中二次污染控制、防止区域土壤污染过度修复、促进绿色可持续定量评估、推动相关方参与的客观考核和信息公开制度等问题,尽快完成天津市污染地块安全开发和绿色可持续风险管控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美丽天津和实现生态文明打牢洁壤净土之基。

作者单位:杨成良,天津渤化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张红振,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李书鹏,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原标题:天津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绿色修复建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